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普通聚邻甲苯胺的氧化和还原,首次合成了全氧化型、全还原型及不同氧化程度的聚邻甲苯胺,并用IR,~(13)C-NMR,SEM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确切表征。结果表明,普通聚邻甲苯胺链中醌亚胺结构单元可被苯肼部分或完全还原为苯二胺结构,制成低氧化程度或全还原型聚合物;碘氧化导致链中醌亚胺单元的增多和苯二胺单元的减少。醌式结构的存在强烈影响聚合物的柔顺性和溶解性,为提高苯胺类聚合物的溶解性可适当降低其醌式含量。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的光谱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荧光光谱电化学、圆二色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阿霉素(ADM)在石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阿霉素在+0.2~+0.7V和-0.2~-0.7V范围内分别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正电位下,蒽环上的酚羟基发生单电子氧化,并伴随后续化学反应.负电位范围内,阿霉素经历ECE电极反应过程,即蒽醌经单电子还原生成半醌自由基,半醌可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脱去配氧糖基,转变为7-去氧柔毛霉醌(7-deoxyadriamycinone),后者在更负的电位下形成一对可逆的新的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的氧化还原行为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殖酸具有明显的还原能力,与环境中金属、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密切相关.腐殖酸的氧化还原特性是由于醌、酚等官能团的存在,尤其是醌基团在电子传递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原态醌基团是腐殖酸还原能力的主要来源.还原微生物通过电子传递将氧化态腐殖酸转化为还原态形式,还原态腐殖酸可以还原Cr(Ⅵ)、Hg(Ⅱ)、V(Ⅴ)等重金属和U(Ⅵ)等放射性核素以及芳香化合物等物质,腐殖酸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电子传递体,对自然界中污染物质的转化和降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腐殖酸氧化还原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环境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CV)和原位拉曼光谱(in situ Raman)对窄能隙共轭高分子聚{吡咯 2,5 二[(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PDMABE)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NaNO3溶液中, PPDMABE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吡咯环的氧化态结构与芳式和醌式结构之间的转变.聚合物在氧化态时吡咯环主要以氧化态存在,而还原态以芳式和醌式结构吡咯环为主.PPDMABE在酸性和中性介质中氧化态吡咯环以质子化的状态存在,而在碱性溶液中氧化态吡咯环既有质子化态,又有去质子化态的.在酸性条件下,PPDMABE较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在碱性条件还原反应则较难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法研究了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在比0.0V(SCE)负的电位区,PPD呈现氧化还原活性,氧化还原过程伴有H2PO4-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证明聚合物带有正电荷。苯醌在该膜电极上的还原反应发生在PPI)的电化学活性电位区内。旋转圆盘电极实验表明,苯配可渗入膜内并与聚合物交换电子。根据PPD为导电聚合物的模型分析了膜电极上苯配还原的动力学并讨论了对其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二氯-1,3-双(二苯基磷)丙烷基镍(Ⅱ)存在下,通过N,N′-二氯苯醌二亚胺和2,5-二甲基-N,N′-二氯苯醌二亚胺与2,5-二溴吡啶的格氏(Grignard)试剂共聚,得到了两种新型共轭聚合物。采用FT-IR1、H-NMR、UV-Vis、XRD、循环伏安、充放电对共聚物进行结构与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共聚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每种聚合物均在-1.0~2.0 V出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聚(N,N′-二氯苯醌二亚胺-吡啶)和聚(2,5-二甲基-N,N′-二氯苯醌二亚胺-吡啶)的比电容分别为126 F/g和63 F/g。  相似文献   

7.
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的原位FTIR反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原位FTIR反射光谱法研究了玻碳电极电化学活化过程中表面含氧功能团的生成及其表面过程。结果表明,该电极在高电位下氧化时生成了表面含氧功能团,并有一部分进一步氧化成CO_2,表面类醌基在随后的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部分转化成酚基,最终形成稳定的表面氧化还原对。表面类醌基同羟基之间存在强的氢键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共轭聚合物由于其优异的溶液加工特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近些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将π电子离域性好、刚性强以及LUMO能级低的醌式单元引入共轭主链是构建高性能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潜在方法.然而,如何将醌式结构引入聚合物体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本专论总结了近年来含醌式结构共轭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按照醌式单体的结构分类,介绍了醌式单体的设计与合成,以及含醌式结构共轭聚合物在不同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并论述了该领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高性能聚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聚联吡啶-聚甲基丙烯酸复合物薄膜修饰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吡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有机物,它们在生物系统、太阳电池以及光解水制氢等方面用作电子转移媒体.含取代基的联吡啶及其聚合物的一电子还原体(阳离子自由基)呈鲜艳的色彩,人们正研究其作为电致显色材料的可能性,为了抑制联吡啶发色基团的电化学老化,本文合成了聚二溴间二甲苯基联吡啶一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复合物(m-PXV-PMAA),并研究了这种聚离子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辣根过氧化物酶/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东  吴辉煌 《电化学》1995,1(2):186-19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由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介质中邻苯二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聚合而制得。讨论了HRP电化学固定化的过程。所得酶电极呈现生物催化活性,可在没有电子传递体存在的情况下催化H_O_2还原。该反应发生在聚邻苯二胺氧化还原的电位区,聚合物参与了酶的电子转移过程。分析了旋转HRP/PPD电极上酶反应的动力学,讨论了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