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化学》2012,(12):1896
(第一轮通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3年5月9~12日在厦门召开。会议邀请了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报告。此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多学科交  相似文献   

2.
《分析化学》2012,(1):16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定于2012年4月  相似文献   

3.
《分析化学》2011,(12):1897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定于2012年4月  相似文献   

4.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邀请报告。此次会议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突出"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理念,促进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会议采用大会报告、专题报告、邀请报  相似文献   

6.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  相似文献   

8.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  相似文献   

9.
<正>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的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兰州)、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16年5月6日至5月9日在兰州召开。会议将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化学》2016,(6):978-978
2016年5月7日上午,2016国际微流控芯片与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兰州大学顺利召开,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兰州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邀请六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一系列报告,吸引了国内外五百余名专家学生参会。  相似文献   

11.
12.
微全分析系统专用微型电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芯片毛细管电泳(Chip-CE)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Chip-CE包括微芯片、高压电源和检测器等3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型全化学分析系统,是微芯片的概念,来自计算机芯片的发展,至今不过几年时间,但进展神速,国外迄今已有近百家公司从事微芯片相关工艺、设备及检测手段和软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微全分析系统中的电色谱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波  颜流水  王义明  罗国安 《分析化学》2004,32(12):1673-1676
微全分析系统(μ-TAS)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各种各样思路新颖,设计独特的芯片分析系统。本文着重从分离模式方面介绍了μ-TAS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电色谱。由于电色谱技术兼具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和毛细管电泳的高效性,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Due to the special conditions in the Bronze Age and Hallstatt Period salt-mines of Hallstatt, Austria, a large number of archaeological textile fragments, dated from 1400 to 400 BC, can be found. Textiles of good condition from these periods are quite unique. The fibres are identified as wool and most of the fragments still have colours i.e. yellow, green, olive-green, brown, blue and black.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yeing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period, dyestuffs analyses are perform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photo diode array detection (HPLC-PDA) and mordant analysis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EM/EDS). In addition, the condition of the textile fibres is assessed by SEM. The analyses revealed that all textiles were dyed with plant dyes and insect dyes. The yellow plant dyes and the red insect dyes are mordant dyes but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dants turned out to be difficult. SEM/EDS analyses of small uncontaminated areas on the fibre showed that the elements aluminium, iron and copper are present in many samples. These elements could originate from a mordant or from the mine. The condition of the fibres was assess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 scales on the wool, tears, cuts and particles from the mine. It was found that a 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copper content of the fibres and their condition. Degraded fibres contain more copper. Black textile fragments which are most possibly coloured by iron gall-black show as well degradation phenomena.  相似文献   

16.
用溶剂萃取法和吹扫 -捕集对口腔清洁剂中的香气成分富集浓缩 ,并用GC -MS分析 ,为日用品香气成分分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常理文    余兆楼  徐桂芸 《色谱》1994,12(3):189-191
叙述了血清中微量神经节苷脂的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血清中神经节苷脂的种类及其糖组分。采用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技术证实了正常人和食道癌患者的血清中神经节耷脂主要为GM_3和GD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