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1980年4月6日AR2372活动区中1B/M1级耀斑的高分辨Hα偏带单色像和真正同时性观测的向量磁场资料,研究了耀斑核块在闪相期间的发展及其与磁图和纵向电流图中特征的关系,得到了如下主要结论: 1.发生于20:53UT的耀斑开始由5个核块组成,这些核块不断增亮,于21:00UT同时达到极大,然而它们的寿命并不相同(图2). 2.耀斑起始核块处在磁场中性线附近,对应于Hagyard等所定义和计算的最大剪切区域(图3). 3.耀斑起始核块的位置与Krall等所计算的纵向电流密度极大位置一致(图4). 4.耀斑前夕和耀斑期间的活动区磁场是高度剪切的.自开始至耀斑极大期间,纵向磁场B和横向磁场B均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5.1980年4月6—7日,AR2372活动区中至少存在10个联结不同磁极性的Hα环系(图5).其中4个位于比较活动的南部区域.这4个Hα环系的位形与Machado等从X光观测推测出的环系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对太阳活动区的白光黑子群照相和Hα单色光照相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归纳出太阳双带耀斑活动区的一种形态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79年3月27日日面西边缘上的拱状耀斑的形态特征和其中出现的很少见的Hα亮核“对”的形态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Hα亮核“对”出现的形态特征和磁流力学不稳定性的关系,认为它可能为腊肠型不稳定提供了一个直接的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65-72
在1998年11月28日的X3.3级耀斑和CME的共生事件中, 利用我国的太阳射电宽带快速频谱仪、日本野边山射电日像仪和偏振计、Yohkoh以及SOHO卫星等观测数据, 发现该事件的两个重要特征: (1) X射线和EUV冕环明显呈现出环与环的相互作用, 并形成扭曲磁环的结构, 这和Amari等人关于耀斑和CME事件起源的理论计算比较吻合. (2) 射电观测呈现频率的缓慢漂移, 日像仪观测到的射电源也具有相应的运动, 其速度大约为每秒几十公里, 可能和CME产生的激波速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魏奉思 《中国科学A辑》1987,30(2):186-193
本文根据耀斑活动所引起的地球物理效应(地磁扰动和宇宙线Forbush下降)、空间飞船的直接观测和射电源的行星际闪烁(IPS)观测的综合研究,得到了有关耀斑-激波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一些新认识.要点是:耀斑-激波相对耀斑法线常表现为非对称传播,最快的传播方向于经度上趋向行星际螺旋形磁场一边,纬度上接近太阳电流片方向;激波的东南部是高动力学参数(V,P,N,T)和高等离子体β参数区,其西北部则相反;磁场则是激波东南部较弱而西北部最强,与动力学参数的分布截然相反;激波东南部的能量高于西北部.在上述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耀斑-激波非对称传播的三维物理模型.该模型和新近根据大量飞船观测所进行的统计研究结果一致,能统一而自然地解释耀斑-地球物理效应随源耀斑分布的非对称性.耀斑-激波的三维非对称性传播和结构可能是其“效应”的非对称性分布的基本起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超新星遗迹在有结块的星周介质中膨胀时的物理特性.考虑了不均匀介质中的结块的蒸发对遗迹的演化和内部结构的影响之后,发现在密度随半径为幂律分布(负幂指数为≈0~3)的星周介质中,一般均存在着自相似解.对于幂指数为-2即介质是大质量前身恒星的不均匀自由星风的情况,基于详细的动力学解,给出描述遗迹X射线表面相对亮度分布、X射线光度、X射线发射物质质量、气体平均温度、红外和Hα光度等可观测物理量的公式和图表;表明当参数适当时,蒸发物质会在中心附近堆积,导致X射线形态呈现中间亮、边缘暗.  相似文献   

7.
隆辉  胡文瑞 《中国科学A辑》1985,28(4):370-378
对太阳进行的Hα单色光观测有时会看到水平环状日珥。本文着重讨论了这种等离子体环的静力学平衡。对于这种轴对称和闭场条件的情形,求得磁场和密度的解析解。本文的结论表明,在不同的重力场和线性无力因子α的影响下,磁面形状和热力学参量的分布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枯草杆菌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赤霉酸,可以显著地促进α-淀粉酶的形成。环式磷酸腺苷和三磷酸腺苷能够模拟赤霉酸促进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我们还观察了葡萄糖对α-淀粉酶产生的影响。当细菌在含有谷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加入葡萄糖能使α-淀粉酶的合成受到抑制。葡萄糖对α-淀粉酶形成的抑制作用可以被赤霉酸所消除。此外,在有赤霉酸存在时,枯草杆菌α-淀粉酶的合成受到放线菌素D的抑制。赤霉酸对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可能是在转录水平上受到环式磷酸腺苷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利用太阳光谱分光照相仪和3CS密度计,拍摄并测量了耀斑后环状日珥不同时刻的速度场。根据速度场的基本观测特征,文中指出,在耀斑后磁力线重连所形成的环状日珥中,等离子体物质将在重力和环中磁场应力的作用下,从环顶沿螺旋形磁力线下落。由此所得环状日珥中速度的理论分布图与观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2000年7月14日特大耀斑引起的电离层TEC突然增强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120-125
利用GPS网观测研究太阳耀斑爆发引起的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突然增强(SITEC)现象. 首先, 根据电离层的Chapman电离理论, 分析得出耀斑爆发引起的TEC时间变化率与太阳耀斑的有效辐射通量成正比、与太阳天顶角的Chapman函数成反比的结论. 为了验证Chapman电离理论的这一简单推论, 利用2000年7月14日特大太阳耀斑爆发期间中国、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的GPS网观测的TEC资料, 统计分析了TEC的时间变化率与天顶角的Chapman函数的倒数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确有很好的正比关系, 从而证明了Chapman电离理论的正确性与可用性. 结果表明, 将GPS的观测用于太阳耀斑爆发等引起的电离层突然骚扰的研究, 可以发挥GPS观测精度高、空间范围大、时间连续性好等优点, 从而定量地揭示出与太阳爆发相关的电离层扰动过程. 对电离层中的空间天气的监测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推导了辐射压加速宽线区云团径向外流模型的谱线轮廓表达式,并考虑到光致电离计算表明的云团本身对Hβ和HeⅠλ 5876诺线的辐射差异,用数值方法计算了它们的谱线轮廓,发现该模型不能解释HeⅠλ 5876线宽大于Hβ线宽的观测事实。作为比较,本文还计算了引力作用模型的两种简单情形——自由下落和转动盘模型的谱线轮廓,认为前者可以对观测事实给予合理解释,因此得出结论,自由下落很可能是发射线云团真实运动的一个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37-40
2000年9月14~18日紫金山天文台赣榆站观测到一个小 δ 活动区, 它发展迅速, 15~17日中在磁反变线有一立体绞缠暗条, 磁轴同赤道成85°. 16日产生一个较大的耀斑, 3B级, 有较强的地球物理效应. 利用向量磁图反推出磁力线分布, QSL立体图分析发现在暗条附近有一零点或交叉点, 这可用来理解这大耀斑的形成和强抛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罕有天象天王星掩星(被掩星为SAO158687)的光电测光结果进行分析,获得天王星主环(即ε环)掩星的光变曲线及主环光学厚度.并用时间序列检验与波形相关性检验等数理统计方法,检测到天王星α,β,γ,δ环的信息.此外,还获得三个信息丸λ,μ和ν.前两者可能对应于α环以内的第六环,信息ν可能是某个断开的环的部分或某种掩蔽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1989年3月超级大活动区AR 53 95中几个与活动区电流密切相关的观测事实,认为导致耀斑发生的直接关键因素在于活动区电流的增强。在这种模式下,分析了耀斑现象的贮能过程,井建立了活动区电流暗条的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根据该活动区的观测数据,从理论上计算和讨论了由活动区电流增强导致耀斑出现的可能性。所得结果与观测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A辑》2001,31(Z1):41-45
根据谱线形成深度理论中的贡献函数的物理意义, 将从线心到线翼观测到的连续波段组成的二维Hα日面耀斑图像进行了三维重构. 所用到的贡献函数是对应表面出射辐射强度的函数. 它表明了大气的不同层次对于表面辐射量的贡献或逃逸光子数目在视线方向上的深度分布. 对2001年3月26日的一个Hα日面色球耀斑前后两个时段进行了三维图像重构, 从而展示了其在视向上三维形态结构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作为对相伴素理想与幂零相伴素理想的推广,我们在本文中引进了$\Sigma$-相伴素理想的定义,探讨了$\Sigma$-相伴素理想的基本性质,证明了Ore扩张环$R[x;\alpha,\delta]$、斜洛朗多项式环$R[x,x^{-1};\alpha]$及斜幂级数环$R[[x;\alpha]]$的$\Sigma$-相伴素理想都分别可以用环$R$的$\Sigma$-相伴素理想来刻画,从而将相伴素理想与幂零相伴素理想的一些已有结论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刘新萍 《中国科学A辑》1987,30(9):974-980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求解完整的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研究太阳大气中磁场位形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从而论证了太阳磁场的剪切储能机制。计算模拟得到的拱形偶极势场平衡位形与观测一致,计算结果给出了太阳大气中非线性流场和非线性磁场的动力学演化的定量关系。经历一天时间,太阳局部活动区中可以储存3.69×1025J的磁能。太阳磁场剪切储存的磁能可以作为太阳耀斑的能源。磁场剪切储能机制也适用于太阳大气中活动区的缓变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地描述了1981年4月23日无黑子双带耀斑的形态特征。资料表明,无黑子双带耀斑是与该区域内的宁静暗条的激活和突然消失相关的;同时,也发现暗条周围的色球纤维在耀斑之前24小时时间内经历着很大的变化,由先前的垂直穿越暗条变为平行于暗条走向。最后,文中还对这些主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979年9月19日3B级白光耀斑的连续辐射和CaⅡK线强度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并利用非局部热动平衡理论,计算了对应连续輻射较强时刻的大气半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耀斑光球层温度增加达150—250K,且连续辐射主要由负氢离子产生。文中并就耀斑光球层的加热机制进行了一些讨论,发现加热能量可能直接产生于大气的较深层。  相似文献   

20.
邱德华  甘师信 《数学杂志》2005,25(5):553-557
本文给出了NA随机变量序列的Hájeck-Rènyi不等式,并利用它研究了NA随机变量序列的强大数律,所得结果是独立随机变量情形时相应结果的推广.而且还得到了任意随机变量序列的Hájeck-Rènyi不等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