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剪切机机架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凤辉卢建霞李龙海赵其杰郭飞 《力学与实践》2003,25(3):52-55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结构分析模块对剪切机机架进行了三维应力分析,找出了其薄弱环节,并对机架应力进行实际测试,经比较,有限元分析与测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自适网格控制结构应力分析的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涉及有限元结构应务分析精度控制的三个基本方面:1)自适应的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技术;2)有限元应力分析的误差估计:3)用单元尺寸场将误差分布用于形成新网格。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环氧树脂材料浇铸成某大跨度桥梁预应力拱脚模型,采用精密铸造成型方法做出模型中的四条索道孔。用自行研制的传感器施加四条模拟钢索的索力,通过专门设计的加载装置,使用精确的滑轮导向,在5个截面上分别施加剪力Q、弯矩M和轴力N,并考虑自重载荷,进行了电测模型实验。应用ANSYS软件对拱脚实际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根据模型实验时索与索道孔壁的接触情况建立了力的边界条件,使有限元计算与真实情况接近,计算误差大为减小。同时将实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变化规律一致,数值较为接近。对拱脚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光弹性贴片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膜片弹簧在小端加载时,弹簧上表面全场应力分布作了研究.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并且得到膜片弹簧在危险工况下,其最大应力发生在凹槽边缘中部,否定了目前通用的传统理论所确定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分离指根部中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光弹性贴片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膜片弹簧在小端加载时,弹簧上表面全场应力分布作了研究.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并且得到膜片弹簧在危险工况下,其最大应力发生在凹槽边缘中部,否定了目前通用的传统理论所确定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分离指根部中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7.
裂纹纹尖弹塑性应力应变场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采用激光和白光DSCM(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对聚碳酸脂材料的裂纹尖端弹塑性应力、应变场进行了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有限元计算采用了各向同性多线性随动强化的本构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并对裂纹尖端进行了有限元网格的细化,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具有相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邓肯-张E-B非线性模型,对某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该坝在竣工期及蓄水期坝体与心墙的应力变形特性,得到不同时期坝体、心墙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竣工期及蓄水期坝体最大沉降值出现在约1/2坝高处;坝体沿水平位移方向上游部分呈现向上游变位的趋势,坝体下游部分呈现向下游变位的趋势;坝体大、小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心墙的最大沉降值出现在大约1/2墙高处;心墙沿坝轴线位移左右岸分别产生向河床中部的位移;心墙大、小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心墙基本全部受压,仅在左右岸与基座接触处出现小范围的拉应力区;蓄水期心墙在任意高程处的竖向应力均大于同点的上游水压力,故心墙发生水力劈裂的可能性很小.建议设计时应在上下游坝坡采取必要的护坡措施,施工时保证上下游坝坡附近坝体的压实质量;由于左岸岸坡太陡,与混凝土垫座相接的部位出现较大的拉应力,应进行相应的开挖处理. 相似文献
10.
机械式起动机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外环的实验应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式起动机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外环的形状极其复杂,其最大正应力的解析计算方法分别为:Thomas,A.Huls 提出按厚壁圆筒受内压的力学模型求解;段自力等提出按变截面超静定平面曲梁法来计算.本文利用光弹性实验和应变电测实验来分析外环的应力状态,并指出平面曲梁法是正确的,厚壁圆筒受内压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人工膝关节置换中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是人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它的任何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的损坏都会引起膝关节的反常运动, 久之软骨和半月板发生磨损、变性而形成骨性关节病, 从而影响人的日常生活. 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进行膝关节矫形或置换, 对严重病变的膝关节, 则采用全膝置换手术.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成为非常普遍的外科手术, 与膝关节假体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的被人所关注. 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类型和材料、假体生物力学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骨重建的理论模型、骨整合的理论和实验、与理论和实验相关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尽的综述. 同时, 指出了人工膝关节置换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定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13.
储层体积张开和应力扰动是水力压裂过程中相互伴生的力学行为. 前者创造了储层水力裂隙网络, 包括主裂缝和分支裂缝网络, 它们为游离气提供运移通道. 后者是储层基质骨架上的压应力增量, 包括主裂缝应力扰动和静水应力扰动, 它们通过在脆性储层产生剪胀扩容或在塑性储层产生塑性变形, 控制骨架基质吸附气的解吸和扩散通道. 二者共同决定水力压裂的工程效果. 为了进行压裂效果调控, 文章建立体积张开度-应力扰动本构关系, 包括体积张开度-应力扰动细观机理、数学表达式以及施加流体载荷的方法, 从而将水力压裂众多影响因素融入一个模型中. 水平井压裂实例表明, 该本构关系揭示了水力压裂和效果评价的各主要力学特征、机制和影响因素, 可以反映断裂传播机制(黏性-储存主导机制和黏性-滤失主导机制)、压裂液(水、液态CO2、超临界CO2和N2)以及流量对体积张开度和应力扰动的影响, 为建立压裂效果调控机制: 流体载荷-体积张开度-应力扰动-长效导流机制, 奠定了关键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Hydraulic fracturing is a powerful technology used to stimulate fluid production from reservoirs. The fully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proc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but is also 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strong nonlinear coupling between the viscous flow of fluid and fracture propagation. By taking advantage of a cohesive zone method to simulate the fracture process, a finite element model based on the existing pore pressure cohesive finite elements has been establish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pagation of a penny-shaped hydraulic fracture in an infinite elastic medium. The effect of cohesive material parameters and fluid viscosity on the hydraulic fracture behaviour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cellent agreement between the finite element results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the limiting case where the fracture process is dominated by rock fracture toughness demonstrates the ability of the cohesive zone finite element model in simulating the hydraulic fracture growth for this case. 相似文献
15.
煤层坚硬顶板采用水力压裂技术进行定向弱化可有效控制来压步距,降低事故风险。基于黏聚力模型,利用有限元二次开发建立了压裂前后煤层开采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顶板垮落规律及影响因素,优化裂缝间距设计。结果表明:来压跨距与顶板厚度、强度呈正相关性,与埋深呈负相关性。预制裂缝在拉应力集中区可促进起裂扩展,应全面勘测各岩层位地质参数,利用计算出的应力集中区位置设计裂缝间距,实现经济有效地控制来压步距。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水力压裂过程中的岩石变形、裂缝扩展及流体流动,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流-固耦合方法。在该方法中,裂缝可沿四边形单元对角线和单元边界扩展,流体流动满足立方定律。通过与单一裂缝非稳态渗流模型及KGD模型的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由定向射孔水力压裂的模拟结果可以发现,(1)距离射孔越远,流体压力越小;随着时间的增加,裂缝中流体压力降低。(2)随着射孔角度的增加,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及转向距离增加;随着x方向水平应力的增加,裂缝起裂和扩展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增加;两个方向水平应力之差越大,裂缝转向距离越小。(3)随着时间的增加,裂缝区段数目的增速变慢,这与裂缝体积增加变快有关。 相似文献
17.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scheme are developed for describ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roppant in a propagating hydraulic fractur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for proppant concentration is derived by applying the conservation law of mass to the proppant and to the proppant-laden fluid. Shah's empirical equation, which relates the proppa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dices of the non-Newtonian flui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ppant-laden fluid. The proppant distribution inside a hydraulic fracture can the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proppant concentration equation together with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fluid and elasticity for a hydraulic fracturing. A novel moving grid scheme is developed that combines grid point insertion with redistribution. Four example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in situ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computed to demonstrate the scheme.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技术对两种不同内固定法的腰椎模型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基于CT图像建立L4-S1的三维数值模型,经ANSYS计算分析得出五种工况下的终板应力值;在实验中采用了一种薄膜压力测试传感器结合图像处理的方法,提高测试椎间盘压力分布的精度;同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腰椎骨上下关节突在承载情况下的空间位移进行了测量,获得了腰椎间盘(L3-L4)在承受轴压、前屈后伸和侧弯情况下的压力分布,以及对应的关节突的位移迹线。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数值分析技术和实验开发的测试技术可操作性强,精度满足要求,有望在类似的生物力学分析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油管的疲劳强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疲劳断裂是油管失效的形式之一,本文针对抽油机井常用油管(J55,2 \")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断裂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实测了井口处油管载荷谱与应变谱,得到了油管载荷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在室内建立模拟油管工况的试验台,得到了油管从上扣到加载的全过程中油管螺纹段内壁的环向、轴向、剪应变等的变化规律。并且采用油管螺纹段轴对称接触模型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计算了油管螺纹内的应力应变场,发现油管内第一啮合齿齿根处应力应变最大,应力已经进入屈服阶段,油管是在高应力应变水平和低应力应变幅状态下工作。并利用局部应力应变法进行了相应的疲劳实验,得到油管的疲劳断裂条件,当油管内的应力应变进入强化段εeq>10-2ε,塑性应变幅超过4×10-5ε时,油管就会发生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