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38-38
居里幼年受父亲的教育,有数学才能,16岁入巴黎大学,18岁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878年任该校实验室助理。他最初从事热波波长的计算,不久和其兄雅克一起进行晶体压电现象的研究,并对不同导电晶体中电流和电场间的关系作了解释。为测量磁场对样品所加的力,他制造了极精密的扭力天平,并发现顺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居里定律)。他的不同温度下磁性质的论文,使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00年任巴黎大学讲师。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6
德维尔的父亲在当时属于丹麦的一座岛屿上当法国领事。德维尔被送回法国受教育。他对化学发生兴趣。1843年,他获得医学和科学博士。1845年,他受聘任贝桑松大学教授。后在巴黎大学继杜马之后任化学教授。19世纪50年代,德维尔开始对铝进行研究。早些时候,奥斯特和韦勒已经分离出少量的、不够纯净的铝。德维尔使用韦勒的方法,使铝的化合物和金属钾反应。不久他使用钠代替钾,因为钠更安全,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87-87
科赫在格廷根大学学医毕业后,曾在汉堡一家医院当实习医生。1870年到东普鲁土一个小乡村当外科医生,建立了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并多年在此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1905年发表了控制结核病的论文,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为研究病原微生物制订了严格准则(科赫法则):(1)一种病原微生物必然存在于患病动物体内,但不应出现在健康动物内;(2)此病原微生物可从患病动物分离得到纯培养物;(3)将分离出的纯培养物人工接种敏感动物时,必定出现该疾病所特有的症状;(4)从人工接种的动物可以再次分离出性状与原有病原微生物相同的纯培养物。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2-162
维萨利出生于布鲁塞尔的医生家庭,自幼有志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权贵。他详细描述了人体解剖,使解剖学成为一门科学,并成为生理学和所有生物科学的基础;同时也使医学成为一种需要学问的职业。1533—1536年在巴黎大学学习动物解剖学,并得到解剖人类尸体的机会,研究了从墓地得来的人骨。1537年进入有长期人体解剖传统的帕多瓦大学,同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于该校讲授外科学。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1-111
莫诺出生于巴黎,1928年进入巴黎大学生物系,1941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在摩尔根实验室学习和工作。二战后,入巴斯德研究所工作。1953年任该所生物化学部主任。他的主要贡献是阐明了基因的表达和调控。1961年他和雅各布共同发表的《蛋白质合成的遗传调节机制》一文,足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们提出:诱导酶的活力改变,不是酶活力水平的调节,而是酶蛋白合成水平的调节。一个代谢途径中,有关的酶的结构基因时常在表达上是协同的。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4
小赫歇尔是赫歇尔——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子。在剑桥大学期间,小赫歇尔的兴趣在数学。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不过数学并未成为他的职业。181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又转攻化学,然后又转向法律。1816年,在沃拉斯顿鼓励之下,他终于转向他父亲的专业。父亲死后,小赫歇尔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使用一架与他父亲一起制造的望远镜,将这位老人的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26
他在测定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公式,因此他和父亲共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生于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大学求学,1909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物理学、1912年他在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13年发表布拉格公式,这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基本公式,他还用他父亲设计的X射线分光计精确测出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92
拉韦朗是一位外科军医之子,1867年于施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后,他自己也终于从事了外科军医的事业。1878至1883年间他驻在阿尔及利亚,而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机会研究疟疾。1880年他发现了引起疟疾的病因,肯定不是细菌而是原虫。这是由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致病的,而非由细菌致病的第一个病例。在法国国内服役又经10年后,拉韦朗白军队中退役。1896年进入了巴斯德阳研究所,而把他的晚年奉献于热带病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L)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死。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他在彭加莱学院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1924年发表他著名的电子波动理论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二象性扩展到物质,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99
李普曼出生于卢森堡大公国,但父母都是法国人。他幼年时便随全家移居巴黎。1875年,李普曼在老巴黎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已研制成一种毛细管静电计,这种仪器可以检测出小至千分之一伏特的电势变化来。他还做出了一系列其他的巧妙发明,其中最为引起轰动的是彩色照相术。他在水银上面铺覆一层厚厚的乳胶液,水银面将入射光反射回来,和原入射光形成驻波,便表现出了被拍摄物体的本色。这种摄影方法并不十分实用,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对摄得的照片也无法翻拍。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3
塞尔维特出生在西班牙纳瓦拉,最初就读于法国图卢兹大学,后进入巴黎大学。在此结识维萨利,与其一道从事解剖工作。1553年出版《基督教的复兴》一书。这是一部神学著作,他指出,君士坦丁堡颁布《尼西亚信经》是玷辱圣父上帝和圣子基督,模糊基督的赎罪作用,使得教会崩溃。他认为,只要实行政教分离并废除不合《圣经》和早期教父学说的神学命题,就可以重建教会。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7
格契尼科夫是皇家禁卫军军官的儿子,在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曾赴德国留学深造。在研究躯体透明的简单动物时,他注意到这些动物有半独立的细胞,能够吞食微小的颗粒。动物受到的任何损害都会把这些细胞立即吸引到受害部位。他指出动物血液中的白血球具有这些功能——吞噬细菌。它们成群地奔向感染部位,接着就发生一场细菌和“吞噬细胞”之间的战斗。当吞噬细胞遭受巨大损失时,它们的崩解的组织就溃化为脓液。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6
佩林18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10年,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在这里工作了30年,192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895年,佩林证明,当阴极射线到达一个圆筒上时会给圆筒带来大量的负电荷,从而证明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必然是粒子而不是波。紧接着,汤姆孙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质量,比原子小得多。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摄尔絮斯出身于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族。他的父亲和祖父是数学家,叔父是植物学家。1730年,他成了乌普萨拉的天文学教授,1740年负责在那儿建造一个新的大型天文台,但是,他并未能享用多久,因为他去世相当早。他是第一个尝试用某种装置(而不是只凭肉眼)来测量星光强度以确定星的等级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84-84
卡斯特勒出生时,阿尔萨斯是德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地区划给法国。他在阿尔萨斯开始了教学生涯,在法国的许多省份任过教,1941年成为巴黎大学的教授。1950年,他发展了光泵理论:用能被原子吸收的光照射原子。顷刻之间,原子进入高能级状态,然后再发射出光。卡斯特勒既用可见光,又用无线电波照射原子,并根据再发射的情况推断出原子的结构,这比以前拉比等人所采用的繁复技术巧妙得多。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97
利比希的父亲是医药和化学药品商人,有些药品在家里制造,因此他自幼就接触到化学。1820年在波恩大学学习,182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巴黎,听盖-吕萨克和杜隆等化学家的讲演。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室工作。1824年回到德国,任吉森大学教授,创立了吉森实验室。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地进行化学训练的教学实验室,他是后来大多数化学家的思想先师。吉森成为世界的化学中心达20年之久,对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成为化学强国地位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9
范德格拉夫就学于亚拉巴马大学,1922年毕业,获工程师证书,又去巴黎大学学习了几年,曾听过居里夫人讲学;后获得罗兹奖学金,进牛津大学学习,并于192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美国后,先在普林斯顿工作,1931年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工作。他因发明高压静电发生器而出名,第一台仪器于1931年建成(范德格拉夫两年前已经用罐头盒、丝带和小电动机作过实验,确定了它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3
瑞利出生贵族家庭,因袭父亲爵位。而被称为瑞利勋爵。瑞利自幼聪敏,20岁进入剑桥大学学习,逐渐显露才华;3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研究工作几乎遍及当时经典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他的《声学原理》以科学名著著称于世。青年时并不以贵族爵位而影响其科学上的追求。他善于用简单的设备作实验而能获得十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