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正在许多方面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分凝分离式内复叠节流制冷循环 ,设计了一种具有内部传热和传质的分凝分离器并用此来代替传统的气液分离器 ;建立了相应的单级油润滑制冷压缩机驱动的实验系统 ,并分别进行了 1 2 0 K和 1 80 K两个温区的实验研究。在 1 30 K时获得了 60 W的制冷量 ;1 35K时获得了 74W的制冷量 ;1 55K时获得了 2 65W的制冷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一种用于复叠制冷温区的多元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文中提出了理论 优化分 析原则。同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综合结果表明,在许多应用场合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机比传统复叠制冷机系统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对混合工质 J- T节流制冷机中换热器特性实验研究的结果 ,指出多组分混合工质 J- T节流制冷机及其换热器设计过程中 ,混合工质组分配比对整机及换热器换热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选择组分配比时要统筹考虑混合工质小温差换热段的出现位置及其长度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婷  仰叶  闫浩 《低温与超导》2011,39(2):13-15,68
简单介绍了混合工质的特点,分别就混合工质在节流制冷机、回热式制冷机中的应用做了阐述,总结出混合工质对低温制冷机性能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其发展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5.
混合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用多元非共沸混合物工质的内复叠节流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分析.采用分析的方法对制冷循环各部件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混合工质一次节流循环和内复叠循环热力性能.同时文章报道了混合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初步整机性能测试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有限大低温热源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各种单级压缩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循环在低温热源为有限大热源时的热力学性能,揭示了不同循环型式之间的内在热力学关系,阐明了该类节流制冷机能够实现深度制冷的内在原因是利用了制冷机的内部热交换来减少节流制冷机所固有的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台新型旋转永磁体复合室温磁制冷机。通过实验,系统研究交变流动工质的系统工作频率和系统压力对磁制冷机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以氦气为换热流体工质,钆为磁性材料工质,在优化系统频率和系统压力条件下,磁制冷机获得了-7.7℃的最低无负荷制冷温度,以及10 K温差下50.5 W的最大制冷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 J- T(焦耳汤姆逊效应 )节流制冷机的发展 ,需要对混合工质进一步研究。文中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沸腾换热机理 ,指出沸腾换热研究的难点和发展方向 ;并分析了混合工质沸腾换热系数低于相应纯质的原因 ;最后列举了几种通用的混合工质沸腾换热关联式  相似文献   

9.
1JIto节流制冷机是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制冷机械,它广泛地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军事工业之中。采用混合工质的J-T节流制冷机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报道,但由于实验不太成功而没有受到注意,直到1959年,前苏联基辅气体研究所的A.P.Klimeenko教授利用内复叠循环在液化天然气的流程中采用了混合物作为J-T节流制冷循环的工质高效地液化天然气后而得到重视山。70年代,前苏联的另外一批学者M.BTOdyllsky等研究了适合于获得液氮温度的高效率的混合工质p」。他们的研究表明,在液氮温区,采用氮加碳氢化合物或者氟利昂作工质,比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 Joule- Thomson系数αh 及转变曲线计算公式的推导 ,计算了二元混合工质的最大转变温度 Tkm ,所得结果对节流制冷机的性能分析及工质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ICF平面低温冷冻靶系统的初步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ifford-McMahon(G-M)制冷机提供低温源,研制了平面低温冷冻靶系统。该系统最低温度可以达到10 K,制冷功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制冷速率可控。其中,在18.6 K其制冷功率可以达到6.5 W;在14 K其制冷功率为3 W。利用该系统,初步开展了氩、氢的冷冻实验,并研究了温度对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靶丸结构的影响。获得了氩、氢平面低温冷冻靶,并观察到了低温诱导聚变靶丸形变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型全动压气体轴承透平机械和金属紧凑式换热器的空间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 ,可获得 10 K~ 70 K温度级 1~ 5 W的冷量 ,是空间应用领域内热力循环性能系数最好的制冷机之一。而且具有无振动、长寿命的优点。通过对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系统和部件的改进 ,还可实现 4 .2 K~ 10 K温度下 m W级的冷量。文中主要分析了单级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的系统及主要部件 ,并对实现更低温度级的双级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先前报道的旋转内磁体式小型室温磁制冷系统,系统采用了新的双层同心嵌套式Halbach磁体组,开展了钆工质的制冷温跨与制冷量的实验研究。采用新的双层Halbach磁体组后,磁体组轴线处平均磁场强度由0.3?1.2 T提升至0.06?1.40T。在回热器两端绝热保温的工况下,采用新磁体组的系统在相似频率和利用系数下性能显著提升,并在1.25 Hz的运行频率下获得19.8K的制冷温跨。在系统引入高低温换热器的条件下,设定回热器高温端温度为27.5℃时,室温磁制冷机在7K制冷温跨下获得10W制冷量,工质比制冷量约47W·kg-1,并在1.7 K的制冷温跨下获得了50 W制冷量。  相似文献   

14.
同轴式脉冲管制冷机具有结构紧凑、与器件耦合简单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采用.本文对一台经理论优化设计的高频同轴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自制的直线压缩机驱动,惯性管/气库作为调相机构,在输入电功150 W、冷端温度为77 K时得到了9.86 W的制冷量,相对卡诺效率达到18.4%,这是目前同轴脉冲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详细描述了针对低温真空泵用的紧凑型两级G-M制冷机的实验系统和测试方法;试验测试了不同的蓄冷材料,尤其是磁性蓄冷材料来提高制冷机性能;在一种结构十分紧凑的两级G-M制冷机上,在12K获得了4W的制冷量,最低制冷温度为7.3K。文中还对该制冷机在没有吸附装置的情况下做了对比实验研究,有利于扩展G-M制冷机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脉冲管制冷机在更高频率下操作有利于系统体积的减小,同时也提高了能量的密度。本文首先介绍了直线压缩机驱动直线型脉冲管制冷机的整机计算模型,对于惯性管进行了湍流修正后的阻抗相位分析,结果表明频率越高,湍流影响越小。在100Hz下,整机取得了12.4W的制冷量,冷头温度到达31.8K,整机相对卡诺效率18.4%,已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7.
沈兆国  白杨  王策  白晋涛 《应用光学》2009,30(4):707-711
为了简化激光器冷却系统,减小体积,降低成本,设计出一种基于水、风混合型的冷却系统,具有水冷和风冷的优点,可以实现稳定的绿光激光输出.采用结构简单、紧凑的平-凹腔设计,其端镜为平面镜,输出镜为凹面镜,曲率半径R=1 m,腔长L=165 mm,获得较稳定的单端泵浦Nd:YVO4腔内倍频KTP连续绿光激光输出.当晶体吸收的泵浦功率为24.3 W时,532 nm激光功率达到4.2 W,光-光转换效率达到17.2%.在绿光输出功率为3 W的情况下,观测到的变化范围在2.5%左右,温度变化范围在0.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该冷却系统能够较好地转移晶体热效应产生的热量,实现转化效率较高的绿光输出,有利于实现高功率激光器的微型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修正的一维数值计算模型对一扫气体积为10cm3的线性压缩机驱动的脉冲管制冷机进行了最优设计计算,计算结果表明10 cm3的线性压缩机可达到60 K时2 W的制冷量水平,并提供了三种供实验研究用的脉冲管制冷机尺寸.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制了一台可以用于低温超导磁体冷却的液氦温区分离型二级脉管制冷机.单独测试第一级最低达到了13.8K,是单级脉管制冷机最低制冷温度新纪录;在40K温度下具有55.9W制冷量,可望在高温超导磁体冷却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使用单压缩机单旋转阀驱动二级脉管,二级最低温度达到了2.6K,在4.2K下有590mW制冷量,同时一级在36.7K有15W的制冷量,满足小型低温超导磁体冷却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