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统频域均衡器的基础上,结合多载波频移键控调制方式的频谱结构,利用接收信号和参考信号的相关性及均衡器的滤波系数,提出了一种兼具均衡与解调功能的新型频域均衡器结构.该均衡器简单、有效地克服了水声信道中多径传播产生的码间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等问题,简化了水声通信系统接收机的复杂度. 新型频域均衡器的解调原理以非相关解调算法为基础,但由于利用了均衡器的计算结果,其差错性能优于传统的非相关解调算法,计算机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方法使差错性能提高了2 dB;实际水声通信实验表明,该均衡器能够有效地提高水声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IEEE 802.16系统支持多种调制编码模式以实现通信质量和传输速率最优化.为了降低无线信道衰减时变性和随机性的影响,提高系统的最大吞吐量,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制编码模式切换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前向纠错码机制(FEC)和选择性自动重传机制(SR-ARQ)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通过OPNET对信道质量和系统吞吐量建模,比较了传统的调制模式切换方案与新的调制编码模式切换方案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允许的网络丢包率范围内,新方案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短波跳频系统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将比特交织编码调制(BICM)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结合以获得编码增益的BICM-OFDM/FH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比特误码率为1.0×10-5条件下,BICM技术可有效地改善短波多径衰落信道的性能,使编码增益达到5dB;若辅以子载波快速跳频技术可获得10dB的编码增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时代对海洋资源的大力开发,人们对水声通信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进行水声通信时,抗多径效应的研究尤为突出.为了得到更好的抗多径效果,首先研究了几种常用抗多径技术的性能及特点.然后通过将扩频通信技术和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更有效的抗多径效应,并将这种改进的抗多径技术(基于扩频系统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运用到水声通信系统中,进行舟山浅海海域水下通信实验.对比改进前后的通信效果发现,改进后的抗多径效果更佳.结果表明:运用这种基于扩频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法能改进水声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为进一步研究抗多径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 OFDMA 中继下行链路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保证用户最低 QoS 需求的资源分配算法.首先在简化资源优化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等功率分配方法以降低算法复杂度,然后通过拉格朗日松弛优化方法推导出了子载波分配和中继选择最优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入用户速率权衡因子,根据速率权衡因子越大的用户,越具有选择子载波和中继的优先权这一准则进行子载波分配和中继选择.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系统容量,同时也能很好地保证不同用户的最低速率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合模式的凋幅带内同频数字音频广播(AMIBOCDAB)系统中的同频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干扰抵消的方法,该办法利刚正交频分复用(OFI)M)技术中相邻子载波频率接近的特性,通过对相邻的两个子载波接收到的数据中的模拟干扰做干扰自抵消,从而减小了模拟信号对数字信号的同频干扰,在此基础上,在不同的载波组上采刚不用调制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取得5dB的性能增益,同时可以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保证了模拟肯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在同频带上的并行传输。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概率数据关联(PDA)算法来实现交织区分多址(IDMA)的高阶调制系统设计,并将近似后的Log-MAP算法应用到基于PDA算法的逐码片迭代多用户检测器中,从而提高了IDMA系统传输速率,并降低了正交幅度调制(QAM)-IDMA系统多用户检测器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增加Turbo迭代次数可以使得近似后的Max-Log-MAP算法具有Log-MAP算法相同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8.
将交织多址(IDMA)应用到单载波块传输(SCBT)系统中,提出了单载波块传输交织多址(SCBT-IDMA)下行链路系统模型.该系统用给定的交织器对串并转换后的数据流进行扩频交织并分块传输,然后利用分块后的补零信息实现了频率选择性信道均衡,并有机地配合交织多址的Turbo迭代检测出用户信息.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条件下,SCBT-IDMA系统较好地克服了符号间串扰和码间串扰的不良影响,可以获取得比传统的CDMA、IDMA以及SCBT-CDMA系统更好的误比特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前有的高斯噪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由高斯噪声和一种非高斯噪声迭加成的简单混合噪声的模型,并且研究了它的窄带双模过程以及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仿真结果并进行了分析和结果讨论.  相似文献   

10.
针对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中由于时变信道引入的载波间干扰消除问题,分析了MIMO-OFDM系统各接收天线频域中子载波上信号的信噪比,提出了一种基于子载波信噪比最优的联合时域干扰消除方法.分析表明,目标问题是一个广义Rayleigh熵问题,并且利用信道干扰矩阵主要能量分布在对角线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减少算法的计算量.文中提出的干扰消除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且对信道估计误差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发射方向调制信号的多波束调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单天线接收机通过接收解调信号能实现通信和方向测量功能,提出了一种多波束调制的概念.它利用双波束或多波束的空间特性来实现数字调制和方向调制.设计了一个六元线天线发射阵列,将中间的四元天线两两成对激励,形成双波束,用双波束调制实现数字通信和方向粗测,然后对大间距的二元天线用不同的相差激励,形成有错位的多波束,用多波束调制实现数字通信和方向精测.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多波束调制实现了在调制信号设计层面上的数字通信与测向的深度综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嵌入式系统处理器核数的增加,映射与调度成为软件开发的关键.为了提升系统性能,需要格外关注映射与调度过程中的通信开销.现有的粗粒度系统级或细粒度线程级通信优化虽然能提升性能,但都各有缺陷.为此,提出了基于整数线性规划的用于Simulink模型的多粒度通信优化映射与调度策略,将不同粒度的通信优化方法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单光纤输入、输出Y型分支结构光纤声音传感器易受激光源光强波动的影响,由此设计了双同心圆新型结构的光纤声音传感器,并在出射光纤光强为高斯分布的基础上推导了反射光强的物理模型,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新型光纤结构能克服光强波动的影响.并在1310nm波长的激光器和单模光纤研制光纤声音传感器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光纤声音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不受激光器输出光强波动的影响,实验测得传感器灵敏度为850mv·Pa^-1,频率响应范围为10Hz-9.5kHz.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选择式频率分集M进制频移键控慢跳频(SFH/MFSK)系统在多径瑞利衰落信道中的性能,分析了部分边带干扰,多径干扰,信道热噪声和调制阶数M对无编码和有编码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径干扰强度和信道热噪声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分集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它们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只有在分集与编码相结合,并采用适当的调制阶数M时,才能显著地改善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慢衰落无线移动信道的统计特性,针对数字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要求,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得到了一种无线移动信道的离散时间模型,并运用此信道模型构造了GD-OFDM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OFDM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模型有效地描述了无线移动信道的多普勒扩展和时延扩展的特点,在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仿真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常规自动站资料对台风“麦德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对其在浙江中南部和西部造成的暴雨成因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外围气流为麦德姆移动路径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2)暴雨区上空较强的水汽通量、高温高湿的湿能量积聚、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以及持续长时间的上升运动都为暴雨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根据湿位涡分析,本次过程是一次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均存在、以对流不稳定为主的台风暴雨过程.暴雨区发生在MPV1负值中心附近,尤其700 hPa的MPV1值指示效果最好,且降水强度与该值有正相关性,中低层深厚的MPV1负值区配合其高层正值区有利于暴雨发生,此外MPV2表征的大气斜压性也与降水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慢跳频/M进制频率键控(SFH/MFSK)通信系统在存在瑞利(Rayleigh)衰落和莱斯(Rician)衰落的多径延时短波信道上的性能,导出了其准确的比特差错率的表达式,表明多径干扰数及其强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它们的数值结果和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模拟等宽PFM和SWFM两种调制方式的光纤电视传输系统的原理,对于不同的调制指数、光纤带宽等参数,计算了系统非线性失真、谐波干扰等性能指标的模拟结果,同时讨论并用图直观地比较了这些结果,为系统调制方式、参数的选择,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混沌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通过引入广义李雅普诺夫函数,研究了一类广义大气混沌动力系统的全局指数吸引集与最终界,并给出了相应的Matlab仿真。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大气混沌动力系统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也可用于研究该混沌动力系统的混沌控制和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