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溶剂对 2 - NO2 - 5 ,10 ,15 ,2 0 -四苯基卟啉铜 (2 - NO2 - TPPCu( ) ) 1与苯酚钠反应的影响 ,发现反应速度、产物分布与所用溶剂有很大关系 .在苯酚中反应 ,主要产物为碳碳键相连的产物 2 - (2 -羟基苯基 ) - TPPCu( ) 2 (5 0 % )和 2 - (4-羟基苯基 ) - TPPCu( ) 3(2 8% ) ,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反应 ,主要得到碳氧键相连的产物 2 -苯氧基 - TPPCu( ) 4 .在苯甲腈、DMSO、DMF和吡啶中反应 ,4的产率分别为 5 5 %、 5 2 %、47%和 11.7% .实验结果说明 ,在反应中存在 SRN1和 SNAr的竞争 ,质子性溶剂有利于 SRN1反应 ,并主要生成碳碳键产物 2、3,非质子极性溶剂能加速 SNAr反应 ,生成醚键产物 4.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苯酚钠对2-NO2 -5,10,15,20-四苯基卟啉(2-NO2-TPP)1 及其铜(Ⅱ)2、镍(Ⅱ)3、铁(Ⅲ)4、钴(Ⅱ)5等金属配合物的亲核取代. 在苯酚中反应, 主要产物分别为2-(2-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6(44%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7(50% )、8(52% )、9(51% )、10(51% ), 2-(4-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11(33% )及相应金属配合物12(28% ),13(26% ),14(23% )、15(26% ). 对-二硝基苯(P-DNB)能抑制反应的进行.如化合物2 反应加入p-DNB, 反应由4 h 延长到10 h,同时得到70% 的2-苯氧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铜16.实验结果由SRN1 和SN Ar的竞争来解释,其中碳碳键取代产物经SRN1 生成,醚键产物经SNAr生成.  相似文献   

3.
新型光敏剂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理想的光动力疗法(PDT)光敏剂,利用2-硝基-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和对苯二酚直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化合物2-氢醌四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并经氢核磁共振谱、二维核磁共振谱、红外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产物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ο-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0)(产率18.3%)、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m-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1)(产率l4.1%)、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p-甲氧基苯基)卟啉镍(Ⅱ)(12)(产率8.8%)的成功合成为2-位取代卟啉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XRD,TEM,N2-吸附等表征手段表明,在700℃下以碳热氢还原方法制备的粒径在1~4nm的β-Mo2C,能够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载体上.在温和条件(100℃,氢压1.0MPa,3h)下,以水作为反应溶剂,质量分数为20.0%的Mo2C/AC催化剂催化香兰素的加氢脱氧反应转化率高达93.2%,2-甲氧基-4-甲基苯酚的选择性达到53.8%.随着负载量的增加,Mo2C/AC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呈下降趋势,其活性先增强后减弱,而当负载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Mo2C粒子在载体上发生团聚,导致催化活性大幅度降低.根据原料和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提出加氢脱氧反应以香兰醇作为中间产物,经过2步加氢步骤生成2-甲氧基4-甲基苯酚,且第1步加氢反应速率大于第2步.使用多次后,Mo2C/A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几乎不变,说明其具有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功能型二元酸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氢呋喃作溶剂,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己二酸酐分别与甘氨酸、L-丙氨酸以及邻羟基苯甲酸反应,一步合成了3种功能型二元酸:5-羧甲基氨基甲酰戊酸、5-(1-羧乙基)氨基甲酰戊酸、己二酸单(2-羧苯酚)酯.对反应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进行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同时探讨了反应溶剂及反应时间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三氟甲烷磺酸(HOTf)催化氧化1-茚酮的性能,考察了HOTf、H2O2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溶剂等几个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与用其它几种质子酸的反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HOTf为催化剂时反应效果最好,0.1g1-茚酮在0.5mL HOTf、0.32mL30%H202和2mL2,2,3,3-四氟-1-丙醇(TFP)体系中,恒温60℃反应4h,转化率可以达到86%,产物邻羟基苯丙酸的选择性达98%.可能的反应机理是:1-茚酮先经过Baeyer-Villiger反应生成二氢香豆素,后者进一步水解得到邻羟基苯丙酸.  相似文献   

7.
无催化剂存在下高产率制备晶态苏-(1S,2S)-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酮缩合物的新方法.苏-(1S,2S)-2-氨基-1-对硝基苯基-1,3-丙二醇与环己酮、丙酮、2-丁酮或3-戊酮在甲苯或二甲苯中恒沸脱水后冷至室温,可以直接得到漂亮的晶态缩合产物,或蒸发溶剂、并用乙醚萃取,由萃取液中获取晶态产物,收率一般高于90%.  相似文献   

8.
尿素法合成2-咪唑啉酮可以在常压下进行,而以水作溶剂可以显著提高2-咪唑啉酮的产率.本文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对水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对有水以及无水条件下反应的路径及反应活化能的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无论是生成中间体还是生成产物的过程,水在反应系统中都不仅是作溶剂,它还能起到帮助质子转移,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微扰理论的MP2方法和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的smd模型方法,研究了组氨酸分子3种最稳定构型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溶剂化效应.发现标题反应有a、b、c 3条通道,对于构型1和2,a是手性碳上的质子先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羟基异构后手性碳上的质子再以氨基为桥迁移,c是以羧基和氨基联合作桥实现质子迁移.对于构型3,a是质子只以氨基为桥迁移,b是质子顺次以羰基与氨基为桥迁移,c是质子顺次以羧基和氨基为桥迁移.计算表明:构型1和2的主反应通道都是b,决速步自由能垒分别为250.8和251.7 kJ·mol-1,来源于羟基异构后的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构型3的主反应通道是a,决速步自由能垒为250.8 kJ·mol-1,来源于质子从手性碳向氨基氮迁移的过渡态.水溶剂效应使构型1的主反应通道决速步自由能垒降到109.1 kJ·mol-1.说明水环境对组氨酸的旋光异构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4-羟基苯甲醛为原料,经氰化、硫化、成环、Duff反应4步得到中间体2-(3-甲酰基-4-羟基苯基)-4-甲基-5-噻唑甲酸乙酯,后经醚化、氰化、水解得到Febuxostat,产物经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二硫化镍粉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讨论了样品N iS2粉晶的晶体结构及形貌,研究了X射线衍射峰积分强度以及半峰宽等随反应条件的变化,并分析了N iS2粉晶的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在具有现场合成H2O2电极的TiO2光催化反应体系中降解SD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型空气 (氧 )电极作现场光化学反应的 H2 O2 发生源 .该电极用空气中的氧作反应原料 ,在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下生成 H2 O2 ,电流效率最高可达 90 % ,而且对溶液的 p H适应范围较广 .将这种新型的空气(氧 )电极引入光催化反应系中 ,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体系 ,在不改变光照条件下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速度 .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 :在含空气 (氧 )电极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 ,十二烷基磺酸钠 ( SDS)的降解速度比在两种独立体系中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醋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为检测反应,合成了SO_4~2-/TiO_(2)-SnO_2和SO_4~(2-)/ZrO_2-SnO_2等近四十种催化剂,系统地考察,研究了他们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发现它们对酯化反应有较好的活性,且没有生成醚的副反应,有希望成为工业用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研究了N-甲基咪唑与溴乙胺氢溴酸盐反应生成氨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溴乙胺氢溴酸盐先转化为一能量较高的中间体,再与亲核试剂发生SN2亲核取代反应;通过研究对不同N-位取代基对亲核取代反应行为的影响,给出了—CH3,—H,—CF3取代基咪唑发生SN2反应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NO-2 参与下的DL 苹果酸 (以下简称DL MA) BrO-3 Mn2 + H2 SO4化学振荡反应体系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诸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NO-2 的浓度cNO-2 与诱导期倒数的对数ln(1/tin)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线性范围为 8.2 9× 10 -5~ 3.16× 10 -3 mol·L-1 诱导期表观活化参数Ein为 5 8.6 3kJ·mol-1 分析了NO-2 共存时对振荡反应诱导期的影响及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温度、银氨摩尔比,碱度及杂质金属离子对联氨还原银氨配合物以沉析银的反应,获得微量的Co(Ⅱ)、Mn(Ⅱ)、Fe(Ⅱ)特别是Cu(Ⅱ)离子,不仅能加快反应速度,且能有效地促进联氨按反应(A)进行四电子定向反应的比率,提高了银的还原沉析率,降低了联氨耗量。 N_2H_4+4Ag(NH_3)_2~++4OH~-=N_2+4Ag+8NH_3+4H_2O (A) N_2H_4+Ag(NH_3)_2~++OH~-=1/2N_2+Ag+3NH_3+H_2O (B) 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影响联氨定向还原沉析银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NH_3],[Cu(Ⅱ)],温度,[NaOH],获得在起始浓度为0.0025mol/LN_2H_4和0.010mol/LAgNO_3的混合液中,联氨按四电子定向反应(A)的最佳条件是:Ag~+∶NH_3=1∶4(摩尔比),[Cu~(2+)]=4X10~(-5)mol/L,[NaOH]=0.010mol/L,在333K时搅拌反应10分钟,银的还原率在9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新型空气(氧)电极作现场光化学反应的H2O2发生源.该电极用空气中的氧作反应原料,在电极的电催化作用下生成H2O2,电流效率最高可达90%,而且对溶液的pH适应范围较广.将这种新型的空气(氧)电极引入光催化反应系中,使“光化学氧化反应”和“光催化氧化反应”同时发生在同一体系,在不改变光照条件下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光氧化速度.本实验测定结果表明:在含空气(氧)电极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降解速度比在两种独立体系中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8.
HCHO-(DL-苹果酸)-BrO-3-Mn2+-H2SO4体系化学振荡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CHO参与下的(DL-苹果酸)-BrO-3-Mn2+-H2SO4化学振荡反应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该体系中各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在5.0×10-5~1.0×10-2 mol·L-1范围内, HCHO对振荡反应的诱导期和周期有较大影响,且HCHO浓度的对数lnc(HCHO)与诱导期倒数的对数ln(1/tin)及周期倒数的对数ln(1/tp)均存在线性关系. 诱导期和周期的表观活化参数分别为70.87,55.71 kJ·mol-1. 另外还对HCHO参与下的可能振荡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首次报道了乙酰丙酮 Br O-3  Mn2+  H2 S O4 体系化学振荡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及浓度范围,研究了温度对振荡反应的影响,获得振荡反应周期、振荡寿命所对应的表观活化参数分别为 Ep = 100.68 k J·m ol- 1、 E L =48.05 k J·m ol- 1 ,首次报道并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这一体系的新特征,对振荡反应中间物及产物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振荡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