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陈立华  谢蓝 《有机化学》1991,11(5):505-509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是一种常用脱氢氧化剂。K.V.Rao 等发现当它在三氟醋酸(TFA)介质中作用于1,4-二芳  相似文献   

2.
海葵毒素(Palytoxin)是从海洋腔肠动物(Coelenterate)分离所得的一种毒素,是目前已知天然非蛋白质毒素中毒性最大的一个,小鼠的半致死量(LD_(50))为0.15μg/kg(静脉注射)。该毒素的分子量为3300,分子式为C_(145)H_(264)N_4O_(78),结构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全部了解。 1.存在: 海葵毒素存在于南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腔肠动物中,由Moore和Scheuer首先提取分离,经鉴定认为它是Palythoa toxica种。后来,Attaway发现牙买加的P.caribaeorum,P.mammilosa种中也存在此毒素。Hashimoto等则发现日本石垣岛(Ishigaki)的P.tuber-culosa种中也有。  相似文献   

3.
一、是谁发现酸对蔗糖水解具有催化作用《化学发展简史》载:“1812年,基尔霍夫(G.R.KirChhoff)发现蔗糖的水解作用当在有酸类存在时进行得很快,否则进行得很慢;而在整个过程中,酸类并没有什么变化,它好像只是  相似文献   

4.
番石榴酸(Piscidicacid) 8 是从Piscidacrgthrina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水溶性化合物,1948年W.Bridge等证明其结构为对羟基苄基酒石酸,1971年T.Yoshihara等确定其绝对构型为(2R,3S),1981年发现它具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德国小蠊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卫生害虫之一.昆虫性信息素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诱剂用于害虫的综合治理.德国小蠊性信息素(blattellaquinone)因其结构不稳定而妨碍了它的实际应用.为了发现结构新颖且稳定的性信息素类似物,对blattellaquinone的结构中苯醌(A)、酯基(B)和脂肪链(C)部分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类似物,结构均通过1H NMR,IR和HRMS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的某些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06,27(11):16-18
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不少的实际问题不具有可操作性.它一方面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反映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某些知识和细节上还缺少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7.
第八世纪我国“茅华”(Mao Hhба)发现氧气这件事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史迹。国内外许多书中提到它,普通化学教学中会遇到它,但对这件事本身却还存在着许多争论。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个饶有兴趣而又富于价值的问题是有很大意义的。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克拉普罗特(H.J.Klaproth)的一篇题为“论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  相似文献   

8.
九羰基二硫三铁是少有的稳定的铁羰簇合物中的一个.有时在输煤气管道中可以发现它的存在.簇中的铁与硫结合成强的Fe—S键,是形成对氮的固定起关键作用的铁硫蛋白结构的重要因素.它与P(OR)_3(R=n-C_3H_7,sec-C_4H_9,cyclo-C_6H_(11)等)取代反应产物的晶体结构我们已有报导.本文报导它与P(SR)Cl_2(R=C_6H_(5-),C_2H_(5-),C_3H_(7-))取代反应产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
足球烯——新发现的一种单质碳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一种碳分子已在实验中发现.它是石墨和金刚石的同素异形体,但具有一个确定的组成.在这种C_(60)的分子中,60个碳原子构成像足球一样的32面体,碳原子处于该多面体的顶点,因此称之为“足球烯”.足球烯的量子化学研究结果,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前景,已开始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聚酰胺纤维虽早为大家所熟知,但其主要性能指标迄今与理论计算值相差甚远,而它的结晶过程和聚集态结构也还在探索中。最近,意大利的D.Acierno(Palermo大学)和G.C.Alfonso(Genova大学)等发表了一项很有启发性的工作。他们在尼龙6熔体中添加少量氯化钾,然后进行纺丝、拉伸和热处理,发现所得纤维的模量有惊人的提高,与相同条件下纯尼龙6纤维比较,增长达四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Маркман等曾研究棉酚在丙酮溶液中的极谱行为,发现它在0.5NHCl的丙酮溶液中可产生一极谱还原波,E_(1/2)为-0.45V(S.C.E.),波高和棉酚浓度呈线性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棉籽及棉籽油中棉酚含量的极谱测定法。作者认为该波表示棉酚结构中芳醛基在滴汞电极上的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2.
发现在NH4Cl-NH3·H2O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于–1.80V(vs. SCE)的极谱催化氢波能被氧化剂如碘酸钾、过硫酸钾或过氧化氢等进一步催化, 产生了一个新动力波. 研究表明, 该动力波是一种氢的平行催化波, 它是由氢离子电化学还原和上述氧化剂氧化中间产物原子氢使其化学再生而产生的. 它是蛋白质极谱催化波的一种新类型, 建议称其为平行催化氢波.  相似文献   

13.
Osborne  A.D.  徐葆裕  Winkworth  A.C. 《化学学报》1984,42(8):735-741
应用10~(-12)s级时间分辨率的荧光光谱,测定了两种碳菁染料和一种荧光素染料(四碘荧光素B)的荧光寿命τ与溶剂粘度η之间的函数关系,发现碳菁染料在二元醇和丙三醇中的τ_(FM)低得反常.在二元醇溶剂中,它们的τ_(FM)与溶剂粘度η~(2/3)呈线性函数关系,但在一元醇溶剂中则并无此线性关系.由此可见,在研究染料分子的寿命与由不同系列醇(例如乙醇和丙三醇)组成的混合溶剂的粘度之间的依赖关系时,必须十分谨慎.对于四碘荧光素B,它在一元醇中的荧光寿命与溶剂粘度的关系符合2/3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油菜甾醇(Brassinolide,1)是以油菜(Brassica napus)花粉分离到的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甾体,能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与已知植物生长激素相比,它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因此它可能在农业上有实际应用的价值。最近发现以宽叶香蒲(Typla latifolia L)花粉中分离到的香蒲甾醇(2)和2α,3α-双羟  相似文献   

15.
齿小蠹二烯醇(Ipsdienol,2-甲基-6-甲叉基-2,7-辛二烯-4-醇,1)是手性昆虫信息素.S( )对映体,它首次从齿小蠹(Ips paraconfusus Lanier)的粪便中分离出来.后来又发现其它种小蠹虫的信息素也含有这种成份.R(-)齿小蠹二烯醇是另外一种齿小蠹(Ips pini)信息素的主要组份.Mori,Ohloff 等报道三种方法合成光学活性的齿小蠹二烯醇.所用手性原料为 R( )甘油醛缩丙酮、R( )羟基丁二酸及( )或(-)马鞭烯酮(verbenone).  相似文献   

16.
在酸性介质中,硒(Ⅳ)和铁(Ⅲ)同时催化H_2O_2氧化二甲基黄褪色反应.研究发现:两者对H_2O_2氧化二甲基黄褪色反应的催化作用不具有加和性.根据这一现象,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新的不经分离可同时测定硒(Ⅳ)和铁(Ⅲ)混合物中硒(Ⅳ)和铁(Ⅲ)各自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品及烟草样品中硒(Ⅳ)和铁(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hKv4.3基因5′非翻译区序列S160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Kv4.3基因是形成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主要分子基础,它在心脏和神经细胞中大量表达,但在其它组织中则未见大量表达.为了研究hKv4.3表达在基因水平的调节,将hKv4.3基因的5′非翻译区的一段序列( 2~ 160,称之为S160)克隆到报告质粒中,进行瞬时表达.发现S160对hKv4.3基因的启动子和SV40的启动子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没有方向特异性,但却有位置特异性.经删除突变分析,在S160片段中发现了一个抑制元件S(GAGGGGTTAA),它位于hKv4.3基因中转录起始位点下游20~30bp处.在此基础上,用RT-PCR方法对mRNA进行定量分析,初步确认这个抑制元件对蛋白表达的抑制过程是在翻译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三十烷醇-1(1-Triacontanol或1-Hydroxy-triacontane)又称蜂花醇(Myricyl alcohol或Melissyl alcohol),它作为一种新的、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特殊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偶然的发现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园艺系教授里斯(S.K.Ries)博士等人发现,施过苜蓿的地里长的庄稼,产量较高。于是,在1975年他们把切碎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干草成行施于水  相似文献   

19.
环腺苷二磷酸核糖(cADPR)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结构新颖的环核苷,它是NAD+的天然代谢产物.cADPR不仅具有钙动员活性,它还能作为第二信使存在.cADPR诱导钙释放的作用机制与IP3不同,它所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作为药物设计中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20.
1 简短历史能量为几十至几千电子伏特的电子与分子碰撞,通常发生多种变化,其中一种是碰撞电离(即被碰分子的某个电子被入射电子击出).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是进去一个入射电子,出来两个出射电子(被击出来的称为击出电子,被散射的称为散射电子).所以,碰撞电离也称为(e,2e)反应.人们很早就对这样的反应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但是,一直到七十年代,人们还没有看出它的重大潜在价值.(e,2e)反应的重大意义是在原子核物理的启示下被发现的.经过多年的努力,(e,2e)研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以(e,2e)反应为中心的研究领域:电子动量谱学.它能相当精密而且直接地提供原子、分子和固体薄膜中电子的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