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83
卡皮察是俄国沙皇将军的儿子,1919年毕业于圣彼德堡工学院。1921年赴英国,工作于卢瑟福啪实验室,在产生瞬时强磁场方面居领先地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4年,他回前苏联后,便没有返回英国。卡皮察最有名的工作与温度极低的液态氦有关。这是一个首先由卡麦林一翁纳斯提出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9
普罗科洛夫1939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随后.对德战争的艰难岁月便开始了。他和几乎所有的俄国人一样,中断了自己的学业。1941年到1944年.他在红军中服役。战争胜利结束后.他继续求学,并于1946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汤斯提出脉泽(受激辐射微波放大)原理的同时,普罗科洛夫和巴索夫在前苏联也做了同样的工作。虽然最早造出实际装置的是汤斯.但是前苏联物理学家在理论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33
查德威克在曼彻斯特大学受教育,1911年毕业后,跟随卢瑟福啪工作。1913年他获得一项奖学金——18年前卢瑟福也是因得到了这一奖学金,这才从新西兰来到英国。查德威克用这笔奖学金来到德国,打算和盖革一起工作。不幸,一战爆发,他成了玫侨,因而被德国政府拘押起来。1919年,他回到英国,在剑桥从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8
贝特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受教育于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1928年在索末菲的指导下于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曾在剑桥的卢瑟福和罗马的费米的指导下工作,1933年,贝特离开德国。1935年前,他在英国任教,然后受聘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贝特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是他于1938年提出了恒星上提供能量的核反应详情:当氢核生成氦时,大约有百分之一的氢转化成为能量。很少一点物质,就可以转化成大量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2
主要从事用热扩散方法富集铀^235的工作。1936年,他和库尔恰托夫K^19一起发明了一种保护舰艇不受磁性水雷攻击的装置,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他是俄国核潜艇之父,并于1960年担任前苏联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975-1986年间担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本邮票的画面背景是核动力“北极号”破冰船。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81
约飞1902年在彼得堡工业大学毕业后去德国留学,师从伦琴。1905年回国。十月革命后,他建议并参与筹建在前苏联各地的16所物理研究机构,包括他担任所长多年的列宁格勒前苏联科学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对前苏联物理学的发展功勋卓著。他培养了不少人才,卡皮察和朗道都是他的学生。他本人毕生致力于固体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半导体的研究。他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指出,半导体是电子技术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3
汤川秀澍因对亚原子粒子理论的研究获得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35年他提出了一种核力理论,正确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介子是质量处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瞬变粒子。汤川秀澍1929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后留校任教,1938年获大阪帝国大学博士学位。重返京都大学任理论物理学教授(1939-1950),他还曾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1953-1970年担任京都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21
他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了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了“对应原理”(在物体大、运动范围广的极限情况下,微观运动规律应该趋近于宏观运动规律;并且两种规律应该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这些工作,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此外,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
巴赫是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29),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45),曾参加革命运动。民意党人,1885—1917年侨居国外。前苏联生物化学学派创始人。他研究细胞光合和氧化过程的化学作用,提出呼吸基础是许多连续的酶促氧化还原反应(过氧理论)。他组建了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研究所(1918)和前苏联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1935,从1944年起改名巴赫生物化学研究所)。巴赫1937年起为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56
费曼193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1942年在普林斯顿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同代的物理学家一样,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在阿拉莫戈多进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在场。1945年,他去康奈尔大学任教,1950年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曼提出了“量子电动力学”。在量子电动力学中,对电子行为的数学计算结果远比以前采用的方法精确得多。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鲍威尔是工匠的儿子,靠奖学金上了剑桥大学。1928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威尔逊和卢瑟福。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他发明了一种代替云室的方法。云室有一个缺点,只有当它的体积在膨胀时,云室中才能看到径迹。然而总会有一些情况是在云室未膨胀时发生的,这些粒子的径迹就不能记录下来。他的方法是让微粒打到照相底片的乳胶层上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89
库尔恰托夫1923年毕业于克里米亚大学,1923年起在列宁格勒理工学院任教。1933年,他对原子核物理发生兴趣,1938年被任命为该学院的原子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前苏联充分认识到哈恩有关原子核裂变这一发现的潜在意义。1943年,库尔恰托夫到莫斯科领导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46年圣诞节前夕,前苏联将第一台自持式反应堆投入运行。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64-64
乔吉提出在电学、磁学和力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计量单位制,在罗马工学院学过市政工程,1906-1923年主管罗马技术局,1913-1939年在罗马大学任教,并且还担任过卡利亚里和巴勒莫大学以及皇家高等数学研究所的职位。他最著名的工作是于1901年创立了乔吉国际计量单位制(又称MKSA制)。这一单位制提出把米、千克、秒、安培作为科学的计量单位,并于1960年得到计量大会的赞同。他还对发展水力发电设备、配电网络以及城市有轨电车系统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90
朗道的父亲是犹太人,石油工程师,母亲是医生。他19岁在列宁格勒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他在哈尔科大大学任教授。接着,他出国研究,曾访问过玻恩,还听过海森堡聃的讲学。然后,在哥本哈根度过了若干年,随后又转到剑桥大学师从卢瑟福舭。学习。1935年,他开创了磁畴的数学研究方法,磁畴是指铁类物质中所有原子磁矩的取向都一致的微小区域。1938年,他在苏联的肃反运动中被当作德国间谍逮捕,只是因为卡皮察的亲自干预才得以释放。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136
卢瑟福因对衰变的研究成果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在19世纪末,许多科学家认为物理学不会再有什么新进展了,然而不到3年,卢瑟福成功地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分支——放射物理学。他发现钍及其化合物衰变成一种气体,接着再衰变为一种未知的“放射性物质”。1902年,他提出放射现象乃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自发地衰变为另一种放射性元素原子的过程。他连续作出过重要发明,例如他在1903年说明α射线可被电磁场偏转;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2-2
阿耳文主要从事磁场和等离子体与磁场作用方式的研究。1939年,他发表了有关磁暴和极光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他计算了粒子在磁力线作用下的运动,这有助于了解太阳黑子和宇宙线的某些性质。他研究等离子体在磁场中的运动,这一成果,对于近30年来人们所进行的在极高温度下实现等离子体的约束、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工作,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12
莫塞莱的主要业绩是:用实验证明元素的主要特性由其原子序数决定,而不是由原子量决定,确立了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之问的关系。1910年任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砒。实验室的物理学讲师,在该处工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在一系列出色的实验中,他发现X射线谱上各对应线的频率之间的关系。在1913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报告频率与原子序数加一个常数所构成的整数的平方成正比。这个关于原子序数的基本规律的发现叫作莫塞莱定律,是原子知识进展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94
列别金斯基是前苏联第一个无线电工程科研中心——下诺夫哥罗德无线电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该实验室通过电子管(特别是大功率发射管)的研制和生产,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和短波长距离通讯方面的工作,对前苏联无线电工程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