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纳米铜作为N32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刘宏昭  叶军 《摩擦学学报》2010,30(2):145-149
本文借助电子扫描透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油溶性纳米铜颗粒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四球试验机钢-钢摩擦副确定了纳米铜颗粒作为N32润滑油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并比较了含有纳米铜最佳添加量的N32基础油和纯N32基础油润滑条件下电主轴的噪声、振动速度有效值和温升值.结果表明:纳米铜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最小,且电主轴产生的噪音、振动速度有效值和温升值低于同一转速下使用纯N32基础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方法制备了SiO2 SnO2 复合纳米微粒,分别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环一块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矿物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及对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斑表面形貌,并探讨了复合纳米微粒添加剂的润滑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iO2 SnO2 复合纳米微粒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性能,且对磨损表面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原因在于,SiO2 SnO2 复合纳米微粒在摩擦表面沉积并在接触区的高温高压作用下熔融铺展,形成低剪切强度的表面膜.  相似文献   

3.
ZrO_2纳米微粒的制备、表征及作为MACs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剑琪 《摩擦学学报》2010,30(4):379-384
制备了氧化三辛基膦表面修饰的油溶性ZrO2纳米微粒,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作为多烷基环戊烷(MACs)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机理.结果表明:ZrO2纳米微粒粒径大约为7~8 nm,分布比较均匀,无明显团聚,在非极性溶剂中能很好地溶解和稳定分散;作为MACs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无机ZrO2纳米微粒以沉积膜形式沉积在摩擦副表面,有机修饰剂中的活性P元素在摩擦副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FePO4极压润滑膜,ZrO2沉积膜和FePO4极压润滑膜的协同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抗磨和抗极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油酸修饰Pb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谱仪(EDS)等现代分析工具对钢球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油酸修饰Pb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明显提高基础油的减摩抗磨能力,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30%时,与基础油相比可以使摩擦系数和钢球磨厂主 直径降低30%左右。XPS、SEM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钢球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一层富含PbO的边界润滑膜,这使得油酸修饰PbO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铋纳米微粒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采用液相分散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0 nm的油溶性铋纳米微粒,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所制备的铋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当添加量处于0.04%~1.00%范围内时,铋纳米微粒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并能显著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  相似文献   

6.
纳米二硫化钼作为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由硫化钠和钼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棕色三硫化钼膏状沉淀,将三硫化钼粉末干燥后在氢气保护气氛中于适宜温度下煅烧脱硫,制得了粒径为20~30nm的纳米MoS2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MoS2纳米颗粒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纳米MoS2作为N46机械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磨痕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探讨了纳米MoS2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同普通MoS2微粒相比,纳米MoS2更易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钢球磨损表面形成含三氧化钼的表面膜,纳米MoS2添加剂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优于普通MoS2.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油溶性铜纳米微粒,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作为CD15W/40柴油机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组成和化学状态.结果表明:油溶性铜纳米微粒作为添加剂能显著改善CD15W/40柴油机油的摩擦学性能;在载荷196N、试验时间60min和载荷为392N、试验时间为30min,最佳纳米铜含量条件下,相应的钢球磨斑直径同基础油润滑下相比分别减小了24%和42%;当添加浓度达到1%时,CD15W/40柴油机油的pB和pD值分别提高了约200N和800N.这同其在摩擦副接触表面的沉积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纳米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功能化羟基硅酸镁为修饰剂,采用原位表面修饰方法制备了水溶性Cu纳米微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溶性Cu纳米微粒的形貌,利用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了水溶性纳米Cu分散液的导热系数,并通过SRV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球-盘接触方式)考察了水溶性Cu纳米微粒作为水基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水溶性纳米Cu微粒作为水基添加剂能够显著减小钢-钢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提高纯水的承载能力;在合适的浓度下,水溶性纳米Cu微粒可使纯水导热系数提高近10%.  相似文献   

9.
蛇纹石热处理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考察了表面修饰蛇纹石超细粉体及其热处理产物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蛇纹石添加剂抗磨、减摩性能的影响,通过测量摩擦表面接触电阻,监测了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动态形成过程,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分析了摩擦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蛇纹石粉体在摩擦表面释放氧原子,形成氧化物颗粒增强氧化膜,显著降低摩擦,改善液体石蜡的润滑性能.300~600 ℃的热处理在提高粉体活性的同时,保持蛇纹石的层状结构,增强其解理释氧和对摩擦表面的吸附能力,从而促进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形成,进一步改善蛇纹石的摩擦学性能.当热处理温度高于850 ℃后,蛇纹石粉体的层状结构被破坏,形成大量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硬质相,加重磨损.  相似文献   

10.
油酸修饰纳米氟化钙的萃取法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萃取法制备了油酸修饰的纳米CaF2,用X射线衍射(XRD)对纳米CaF2粉体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同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并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CaF2在润滑脂中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CaF2粒径在23 nm左右,油酸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CaF2纳米核表面;作为添加剂油酸修饰纳米CaF2在润滑脂中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和极压性能,在高载荷时具有良好的减摩性能.SEM,EDS和XPS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了由CaF2、CaO、氧化铁和有机添加剂所组成的边界润滑膜,从而使OA-CaF2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硫系和磷系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硫系添加剂T321、磷系添加剂P120和T321-P120复配添加剂对菜籽油抗磨和极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321单剂、P120单剂和T321-P120复配添加剂均能够有效地提高菜籽油的抗磨和承载能力;T321-P120复配添加剂能够有效地改善菜籽油的减摩性能;T321和P120具有协同减摩、抗磨和极压作用,当二者的配比适当时,相应油样的综合摩擦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在菜籽油中的摩擦学性能,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磨斑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果表明,苯并三氮唑在菜籽油中有良好的抗磨作用,在其分子中引入长链烷基虽然提高了其在菜籽油中的溶解度,但却降低了其抗磨减摩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苯并三氮唑有效成分的减少以及添加剂和基础油之间的竞争吸附所致。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刚石颗粒对发动机润滑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采用爆炸法合成了超精细金刚石颗粒 ,将金刚石颗粒按一定质量分数分散于普通发动机润滑油 (15W/30 )中形成固 -液二相体系 ,考察了其摩擦学特性 ,并分析了润滑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在边界润滑条件下 ,由于纳米尺寸效应 ,超精细金刚石颗粒较易渗透到摩擦副表面并形成极薄的固体润滑膜 ,从而使得金刚石颗粒 /发动机润滑油固 -液二相体系表现出优异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同商用齿轮油添加剂Hitec343具有相似结构和组成的PG-2复合剂;通过热重分析考察了所研制的PG-2复合剂的热稳定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其化学结构特征;采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其极压抗磨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钢球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PG-2复合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防锈性能、防腐蚀性能及热稳定性,其总体性能同国外同类复合剂产品相当,而极压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复合剂.  相似文献   

15.
选用重极压齿轮油和二聚酸 /司本 - 80添加剂制备了多种不同配比的油样 ,进行了疲劳和胶合试验 ,同时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和抗磨机理 .结果表明 :聚合添加剂的耐疲劳性能较好 ,其与极压添加剂经合理复配可以更好地提高油样的耐疲劳及抗胶合综合性能 .这是两类添加剂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几种含氯硼酸酯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四球试验机和环-块试验机对自行合成的几种含氯硼酸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不含氯硼酸酯及氯代十六烷的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摩擦表面的组成及B1s和Cl2p的电子结合能进行了分析。环-块试验结果表明,含氯硼酸酯与不含氯硼酸酯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差不大;四球试验结果表明,含氯硼酸酯的最大无卡咬负荷比不含氯硼酸酯的高,而且含氯硼酸酯的减摩抗磨效果比氯代十六烷的好,承载能力也比氯代十六烷的高。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硼在摩擦表面是以降解的硼酸酯的形式存在,而氯在摩擦表面则是以铁的氯化物和含氯硼酸酯的两种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型S-N无灰添加剂(DBTT);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剂DBTT、磷酸三甲酚酯(TCP)以及含不同质量比的DBTT和TCP的复合添加剂在500N加氢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结果表明:合成的DBTT在500N加氢基础油中有良好的溶解性;所考察的添加剂都能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单剂DBTT和TCP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油的减摩和抗磨性能;DBTT/TCP复合剂在基础油中表现出协同抗磨效应和增摩效应.含上述添加剂的500N加氢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生成混合边界润滑膜,从而起减摩抗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