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顺(反)-4,4'-双[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 苯亚氨基] 二苯并-18-冠-6(I和II)为配体合成了2个系列席夫碱型液晶冠醚钾配合物,产率分别为85.5%~92.1%和88.7%~90.7%。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和AAS等方法确证。液晶行为通过DSC、POM、XRD等方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具有热致液晶性,且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其熔点和清亮点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温度范围渐增,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与配体相比,配合物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2个系列酰胺型液晶冠醚钾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UV-Vis和AAS等方法表征。液晶行为通过DSC、POM、XRD等方法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具有热致液晶性,且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其熔点和清亮点呈规律性变化。与配体相比,配合物液晶态温度范围变宽。液晶相态类型发生改变,配体只有近晶相,而配合物既有近晶相,又有向列相。  相似文献   

3.
以不具有液晶行为的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A系列)和4-正烷氧基苯甲酸(D系列)作为氢键液晶复合物的单体,组装成T-型氢键液晶系列复合物(AmDn)。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C及偏光显微方法对其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21种复合物分子间存在氢键且都具有向列相。通过调整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上柔性烷基的长度和极性,可以有效地调节它与4-烷氧基苯甲酸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以及液晶态的稳定性;增加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上柔性烷基的长度,其复合物AmDn的液晶相温度范围趋于变窄,清亮点逐渐下降,其液晶态稳定性也逐渐下降;以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替代2,6-二[N,N′-二-(4-烷氧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可以降低分子的极性,使其单体的熔点及其氢键复合物AmDn的相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4.
以4,4′-(α,ω-辛二酰氧)二苯甲酰氯(M1)、2,5-二(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苯二酚(M2)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M3)为单体,通过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X-型二维液晶基元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单体1(M1)由对羟基苯甲酸和辛二酰氯,通过酯化和取代反应制备,单体2(M2)由2,5-二羟基苯醌和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酰氯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制备,单体3(M3)由顺式-二氨基二苯并-14-冠-4和苯酚通过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制备.共聚酯的分子量不高,[η]在0·35~0·25dL/g之间.单体的化学结构通过IR、UV、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共聚酯的外观为黄色粉状固体,除CP9外,室温下不溶于CHCl3和THF溶剂.共聚酯的性质采用GPC、[η]、DSC、TG、WAXD和PO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的共聚酯加热到各自的熔融温度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或纹影织构.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用量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WAXD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共聚酯的液晶性.  相似文献   

5.
冠醚侧链液晶聚硅氧烷配体及其钠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二茂基二氯化铂为催化剂,使含液晶基元的单体4-(烯丙基氧)-4'-(4'-羧基苯并15-冠-5)-α,ω-二苯氧丁烷和聚甲基硅氧烷进行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冠醚侧链液晶聚硅氧烷配体及其钠配合物。采用DSC和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配体和配合物的液晶行为,发现它们均具有热致液晶性。  相似文献   

6.
以4,4′-(α,ω-辛二酰氧)二苯甲酰氯(M1)、2,5-二(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苯二酚(M2)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M3)为单体,通过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X-型二维液晶基元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单体1(M1)由对羟基苯甲酸和辛二酰氯,通过酯化和取代反应制备,单体2(M2)由2,5-二羟基苯醌和对十二烷氧基苯甲酰氯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制备,单体3(M3)由顺式-二氨基二苯并-14-冠-4和苯酚通过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制备.共聚酯的分子量不高,[η]在0·35~0·25dL/g之间.单体的化学结构通过IR、UV、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共聚酯的外观为黄色粉状固体,除CP9外,室温下不溶于CHCl3和THF溶剂.共聚酯的性质采用GPC、[η]、DSC、TG、WAXD和PO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的共聚酯加热到各自的熔融温度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或纹影织构.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用量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WAXD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共聚酯的液晶性.  相似文献   

7.
一系列含T-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4′ (α,ω 亚烷基二酰氧)二苯甲酰氯和2,4 二羟基 4′ 烷氧基偶氮苯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T 型二维液晶基元的液晶高分子配体.单体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和MS等方法确证.高分子配体通过GPC、DSC、TG、WAXD和偏光显微镜等方法测试表征,发现所有的高分子配体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型的丝状织构和纹影织构.它们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增大和柔性间隔段长度增加呈规律性变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现末端不含取代基的高分子配体也能产生液晶态,这对该类高分子液晶态生成的机制与液晶态的织构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1].  相似文献   

8.
以4-(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甲醛和二氨基二苯并-14-冠-4为原料,通过溶液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席夫碱型液晶冠醚.并用元素分析、旋光仪、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快原子轰击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发现化合物2,4,8I和8Ⅱ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手性近晶C相、近晶相、胆甾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除2A和4A外)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渐增,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和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含不同碳链长度的对烷氧基苯基,合成了一类5-(4′-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C6OphQ)2Zn、(C8OphQ)2Zn和(C12OphQ)2Zn。通过DSC和偏振显微镜等热力学仪器考察了它们的液晶性,发现长链的5-对烷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锌均具有液晶性。将它们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进行排列,应用装备有偏振器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仪测定了薄膜偏振光性质。实验发现,这些具有液晶性质的发光配合物在聚酰亚胺取向薄膜上能够产生有序排列,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和发射二色比。其中配合物(C8OphQ)2Zn在332 nm处的最大吸收二色比是2.0,在500 nm处的发射二色比为2.4。  相似文献   

10.
液晶性芳香醛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烷氧基联苯酰氯为原料,采用爱因宏反应,合成了一系列4-(4'-烷氧基联苯基-4-羧基)苯甲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确证.化合物的液晶行为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偏光显微镜和旋光仪等方法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的化合物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手性近晶C相、近晶相、胆甾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含手性中心的化合物都有较高的旋光性,而且在合成反应中旋光性得到保持.随着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化合物(除2a和4a外)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和近晶相-向列相转变温度渐增,而向列相温度范围递减,至十二烷基时,仅呈现近晶性.  相似文献   

11.
偶氮型液晶冠醚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正烷氧基联苯-4-甲酸和顺(反)-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为中间体, 通过溶液缩合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偶氮型液晶冠醚.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 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 化合物4I4II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逐渐降低, 液晶态温度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X-型二维液晶基元和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 通过GPC, [η], DSC, TG, WAXD和POM对其液晶性研究发现, 所有的共聚酯都呈现出向列相的丝状织构或纹影织构. 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4-冠-4用量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4,4-′(α,ω己二酰氧)二苯甲酰氯(M1)、2,5-二(对辛氧基苯甲酰氧基)氢醌(M2)和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M3)为单体,通过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X型二维液晶基元和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共聚酯的分子量不高,[η]在0.37~0.25dL g之间.单体的化学结构通过IR、UV、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共聚酯的外观为黄色粉状固体,除CP9外,室温下不溶于CHCl3和THF溶剂.共聚酯的性质采用GPC、[η]、DSC、TG、WAXD和PO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的共聚酯加热到各自的熔融温度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的镶嵌织构或焦锥织构或破扇型织构和向列相的球粒织构或丝状织构或纹影织构.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用量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WAXD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共聚酯的液晶性.  相似文献   

14.
以4-[(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苯甲酸、二氨基二苯并-18-冠-6和二氨基二苯并-14-冠-4为中间体, 通过溶液缩合反应, 合成了两个系列酰胺型液晶冠醚.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示差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 随分子末端烷氧基碳原子数增加, 化合物4I, 4II, 6I6II的熔点(Tm)和液晶态的清亮点(Ti)逐渐降低, 近晶相范围递增.  相似文献   

15.
以4,4-′(α,ω-辛二酰氧)二苯甲酰氯(M1)、2,5-双[4-′(对癸氧基苯基)苯甲酰氧基]对苯二酚(M2)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M3)为单体,通过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含X-型二维液晶基元和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单体1(M1)由对羟基苯甲酸和辛二酰氯,通过酯化和取代反应制备,单体2(M2)由2,5-二羟基苯醌和对癸氧基苯基苯甲酰氯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制备,单体3(M3)由顺式-二氨基二苯并-18-冠-6和苯酚通过重氮化和偶联反应制备.共聚酯的分子量不高,[η]在0.30~0.39之间.单体的化学结构通过IR、UV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共聚酯的外观为黄色粉状固体,除共聚酯CP9外,室温下不溶于CHCl3和THF溶剂.共聚酯的性质采用GPC、[η]、DSC、TG、WAXD和PO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的共聚酯加热到各自的熔融温度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晶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用量的改变呈规律性变化.WAXD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共聚酯的液晶性.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series of liquid crystalline copolyesters with T-shaped two-dimensional mesogenic unit and crown ether cycle of cis-4,4′-bis(4-hydroxyphenylazo)dibenzo-18-crown-6 was prepared via solution 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 from 4,4′-(α,ω-hexanedioyloxy)dibenzoyl dichloride(M_1),2-(4′-ethoxyphenyl)hydroquinone(M_2)and cis-4,4′-bis(4- hydroxyphenylazo)dibenzo-18-crown-6(M_3).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copolyesters are not high,and the intrinsic viscosity [η]of copolyesters ranges from 0.29-0.43.The monomer...  相似文献   

17.
以4,4′-(α,ω-亚烷基二酰氧)二联苯甲酰氯(M1)、顺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M2)、反式-4,4′-双(4-羟基苯基偶氮)二苯并-18-冠-6(M3)和1,10-癸二醇(M4)为单体,通过溶液共缩聚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新的含联苯型液晶基元和偶氮型冠醚环的主链型液晶共聚酯.共聚酯的[η]在0·25~0·35和0·27~0·38之间.单体的化学结构通过IR、UV-Vis、1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证.共聚酯的性质采用[η]、DSC、TGA、WAXD和POM等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所有的共聚酯加热到各自熔融温度以上都能形成向列相液晶态,可以观察到向列相的丝状织构或纹影织构或球粒织构.共聚酯的熔融温度(Tm)和各向同性温度(Ti)随共聚酯分子中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降低,含反式冠醚环的共聚酯的Tm和Ti均高于相应含顺式冠醚环的共聚酯的Tm和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