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分析了坦帕湾海岸带景观类型及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30 a来各类景观用地面积变化存在较大差异.(2)景观的斑块密度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先弱后强.(3)整体动态度呈现基本稳定趋势,单一景观类型变化剧烈,各景观类型间转移频繁.(4)坦帕湾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化受当地人文社会经济发展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浙江天目山交让木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点格局分析法,探究了交让木种群的结构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交让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2)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交让木幼苗、幼树、中树以及整个种群在1~3m尺度上呈现微弱的均匀分布格局,其他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格局.(3)交让木中树与幼树之间基本呈微弱的负相关或无关联性;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区域内呈负相关,随空间尺度增大负相关性减弱至无关联性;中树与幼苗之间呈相对明显的负相关,Jazen-Connell假说可能是这种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3种优势种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杉木(Cryptomeria fortunei)、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比了优势种不同生长阶段(幼苗、幼树、中树、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3个主要优势种并未受到明显的生境异质性的影响,总体呈现随机分布格局,其中短尾柯由于具有较高的根蘖率,导致在中树种群阶段于2~10 m处呈现聚集分布;(2)3个主要优势种在不同生长阶段之间1~25 m尺度范围内总体表现为无关联性,其中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1~3 m)上均表现为正相关,细叶青冈中树与大树阶段之间存在潜在的负相关趋势,杉木幼树与大树阶段存在潜在的正相关趋势;(3)3个优势种群在发育过程中均未明显受到密度制约造成的自疏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1959~2012年间62支对宁波市造成降水的热带气旋,根据其行进路径特点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路径类型热带气旋给宁波市各区域造成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宁波市的热带气旋可分为5种路径类型;(2)热带气旋影响宁波市降水的关键因素是其登陆区域及行进路径与距离;(3)I型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与热带气旋等级呈正相关,而其余类型均无此特征;(4)镇海区、江东区、江北区、海曙区4区域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少;(5)宁海县、奉化市、鄞州区、象山县4区域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多;(6)近海转向型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少,但象山县和北仑区降水较为集中,这与两个区域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农业开发是江苏滩涂匡围后的最主要利用方式.以围垦历史悠久的江苏盐城东台市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TM影像,提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数据,分析其在大规模围垦背景下的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内以耕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0%,居民和养殖用地面积增加,光滩面积减少.草地面积前期减少,后期大幅增加;主要转移方向为:海域光滩草地耕地建设和养殖用地.(2)人工景观中耕地的优势度下降,其他类型则表现出强烈的扩张态势,养殖用地的发展尤为突出;自然景观在人工景观的干扰下,景观破碎化过程明显,生态不稳定性增加.(3)区内景观格局整体上趋于破碎化、离散化和多样化(斑块数量增多、平均面积减小、形状更加复杂;斑块间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景观类型的均匀度、多样性增加,优势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山区环境因素的限制使得农村住房呈现地域性的空间格局,确定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及重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成为山区居民地规划管理的核心要素.以金寨县为例,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点格局分析以及相关分析等方法,通过引入地形要素(海拔、坡度、起伏度)因子,探索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地形要素的影响.系列实验结果表明:金寨县农村住房点间距离在0~140m时,住房呈现聚集分布的态势,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之间因公共资源匮乏,受环境条件影响表现出较高的相互依赖性;而农村住房点间距离在140~400m时,住房呈现聚集、均匀、随机的多样性分布态势,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缺乏宏观规划与分配;这种随机性趋势在400~10 000m的大尺度上表现得更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受制于局部地形条件,在海拔低、坡度小、起伏度低的地区,住房的聚集性较强,体现为相关分析的回归系数均达0.7左右;通过比较发现,地形要素对大别山区农村住房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为坡度起伏度海拔,坡度的决定系数达到0.6左右,对格局的影响强度是起伏度的1.1倍、海拔的1.13倍.本研究可为大别山区城镇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波市公共自行车网点数量增加而新使用者增量和日周转率呈现下行的趋势, 对网点数量和布局进行分析和建模. 首先, 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对不同网点按日周转率进行分类, 结果发现日周转率在4以下的低效网点高达52.86%, 低于0.5的网点占9.73%, 而在15以上的超负载网点占2.5%, 两极分化现象非常明显. 其次, 讨论了宁波市城市公共自行车专项规划中基于面积和服务人口的网点数量预测模型的不足之处. 最后, 以较为成熟的城市公交线路为基础, 通过统计各公交站点的人流密集度, 提出了基于人流密集度的网点数量与布局预测模型, 并给出了网点在空间上的布局. 同时指出各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点数量与布局问题既有发展共性又有地域个性, 基于公交线路人流密集度模型具有普适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沃尔夫森指数对山东省17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极化进行测度.研究发现:(1)旅游经济发展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2)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鲁西到鲁东轴向发展差异,三大梯度格局已经形成.(3)旅游经济发达地市主要集中于鲁东,也包括鲁中的部分地市及鲁西南的济宁.(4)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极化趋势不断下降,逐步呈现空间均衡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运用SPSS 22.0、Arc GIS 10.0等工具,分析长三角城市群2000~2015年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数据,验证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及市际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检视经济发展的环境时空效应.结果表明:(1)长三角各类城市的EKC动态存在于经济的非稳态中,虽然各城市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不存在单一模式(存在倒"U"型、正"U"型、正"N"型和倒"N"型),但总体存在EKC特征.(2)长三角多数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已来临,说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高,环境质量逐渐好转,在首尾两头城市组较为显著,第二梯队城市污染加剧.(3)长三角市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表现出环境污染指数EP值之间的空间集聚格局,如泰州、衢州、宿迁等周边呈污染增长趋势;上海、杭州、南京周边虽当量下降,但总量仍较高.(4)长三角25市EKC存在尺度溢出效应,但第二和第三梯队城市正向吸收较高、辐射较弱.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浙江省第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县域尺度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整体加深,老龄化空间格局由“团带式”转变为“团点式”,各县级单元之间老龄化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其中低-低集聚区主要分散分布在西南部,零星分布于北部和东部,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范围有所增大;(2)以出生率和死亡率为主的人口变化因素是影响浙江省老龄化空间格局的直接原因,教育水平、医疗资源和经济水平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是根本原因.因此,浙江省应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口政策等方面应对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典型的陆岛型都市区"宁波—舟山"为案例,采用城市规模指数、区位熵等模型测度甬舟都市区的规模、职能与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规模等级差异明显,首位城市的中心地位突出,宁波市区的龙头作用突现,镇海和北仑的次中心辐射作用初现,舟山区域影响力尚未显现.(2)都市区工业职能显著,主要城市以工业为主导职能,且工业部门存在同构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散布于三江口、定海等,尚未形成空间分工与协作.(3)都市区以交通网络为载体形成了较好的经济网络,都市区点轴发展格局形成并趋向多层次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干旱、半干旱栖息地中的可食牧草与毒杂草为研究对象,在基于水资源竞争的毒杂草入侵扩散模型中引入Allee效应,建立具有Allee效应的水资源竞争毒杂草入侵扩散模型,并且对模型的持久性、全局渐近稳定性以及种群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Allee效应增加了可食牧草种群灭绝的风险而不利于可食牧草种群与毒杂草种群达到持久续存;2)Allee效应使得模型在其正平衡点达到全局渐近稳定更加困难;3)Allee效应影响了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增加了种群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新疆1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类型结构分析,然后运用ArcGIS10.3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核密度、变异系数等方法,对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最后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果: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九大类型,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和民俗为主,没有传统戏剧.空间分布呈现为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喀什地区和乌鲁木齐市为主的集聚,区域差异明显;由变异系数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离散程度高,无明显集聚.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在湖泊水系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地形地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于平原和盆地周边,总体呈现为绿洲集聚、山区零散分布的格局.人文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分布在各民族聚居的地区;在旅游资源上,A级旅游景区多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也多;在人文社会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与人口规模有关,与经济水平和区域面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立足新发展阶段,统筹平安和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文明城市。以昆明市呈贡区为例,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犯罪集中度、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法等GIS方法,分析2015、2017、2019年的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犯罪数量的空间格局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高密度和较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交通便捷、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密集的老城区、商业中心及大学城周围居住区。犯罪危害程度在空间上形成龙城片区“单核心”的格局并未被打破,且高密度集聚区的空间分布与犯罪数量的空间分布相似,较高密度集聚区相对分散,较低密度集聚区渐呈“散点状”分布。(2)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均表现出显著的集中分布和空间集聚格局。二者空间集中差异逐渐加大,犯罪危害日趋集中的态势更强烈;空间集聚差异变化明显。(3)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随新区建设的发展,各犯罪热点区逐渐破碎化。犯罪数量与犯罪危害程度热点重合区位于呈贡区中部,沿城市主干道和地铁线路分布;犯罪数量热点区分布于学校、医院及商业中心附近;犯罪危害程度热点区分布于城郊乡镇、城中村、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施工工地等区域。(4)犯罪数量和犯罪危害程度的扩散方向与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密切相关,且随城市发展逐渐趋于一致,其中,犯罪危害程度扩散更明显,更易随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6.
检视宁波市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组织,以期优化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式.以第一、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为数据源,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分布,研究发现:(1)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市域文化创意企业Moran’s I较小,集聚地未跳出经济商务中心;(2)宁波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初现集聚态势,但局部集聚不显著;(3)宁波市推行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政策成效一般,相较其他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空间组织初现显著集聚趋势,且集聚区位偏爱商务中心或创意源发生地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奉化溪口镇1990~2015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 借助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乡建设用地扩展速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核密度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 探析奉化溪口镇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特征和驱动因子. 结果表明: (1)1995~2015年, 溪口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增长速度不稳定, 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长各具特点; (2)建设用地信息熵持续增加, 土地类型趋于复杂化、有序化; (3)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入面积远大于转出面积, 主要转入来源为耕地和林地; (4)城乡建设用地核密度高值区集聚于城镇的东北部, 核密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5)建设用地分布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高程值与距河流距离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快速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的大量增加, 并引起区域绿地景观格局及生态价值的显著变化. 本文选取东南沿海中部的宁波市北仑区为研究区域, 以其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为基础提取绿地, 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和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仑区绿地景观动态演化及其生态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绿地是北仑区的主要景观类型, 1990~2015年间快速城市化导致北仑区1406hm2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2)北仑区绿地景观异质性减弱, 趋于集中式发展, 整体破碎度降低; (3)截止2015年, 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总量比1990年减少了6%, 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主要是建设用地占用绿地导致生态总价值下降; (4)北仑区绿地系统生态价值等级由中心向外围降低呈不规则环状, 且高价值区逐渐向东南方向减少并转变为较低价值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1、2011和2018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的郴州市苏仙区景观类型分布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分析研究区的景观类型结构、景观动态度、景观面积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运用Clue-s和SPSS软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区17a间驱动力因子。结果表明:(1)2001—2018年苏仙区景观类型结构变化显著,林地一直是苏仙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占比超过50%;(2)由景观动态度变化可知,在17a间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并处于加速增快的趋势,其次为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3)从景观类型水平上看,林地、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形状指数增大,说明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边界复杂程度上升;(4)从景观水平上可知,苏仙区景观结构维持了较好的多样性,各斑块类型面积比重趋于平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大;(5)由景观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可知,在保证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农业用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将逐步成为该区主要景观;(6)由驱动因子分析可知,自然因素影响林地、草地、耕地、水域较多,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