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AHP法建立了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类型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宁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地处世界危险海岸带,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国内外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地面沉降也已成为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相对海平面上升的主导和决定性因素.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绝对海平面上升及地面沉降两大领域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国内外相对海平面上升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机理、模拟...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西北典型干旱地区气候演变的过程及趋势,探讨了未来在全球变暖宏观背景条件下此地区可能的响应以及对干旱地区独特生态经济单元—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明确指出未来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容乐观,同时对适应于此的绿洲可持续发展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区域海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已有的国内外评价区域承载状况方法的基础上,以状态空间法为理论基础,构建出评价区域海域生态环境人文影响的综合与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在协调城市扩张与土地资源保护的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合肥市1996,1999,2002,2005,2008,2011,2014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取合肥市城市用地时空分布定量信息,从城市面积变化、形态变化和重心迁移3个方面分析合肥市城市扩张情况,并结合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建设、政府行为等影响因子对合肥市城市发展的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4年合肥市城市用地面积扩张286.09km~2,扩张率为394.7%,扩张速度为15.89km~2·a~(-1).近20a来,合肥市在外形上逐渐趋于狭长,以向西南扩张为主,并呈现以交通线为主的星形扩张,城区扩张亦十分明显.驱动力分析得出合肥市扩张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流域系统的特征,探讨了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影响因素,指出了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实践步骤。  相似文献   

7.
房屋用途临时变更在城市尤其在老城区普遍存在,适时适度的临时变更不仅能节约城市资源、快速促进城市更新,更是为保护城市风貌、延续城市空间肌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舟山普陀区的案例研究表明,目前临时变更管理中存在变更随意、审批不严、有碍民生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为逆转现行管理的无序状态,探讨临时变更的规划管理制度设计,以期将其纳入法制框架.研究指出,探讨房屋用途临时变更规划管理对平衡政府、开发商及民众等多方面的利益,促进城市快速更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对城市河道系统的景观敏感性与视觉美学敏感性的分析,指出景观系统的敏感性是指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系统对干扰的反应.揭示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大规模改变的同时,城市河道及其沿岸景观系统在结构、形态上也发生巨大变化,导致河流水文、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功能的退化,城市水文洪涝灾害频发、水质污染严重和美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提出用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河道系统的保护、修复与补偿系统及可持续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杭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杭州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各评价因子进行权重计算和分级量化,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杭州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杭州市从1999年到2004年,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虽有较小起伏,但总体仍为上升,呈良好发展趋势.文章最后根据各项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杭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杭州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住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其景观是现代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伴随着大量高层住区的兴建给居民的生活方式,体闲方式等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对原来未被重视的住区景观第五立面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住区景观第五立面的概念、设计原则及可采取的设计方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用1990~2015年浙江省6期土地利用数据, 使用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等指标分析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格局. 结果表明 (1)1990~2015年, 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在5个时期呈现“W”趋势, 从不同行政等级来看, 扩展速度的发展趋势具有一致性, 2000~2005年是浙江省不同行政等级的城市城镇用地扩展速度的最快阶段. (2)从扩展强度来看, 浙江省在2000~ 2005年对城镇用地扩展最大, 其他时期基本维持稳定. 地势平缓的城市往往开发强度大, 丘陵地区的城市处于缓慢扩展阶段. (3)浙江省城镇用地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和稳定性特征存在波动性. 城镇用地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城镇用地增长过程和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联系. (4)浙江省城镇用地重心受到地形限制明显. 西南地区受到丘陵地形影响, 重心移动方向大多数与斜长的峡谷平行; 北部平原区域的城镇用地的重心变化往往受到经济等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5)浙江省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影响因素上存在一定规律, 可看出1995年、2010年、2015年主要倾向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在2000年、2005年则倾向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以杭州市为样本,基于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地价形态的动态扩展模型,采用Webmap空间技术,研究了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价格的空间复杂性及城市形态的应激反应,探讨杭州市土地城市化转变过程中价格机制的响应.结果表明,作为土地城市化的重要外生效应,地价与土地城市化转变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有序转化、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和转换、合理调整非农用地的内部结构,以及调控城市扩展和城镇数量等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各城镇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为此,以慈溪市观海卫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问题思考,分析工业型城镇的空间发展历程及特征,指出其存在以外延扩张式发展为主导、开发模式亟待转变、用地布局杂乱、缺乏有序引导、公建设施与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工业型城镇应加快城镇产业转型和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动力多元化;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注重城镇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品质,建设现代化城镇.  相似文献   

14.
城镇土地定级因素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定级因素的相关性和土地等级空间结构的研究,得出已完成定级的城镇选择的定级因素存在普通的显著相关.进而确定商服中心萦华影响度和道路通达度为二个必选因素一般城镇选择3}4个定级因素评价土地级别即可满足定级目的的需要.这样可以减少土地定级工作量的50%以上,对推动土地定级估价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铁已逐渐成为我国大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其线路建设对城市用地开发具有深远影响。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利用聚类分析法,对2007―2018年3个时间段的102个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状况进行了类型化分析,并探讨了各类型的用地特征、空间分布、变动模式、变动影响因素等。3个时间段的102个站点可分为7大类23小类,其用地构成表现出较大的多样性和较强的区位选择性,其变动模式多由郊外型向居住型、居住+服务设施型等转变,非建设用地和新居住用地的开发、服务功能的提升、老小区和工业用地的撤退等是类型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共同引导站点周边用地内部的功能转变,并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耕地动态及其驱动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宁波市55年长序列耕地统计数据,20余年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宁渡市耕地的数量变化、利用程度的变化和变化的区域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宁波市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应用主成分分析,定量地诊断出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动态是影响宁波市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耕地变化回归模型.该成果将为宁波市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 a来,关中平原城市群ESV总体下降49.59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作用突出,其中水文调节占主导地位;ESV 冷点和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城区主要为ESV 冷点集群区,而秦巴山地、山西省东部林地及黄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周边是ESV 热点集群区; 林地、水域和耕地对区域内ESV变化影响较大。获得的研究区ESV宏观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影响及变化情况,基于1995—2015年研究区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当量因子评估法、热点分析法和敏感性指数法对关中平原城市群ESV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其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 a来,关中平原城市群ESV总体下降49.59亿元;在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中,调节服务作用突出,其中水文调节占主导地位;ESV 冷点和热点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主城区主要为ESV 冷点集群区,而秦巴山地、山西省东部林地及黄河、渭河等主要河流周边是ESV 热点集群区; 林地、水域和耕地对区域内ESV变化影响较大。获得的研究区ESV宏观变化规律,可为今后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环境保护、补偿和城镇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