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趁在台湾探亲的机会,有意识地参观了台湾几所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通过看其实验设备,读其实验指导书,以及与指导老师们的交谈,对照我们当前的物理实验教学,就实验改革的问题说几点我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付里叶变换在物理学各个分支中都是一个强有力的基本分析手段。一过去由于其计算繁复,实际应用不多.65年库利-图基(Cooley-Tukr)的快速付里叶交换(简称FFT)发表[1]后,这二手段立刻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当今的物理实验技术中也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近代物理实验中排一些这类实验,让学生学到一些运用付里叶变换的实验技术,很有必要.目前虽已初见于个别重点大学[2][3],终因受计算机的限制,非一般院校的近代物理实验室所能及.我们利用教学实验中点数不用取得太多的特点、采用多数高校都有的TI 59型计算器,解决了64点实…  相似文献   

3.
正大型重离子对撞机实验(ALICE)是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唯一致力于研究极端相对论下的原子核碰撞的实验。其目标是研究强相互作用物质在实验室达到的极高能量密度下的物理特性。在极高能量密度下,能够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宇宙被认为在大爆炸后的最初几百万分之一秒就处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状态。在实验室里重现宇宙初期的物质形态并理解它是如何演化的,将有助于理解当今物质世界的形成和组分以及夸克和胶子的禁闭机制等物理学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物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物理实验所需设备昂贵、占地面积大,仪器内部结构不能看清楚,有些甚至还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如辐射)等原因,配备到实验室中有一定的难度,建设一个近代物理虚拟实验室,其中包括若干个虚拟实验,拓宽了物理实验的时空观,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增加了受训人员的实验有效时数,提高了效率,是传统实验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本文分析了近代物理虚拟实验室软件系统实现的重点及难点,介绍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物理》2019,(9)
正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籍华人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02年Guggenheim奖金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凌新生(Xinsheng Sean Ling)领衔,分别担任高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1主要内容将CUPT(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的内容融入到科研训练和实验物理技术这2门课程中,是西安交通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自2012年以来实施的教学新模式.该教学模式把该年度公布的CUPT题目作为科研训练和实验物理技术这2门实践类课程要完成的作业,并且为学生建立了自主创新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该实验室完成所选择的题目.在科研训练和实验物理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述与科研工作、实验物理相关的科研方法、仪器设计  相似文献   

7.
 1.朱伟等人提出 EMC效应新模型据《核所信息》报载,华东师大副教授朱伟,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沈建国,研究员邱锡钧和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肇西,从1983年开始,研究核子内的夸克分布,指出EMC效应(European Muon Collaborotion)涉及到两个不同层次的夸克概念:当人们论述束缚态核子内的夸克时,指的是组份夸克(或叫结构夸克);而论述深度非弹性散射过程中的夸克,则指流夸克.考虑到这两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他们提出核内组份夸克模型的初步理论,预言核内海夸克不可能增强.其论文于1985年在荷兰《物理通讯》(Phys.Lett)发表.1986年BCDMS国际协作组在第24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所公布的实验结果表明:EMC实验组的原始实验数据在小X(Bjorken光锥变量)区的上升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1964年盖尔曼和兹威格分别提出"基本粒子"由夸克或艾斯组成。至今,这一领域仍是粒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经过50年的发展,夸克(艾斯)理论取得诸多辉煌成就。文章简要地回顾了夸克的提出过程及随后实验和理论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理知识》2017,29(5):5-8
<正>1967美国国家加速器实验室获批1972主环实现200 GeV设计能量观测到高能中微子相互作用(促成技术:中微子束流产生;大规模探测器)1977 E288发现b夸克(400 GeV高亮度加速器)1977年,费米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利德曼(L.Ledeman)首次提出了底夸克存在的证据,这是被称之为标准模型的理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组采用固定靶实验观测到一种粒子并将其命  相似文献   

10.
《物理》2019,(5)
<正>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籍华人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02年Guggenheim奖金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凌新生(Xinsheng Sean Ling)领衔,分别担任高等研究  相似文献   

11.
超高能诱发核反应的国际合作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勖  周代梅 《中国物理 C》2002,26(9):971-990
综述超高能诱发核反应的国际合作实验进展及相关的重离子物理研究现状.内容包括:1.有关夸克物质(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GP)的理论预言.2.超高能重离子碰撞的实验:(1)BNL/AGS能区的固定靶实验回顾;(2)CERN/SPS能区的固定靶实验回顾;(3)BNL/RHIC能区的对撞实验现状;(4)CERN/LHC能区的对撞实验现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物理》2007,26(12):F0004-F0004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1999年,中心设有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教育实验室、演示实验室、计算物理模拟实验室和固体与材料物理实验室,是培养物理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中心2001年通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合格实验室评估,2007年成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3.
沈隆钧  张景琳 《物理》1998,27(12):749-749
计算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投资建设的科技重点实验室,1992年成立并对外开放,它的承建单位是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计算物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计算物理、计算力学和计算数学的基础性研究.众所皆知,在近代科学中,科学计算已成为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物理》2007,26(10):F0004-F0004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于1999年,中心设有普通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教育实验室、演示实验室、计算物理模拟实验室和固体与材料物理实验室,是培养物理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中心2001年通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合格实验室评估,2007年成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5.
邝宇平 《物理》1989,18(10):623-625
我们知道宏观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原子和中子组成的.人们对物质徽观结构和微观运动基本规律的不断深入的研究,推动着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近代粒子物理(又称高能物理)的研究,发现质子、中子和与它们相似的超子等(统称为重子)以及与它们有强相互作用的介子(介子和重子统称为强子)还有更深一层的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称为夸克的更基本的粒子所组成的.已经知道的夸克有以下几种: u c t(所带电荷为质子电荷的2/3), d s b(所带电荷为质子电荷的-1/3),其中u,d,s,b等夸克的存在已有明确的实验根据,t…  相似文献   

16.
《物理》2019,(3)
<正>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籍华人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02年Guggenheim奖金获得者、美国布朗大  相似文献   

17.
《物理》2019,(10)
<正>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籍华人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02年Guggenheim奖金获得者、美国布朗大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9,(11)
<正>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5月,由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迈克尔·科斯特利茨(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籍华人2012年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002年Guggenheim奖金获得者、美国布朗大  相似文献   

19.
夸克30年     
 1964年盖尔曼和兹韦格提议称物质结构的最小微粒为夸克,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再往前追溯10年,1954年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原子核和介子物理的国际会议上,盖尔曼和派斯的报告中提出在强相互作用中缔合产生的新粒子是一种带有奇异量子数的粒子,从1954到1964年大量新粒子和共振态的发现导至了盖尔曼和兹韦格提出物质结构的三种最小组成子——上夸克u、下夸克d和奇异夸克S。 在夸克一词提议10年后,1974年丁肇中和里克特发现了粲夸克c,1977年又发现了一种新夸克,称为底夸克b,是费米实验室的莱德曼实验组发现的。1994年4月26日费米实验室的CDF实验组宣布存在顶夸克t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高教一字012号文件通知,全国综合性大学近代物理实验交流会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一日至十六日在厦门大学召开。教育部理科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物理实验编审小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的部分委员、全国综合性大学及部分师范、工科、部队院校共五十五所的代表及教育部供应局、教学仪器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编辑部的同志出席了会议。到会正式代表80名,列席代表51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