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宇宙的图象     
 有位著名的科学家(据说是罗素)曾发表了一次关于天文学的演讲.他描述了地球怎样绕太阳轨道运行,太阳又怎样绕着被称为银河系的巨大的星团的中心轨道运行.演讲结束时,坐在后排的一位老年妇女站起来说:“你所讲的都是废话,其实这世界象个支撑在巨大的龟背上的平盘.”  相似文献   

2.
树华 《物理》2011,(7):448
至今已发现550多颗太阳系外的行星.其中许多是所谓的热木星,因为这些行星的质量与木星相近,轨道与它们的主恒星非常靠近.但是天文学家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外行星的四分之一都绕着与它们恒星的自旋反方向的轨道运行.这与我们的太阳系不同,太阳系中的行星都绕着与太阳自旋相同的方向做轨道转动.  相似文献   

3.
 自从梅厄(MichelMayor)和奎洛兹(DidierQueloz)于1995年10月6日宣布有一颗质量为木星一半的行星围绕着恒星飞马座51运行以来,世界各地的行星猎手们已发现100多个太阳系外的行星,但它们几乎都是气态巨行星。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家们渴望能找到像地球那样绕着恒星运行的行星系统。2002年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克林(GregoryLaughlin)宣称距太阳51光年的类太阳恒星大熊座47有两颗像土星、木星那样的行星在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而不是像已发现的其他巨行星在偏心的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故在大熊座47附近可能存在类地行星。  相似文献   

4.
<正>在无穷维度的极限下和经过适当的扩展,玻尔模型最近表现出与量子力学的一致性,能够对氢和其他小分子做出令人惊讶的准确预言。尽管现代计算机拥有巨大的能力和广泛的适用性,人们依然渴望用说教式的、直观并吸引人的方式去理解原子、分子或更复杂系统的电子结构。百年历史的尼尔斯·玻尔模型至今依然保留着这种魅力。在这一模型中,电子是绕着原子核行进,类似于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历史上,玻尔模型设法阐明了氢原子光谱,因而极大地促进了量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的万物无不沐浴着太阳的光辉,生生息息,不断发展、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奥秘不断被揭示,太阳辐射能的利用提上了日程。 太阳这个星体是如何向外辐射能量的呢? 首先,太阳是一个高温星体。现代物理研究的一种假说认为,在星体形成之前,宇宙物质处于弥散状态,由于引力作用逐渐集中到某凝集中心周围,从而形成了星体。 设在凝聚过程中太阳物质总势能由0→-V0,由于能量守恒,总动能相应升高,体系的温度由原来的0(K)→T(K)。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太阳故事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了。在本节中,我们将探索太阳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大气层。那是一个肉眼通常难以窥视的地方,但利用各种仪器的帮助及日全食的机会,天文学家们已经对它进行了颇为细致的观测。观测的结果如何呢?概括地说是四个字:谜团锦簇。事实上,在这个谜团锦簇的太阳大气层中,我们将要面对的谜团可能要比在前面各节中遇到的加起来还多。这是因为太阳大气层比太阳内部更复杂吗?未必。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我们对太阳大气层的观测远比对太阳内部来得细致。有一句西方俗语说得好: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太阳大气层无疑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现在绕着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通信卫星随处可见,大家认为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8.
云中客 《物理》2008,37(12):886-886
在历史上,人类常常以为自已是很特殊的,但最后总是非常失望,例如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它只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个行星.另一方面,人类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发现自已与在星球上的其他生物一样,每天都在进行着同样的生与死的生命演化过程.根据过去的历史经验,在天文学家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模型认为,太阳系可能是和其他行星一样,是一个很平常的行星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下列8题中选解6题 1.(a) 人们如何测量太阳表面的温度? (b)测量中的误差是什么? (c)用容易观察到的太阳性质,粗略地估计太阳温度. 2.对于两种实验确定阿伏伽德罗数的独立方法,导出必需的方程.(阿伏伽德罗数是一克分子重量中的分子数).描述如何做这两个实验. 3、(a)在非相对论  相似文献   

10.
太阳简说     
为了阐明太阳风、黑子、耀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太阳的基本情况。 一、太阳的大小、质量 太阳是银河系一千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它位于银河系对称平面稍靠边缘的地方。太阳以及围绕它旋转运行的九大行星和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太阳系。太阳离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平均约有1.5亿公里远,太阳的半径约为696000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09倍。我们不难算出,太阳这个巨大的星球足有130万个地球那么大。太阳质量约为1.99×10~(33)克,是地球质量的33.3万倍。太阳的平均密度为1.41克/厘米~3,是地球平均密度的1/4。太阳中心密度为160克/厘米~3,中心压强相当于3000亿个大气压。 二、太阳的能量、温度 太阳是一颗时刻在进行热核反应的巨大火球。太阳每秒钟发出的能量(也称太阳的功率)约为3.83×10~(23)千瓦。若消除地球大气对阳光的吸收减弱作用,地面上同太阳光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获得太阳能(也称太阳常数)约为1.95卡。地球从太阳发  相似文献   

11.
厉光烈 《物理》2012,41(9):615
金星凌日,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所谓“凌日”,指的是,当金星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金星的影子在太阳表面掠过,就像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月亮的影子在太阳表面掠过发生月蚀一样,只不过金星离地球太远,它的影子太小,遮不住太阳,形不成“蚀”,故称“凌”日;说其“罕见”,是因为,一个人一生之中最多只能看到两次金星凌日,许多人可能一次也看不到.  相似文献   

12.
 在前面几期中,我们介绍了发生在太阳核心区里的太阳能量产生机制。这一机制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经过对太阳中微子的细心探测,以及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艰辛求解,在观测上也得到了很漂亮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讲,隐藏在太阳最深处的那个最远离经验的“恐怖核心”,反而可以说是成为了整个太阳结构中被我们了解得最可靠的部分。
如果说迄今为止我们的太阳故事所展现的大都是太阳研究中的坚实大地--那些被观测或实验牢牢确立了的事实或理论--的话,那么从本节开始,我们将会更多地去欣赏太阳研究中的绚烂天空--那些尚在云端里的谜团。我们将会看到,那样的谜团简直是层出不穷,而且在绝大多数谜团面前,我们再也没有像解决太阳能量产生机制或太阳中微子问题那样的好运气了,因为那些谜团中的绝大多数直到今天依然是未解之谜。当然,这本身未尝就不是一种好运气,尤其是对于正在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太阳研究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生在一个有许多未解之谜可以探索的时代里,要远比生活在一个只能在“小数点后第六位数字”上做文章的时代幸运得多。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物理学来看我的太阳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所描述的我的太阳梦都是在梦想着如何利用沙漠的太阳来进行一场真正的能源工业革命。我以前曾骑着骆驼在荒芜的沙漠中游荡,那时一直在想:荒漠难道真正是上帝送给人类的不毛之地吗?文明的发展已经证明这并非如此,相当多的荒漠地带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储存,并使许多阿拉伯国家因此而变得十分富足,这就已经说明了上帝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那么对于那些没有石油、没有煤的荒原地区呢,上帝也早已经做了安排,那里的太阳就是每天在下着永无衰竭的石油雨,等待着人类发展出更好的技术去开采去利用。这难道还是梦吗?是,是个可以实现的梦。  相似文献   

14.
光源漫话     
 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与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中最大的光源是太阳。在五十多亿年前,太阳还是一团稀薄的黑暗星云,经过引力压缩,变成太阳的原始胎,又经过很久的内部作用,温度升高,开始发出红光.  相似文献   

15.
成都地区太阳紫外辐射光谱的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CCD光学多道分析器,对成都地区2006年3月至7月UVA和UVB波段太阳紫外辐射光谱进行了观测,对这一地区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太阳紫外辐射在一天内早晚小,中午大,一年中6月份达到最强,与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密切相关; UVB辐射积分通量远小于UVA辐射积分通量,其比值一般小于0.04,在天气晴好时下午大于上午; 雾能导致UVB辐射积分通量与UVA辐射积分通量的比值增大,其原因是雾对UVA辐射衰减强于对UVB辐射衰减; 云对太阳紫外辐射存在异常吸收。  相似文献   

16.
 前段,报纸上频频报道“日凌”现象,殊不知还有一种叫做“凌日”的天文现象,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1.日凌位于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通信卫星与地球同步运转,同时二者又一起围绕太阳旋转。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必然会出现太阳、通信卫星和地球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现象,这时,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天线不但对着卫星,也同时对着太阳。  相似文献   

17.
 揭开太阳中微子之谜已成为即将过去的2001年物理界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著名俄罗斯物理学家、科学院院士维塔利·金兹堡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采访时指出,“问题在于,在所有实验中记录的来自太阳的中微子流都低于理论预期值,这种偏差已成为激烈科学争论的原因,这一问题会影响到我们关于太阳内部结构以及太阳内部发生核反应的概念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只知道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物理学家在一定程度上相信,实验也将继续证明,这几种中微子在从太阳内部飞向地球的过程中一定会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一套适用于激光外差辐射计的高精度太阳跟踪仪,为激光外差辐射计提供用以反演大气成分的柱浓度和垂直廓线的太阳光。太阳跟踪系统采用太阳运行轨迹跟踪与光电跟踪相结合的跟踪方式,具有精度高、全时空特点。测量了该太阳跟踪仪的跟踪精度,X和Y轴方向跟踪精度分别达到0.068°和0.06°,能够满足激光外差辐射计在大气和天文领域中对太阳光收集的要求。进而把太阳跟踪仪与实验室研制的激光外差辐射计集合起来,测量了3.5 μm附近的太阳光谱,得到了CH4在整层大气中的吸收情况,为下一步反演整层大气中CH4的柱浓度和垂直廓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1至2003这3年时间里,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一个困扰了物理学家40年的难题被漂亮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的解决对于物理学和天文学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回顾3年来关于太阳中微子研究的惊人进展。太阳中微子的产生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图1太阳内部的典型核聚变反应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每4个氢核(即质子)转化成1个氦核(4He)、2个正电子(e+)和2个神秘的中微子(νe),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近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一位研究人员道格拉斯·莫里森指出,过去25年来一直使物理学家感到困惑的太阳中微子之谜可能得到解决,他认为,实验与理论之间的不一致可以归结为实验误差及有关太阳活动理论的不适当。从前,以陆上为基地的实验测得的来自太阳的中微子数量要比由太阳内部活动理论预言的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