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空气簇射小阵在北京观测了能量大于1014eV的宇宙线粒子产生的空气簇射的时间相关性. 得到初能E>2.6×1014eV的空气簇射到达时间间隔的分布, 在t<21秒以内系统地高于指数分布, 显示可能在观测到的簇射中存在时间相关的成份.  相似文献   

2.
从1982年5月到1983年1月,悉尼大学的小型宇宙线观测阵列记录了多于17,000个能量为6×10~(14)—5×10~(16)eV的宇宙线广延大气簇射事例。使用谐波分析和X~2检验法,对这些宇宙线的入射方向进行了研究,没有发现有意义的各向不同性。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怀柔建立了一个旨在研究广延空气簇射(EAS)切伦科夫光强横向分布及其脉冲时间结构的光学阵列,与怀柔粒子阵联合观测,测量了簇射大小在2×105-107粒子范围的切伦科夫光强横向分布,该分布在离轴心20—150m范围可表为指数函数形式Φ(R)~exp(-bR/104).初步结果与最近的一些实验和理论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测量高能宇宙线初级粒子在广延大气簇射中发射的切伦柯夫光脉冲来确定初级宇宙线能谱的方法和装置.给出了在能量范围2.9×10~(14)-4.0×10~(15)eV内,初级宇宙线积分能谱幂指数γ=1.80±0.11.  相似文献   

5.
用快、慢光电倍增管分别构成两种探测装置,记录了广延空气簇射(EAS)切伦科夫(C)光的脉冲形状和光强.测量了海平面EAS(能量E0>5×1014eV)C光脉冲的半高全宽(FWHM)分布和光子密度谱.两种光强探测结果的比较表明:由GDB100慢光电倍增管和峰值ADC组成的光强测量系统,对于测定EAS C光的光强是一种简单和经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怀柔EAS阵列对初级宇宙线“膝”区能谱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仔细分析了近年来怀柔广延大气簇射阵列记录的65万个大气簇射事例,得到了簇射Size(即荷电总粒子数)谱和1015—5×1016eV能段的初级宇宙线微分能谱.此谱呈明显的、平滑过渡的“膝”样结构,拐点在3×1015eV附近.除了“膝”较平滑不象明野谱那样尖锐拐折而外,怀柔谱在绝对流强和“膝”的位置上都与日本明野组吻合得很好.在银河磁场刚度截止模型框架下,怀柔实验Size谱界定的宇宙线质子谱拐折能量Ec的取值范围在160到240TeV之间.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用中日合作西藏羊八井超高能宇宙线空气簇射阵列作甚高能区宇宙线强度监测的可能性;分析了空气簇射阵列触发计数率的气象效应;摸索出一套气压及环境温度效应的修正方法,并用于1992年1月至2月观测数据的修正.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山乳胶室小族事例,分析了族内簇射能谱指数与族的流强的关系.蒙特卡洛模型很好地再现了实验现象的主要特征,说明在1014—1015eV能区强相互作用在碎裂区的行为没有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四靶串接X光激光实验中,用时间分辨晶体谱仪记录了类Ne锗共振线及其类Na伴线的时间扫描特性。测出了这些谱线的辐射持续时间(FWHM)约为0.95ns。考察了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_e随时间的演化,观测到T_e≥400eV的维持时间大于1.2ns。用空间分辨晶体谱仪诊断得到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_e和电子密度n_e的轴向分布,其平均值T_e=4.9×10~2eV,n_e=1.2×10~(20)/cm~3。  相似文献   

10.
拟合10~(14)eV以下初级宇宙线核成份能谱的实验数据,并将它们一直外推到发生拐折的能量。按“刚度切割模型”,适当选择拐折能量,使分成份能谱之和与总粒子谱相符,来推论10~(14)eV以上初级宇宙线成份。所得能谱与相互作用模型无关。  相似文献   

11.
用闪烁计数器小阵观测了广延空气簇射电子密度谐。初步得到谱的指数为—1.52±0.02.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山乳胶室单根簇射事例的分析, 研究了高山上高能宇宙线中电磁成份的实验特性; 并通过Monte-Carlo模拟计算, 探讨了1014eV附近能区的初级宇宙线成份. 模拟计算给出的能谱指数和衰减长度与实验结果相符; 对垂向流强的分析表明, 1014eV附近能区的初级宇宙线中质子和原子核的含量大致符合低能区的简单外推, 质子含量不低于30%, A≥2的原子核含量不超过70%.  相似文献   

13.
脉冲送气等离子体枪的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双探针和光谱方法测量了脉冲送气同轴等离子体枪产生的高速等离子体的性质。同轴枪的储能电容器的充电电压1.5—4.0kV,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为10—20eV,定向能量为40—310eV,等离子体密度为5×10~(13)—7×10~(14)cm~(-3)。  相似文献   

14.
1982年,作者在悉尼大学对能量为6×10~(14)~5×10~(16)eV的高能宇宙线的能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了快速、高效率的电子仪器,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研究结果表明,初级宇宙线的积分能谱可表示为I=K·(E/(E_0))~(-γ),式中γ的数值在能量E为3×10~(15)eV附近由1.15±0.04改变为1.91±0.08。  相似文献   

15.
在羊八井宇宙线观测和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家又提出了建设一座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的计划。LHAASO的核心科学目标是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以及相关的宇宙演化、高能天体演化和新物理前沿的研究。通过开展全天区γ源扫描并精确测量Y能谱,积累各种γ源的统计样本,通过对辐射机制的探索发现高能粒子的加速源,测量单成分宇宙线能谱,确定"膝"的位置,实现空间的宇宙线直接测量和地面的空气簇射测量之间的无缝连接,完成宇宙线能谱的  相似文献   

16.
观测能量大于1015eV的γ族事例,在乳胶室中往往形成晕,给进一步观测超高能核作用的特征带来许多不便.目前只能给出一些粗糙的量来描述晕事例.然而晕事例的内部还有精细的结构,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作者对超高能族事例尽可能作逐个簇射测量,并用测量晕的方法进行重复测量,进行比较.并就某些特例作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具有同步辐射源的反射式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甲基环己烷的真空紫外光电离和光解离.观测到母体离子C_7H_(14)~+和碎片离子C_7H_(13)~+,C_6H_(11)~+,C_6H_(10)~+,C_5H_(10)~+,C_5H_9~+,C_4H~+,C_4H_7~+和C_3H_5~+的光电离效率曲线.测定甲基环己烷的电离能为9.80±0.03 eV,通过光电离效率曲线确定其碎片离子的出现势.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离子的优化结构进行表征,并使用G3B3方法计算其能量.提出主要碎片离子的形成通道.分子内氢迁移和碳开环是甲基环己烷裂解途径中最重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与太阳活动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0年6月至1993年10月间采集的数据,西藏空气簇射阵列(海拔高度4300m)以5.7σ、7.1σ的显著性观测到了10TeV宇宙线的太阳阴影和月亮阴影;研究发现,行星际磁场效应使太阳阴影偏向西0.62°,南0.22°:仔细研究了太阳阴影与太阳活动及其不对称性的关联,对太阳阴影位置的偏转发其变化行为给出了新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9.
基于羊八井ARGO实验的原初γ射线成分分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产生的数据研究了由ARGO探测阵列所观测的,由能量为100GeV-10TeV,天顶角为0°-45°的原初γ射线和强子(质子和原子核)所引起的簇射的横向分布结构,得到了平均横向分布宽度、最小树长度等可以描述两种簇射空间分布差异的特征量. 研究了用这些特征量作为输入单元的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原初γ和强子分辨的能力,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区分γ和强子簇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宇宙线粒子声探测可能性考察的初步结果. 实验表明天然大水域中超声频背景噪声是很复杂的, 存在着孤立的超声频脉冲声讯号. 这些脉冲声讯号可能起源于水中微气泡的声辐射. 没有发现它们与宇宙线粒子有明显关联的证据. 在海平面EAS轴干声探测的阈能大于3×1016eV. 高能宇宙线粒子在水中发展的局部级联簇射声探测的阈能大于1014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