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药用植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不同药用植物对细菌的抑菌圈大小、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试验了提取成分对热的稳定性.结果发现小檗色素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酸浆花萼色素对变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红景天浓缩液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小茴香浓缩液对四种待试菌无抑菌作用;小檗色素对四种待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2.5%、MBC5.0%,大肠杆菌MIC5.0%、MBC5.0%,金黄色葡萄球菌MIC2.5%、MBC5.0%,变形杆菌MIC1.25%、MBC1.25%;酸浆花萼色素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4.18%、MBC4.18%,大肠杆菌MIC8.35%、MBC8.35%,金黄色葡萄球菌MIC4.18%、MBC4.18%,变形杆菌MIC4.18%、MBC8.35%;红景天浓缩液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MIC2.09%、MBC4.18%,大肠杆菌MIC2.09%、MBC2.09%,金黄色葡萄球菌MIC8.35%、MBC8.35%,变形杆菌MIC4.18%、MBC8.35%.小檗色素、酸浆花萼色素和红景天浓缩液抑菌成分对高温稳定,抑菌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20%的乙醇溶液提取小茴香中的成分,测定了其提取液对常见食品腐败菌的抑菌效力(抑菌圈直径)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其结果为苏云金杆菌和变形杆菌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根霉菌次之,青霉菌和酿酒酵母稍差.  相似文献   

3.
选用12种细菌,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9种中草药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抗菌筛选.其中溪黄草、石猪肝、虎杖和红根草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10~28 mm.将这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抽提,测定不同抽提物对最为敏感的5种细菌的抑菌圈大小,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一步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得MIC和MBC的值在0.016 g/L和0.500 g/L之间.  相似文献   

4.
仙人掌浸提液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2种不同的溶剂浸提仙人掌茎中的有效成分,对其进行抑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表明:2种浸提液对多种供试微生物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不明显;仙人掌的95%乙醇浸提液的抑菌效果优于水浸提液,仙人掌乙醇浸提液的最小抑攻质量浓度分别为: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0.125g/mL,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0.25g/mL,赤酵母,啤酒酵母0.50g/mL而且,其热稳定性好,经121度,30min湿热灭菌处理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效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I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技术利用3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青木香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6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埘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组成,其中莰烯(23.98%)、异甲酸龙脑脂(19.40%)、Selina-1,3,7(11)-trien-8-one(10.24%)和龙脑(6.82%)是主要成分.对3种真菌和13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的药敏实验表明,挥发油埘大部分微牛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埘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4~0.31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08~2.5g/L.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层平板法从浙东传统腌制冬瓜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 命名为L34.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为指示菌, 利用牛津杯法测定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 发现其抑菌活性物质具有热稳定性, 对部分蛋白酶敏感; 抑菌活性随pH值的降低而增强, 表现出对酸的依赖性. 结合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 鉴定L34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超声波诱导后蚯蚓血淋巴中抗菌物质的产生规律及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时间为3.5min;抑菌作用最强出现在诱导后72h;在几种供试菌中,血淋巴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提取分离技术对诃子进行抗嗜水气单胞茵活性成分分离追踪,并对诃子的抗菌活性单体进行安全评价.结果显示,诃子的抗嗜水气单胞茵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其浓度为4mg·L^-1时,抑茵圈直径为18mm.活性部位经多次柱层析分离,得到一白色针状晶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8mg-L^-1和5.6mg·L^-1.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活性单体对鲫鱼的96h半致死浓度为220.7mg·L^-1,其安全浓度为85.2mg·L^-1,但其化学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技术,利用2种不同极性的毛细管柱分析了羽裂蟹甲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31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其挥发油主要由单萜、氧化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倍半萜的含量32.1%尤其显著α-姜烯(13.49%)、大牦牛儿烯D(10.76%)、α-蒎烯(8.54%)、顺式丁香烯(6.36%)、芳樟醇(6.16%)、β-月桂烯(4.89%)、顺式β-罗勒烯(4.40%)和顺式罗勒烯酮(3.58%)是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其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6种临床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作用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16~5.00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16~5.00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