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加减混合题的标准和算法 1984年中国珠算协会鉴定比赛委员会公布的《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试行)》中规定,减算题一律编成加减混合题,其主要标准是:普通级鉴定卷中的加减混合题1至5级每题15笔数,6级14笔数(用每题数码量  相似文献   

2.
1984年中国珠算协会鉴定比赛委员会公布的《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试行)》中规定,减算题一律编成加减混合题,其主要标准是;普通级鉴定卷中的加减混合题1至5级每题15笔数,6级14笔数(用每题数码量和对题量确定等级),每题减数和减数码占  相似文献   

3.
1984年中国珠算协会鉴定比赛委员会公布的《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试行)》中规定,减算题一律编成加减混合题,其主要标准是:普通级鉴定卷中的加减混合题1至5级每题15笔数,6级14笔数(用每题数码量和对题量确定等级),每题减数和减数码占3分之1,即5笔减数。减数和减数码(从0—9  相似文献   

4.
一、加减混合题的标准和算法 1984年中国珠算协会鉴定比赛委员会公布的《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试行)》中规定,减算题一律编成加减混合题,其主要标准是:普通级鉴定卷中的加减混合题1至5级每题15笔数,6级14笔数(用每题数码量和对题量确定等级),每题减数和减数码占3分之1,即5笔减数。减数和减数码(从0—9比例相同)在全题中穿插出现,能手级鉴定卷和比赛卷中的加减混合题题型相似,与普通级相比,除计算量加大外,15笔数题和20笔数题各占一半。15笔数题减数占5笔,20笔数题减数占7笔。减数、减数码的比例与分  相似文献   

5.
“袖里吞金”实际上是我国古人独创的一种利用左手掌定位的一种乘除定位法,与徐心鲁订正《盘珠算法》(1573年),程大位(1533—1606)《算法统宗》(1592年)中的“一掌金”虽有联系,但实质是不同的,此法最初名叫“袖中锦定位诀”,最早见于明朝数学家吴敬撰写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年),卷首“乘除开方起例”,歌曰:  相似文献   

6.
《会计文摘》1992年第3期(浙江省金华市《会计文摘》杂志社出版发行)刊载了罗正同志的《古珠算中的难题》一文.该文共提出了3个算题.一、工资;二、赔偿;三、买肉.第一个算题,“工资”已用“小月计算法”计算.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笔者对第二个算题.经过潜心研究,用了几种计算方法,多次运算.也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将其整理成文.提供给广大珠算爱好者作参考.现将《古珠算中的难题》二,赔偿,全文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阅读了1992年第3期《会计文摘》杂志(浙江省金华市《会计文摘》杂志社出版发行)。刊载了罗正同志《古珠算中的难题》一文。该文共提出三个算题。一、工资;二、赔偿;三、买肉。笔者对此文的算题,很有兴趣,特别  相似文献   

8.
陈柏富 《黑龙江珠算》1994,(3):F002-F002
阅读了1992年第3期《会计文摘》杂志(浙江省金华市《会计文摘》杂志社出版发行)。刊载了罗正同志《古珠算中的难题》一文。该文共提出三个算题。一、工资;二、赔偿;三、买内。笔者对此文的算题,很有兴趣,特别是一、二两个算题。这两个算题,在现实情况下,都具有其实用价值。因此,进行了研究与运算。现将运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从《简易快速乘法》一文发表后,据我所知,至少已有五位作者在本刊探索这个课题。从题型看,王玉琴同志提出的算题可以叫做“前同尾大1型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算题”(以下简称“前同尾大1型乘算题”)。对这类题.倪青龙、董文双和我,都写过探讨文章。经过一再探索,三个人不谋而合,都在《黑龙江珠算》198g年第2期出刊前同时探索到一个相同的简易方法:用被乘数末尾一位跟乘数来求积。  相似文献   

10.
王文素,字尚彬,山西汾州(今汾阳市)人。是一位小商人出身的著名诗人数学家、珠算家。约生于公元1465年之前夕。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随父经商,定居河北饶阳。自幼颖悟、涉猎书史、诸子百家无不知者,尤长于算法。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历经30余载,年近六旬时,终于撰写完成近50万言的数学巨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42卷(后续诗词体算题300多个12卷,现已失散,加卷首图一卷,总共55卷)。  相似文献   

11.
《会计文摘》1992年第3期(浙江省金华市《会计文摘》杂志社出版发行)刊载了罗正同志的《古珠算中的难题》一文,该文共提出了3个算题,一、工资:二、赔偿:三、买肉。第一个算题,“工资”已用“小月计算法”计算,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笔者对第二个算题,经过潜心研究,用了几种计算方法,多次运算,也得出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将其整理成文,提供给广大  相似文献   

12.
<正>明朝数学家刘仕隆,于永乐四年(1406年),预修《永乐大典》,退公之暇,编成33款难题(诗词体数学题),后附于刘仕隆《九章通明算法》(1424年)之末尾,这是继朱世杰之后,我国现有史料中第二本诗词体古典数学题集。这些诗词体古典数学题,后被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年)、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等书引录,流传广泛。但由于吴、程在书中未注明出处,刘仕隆的《九章通明算法》早已失传,所以在我国数学史界,一直是个"谜"!2006年前夕,天津师大李兆华教  相似文献   

13.
珠算除法的难点之一是估商一步。如能将末位商不经估商和乘减,直观求得,这样就能加快运算,因为二位商可减为一位商,三位商可减为二位商,余类推。 末位商的判定法因算题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是能除尽的算题,如珠算技术等级鉴定题和珠算技术比赛中能除尽的除算题的末位商的判识;二是小数除算小数第三位(或第五位)商的判定。当小数计算到第二位(0.01)即要求保留二位小数,或小数计算到第四位(0.  相似文献   

14.
<正>吴敬是明朝初年最早应用开方术的数学家、珠算家,他的开方术,是《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年)中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但是在许多数学史、珠算史中,如李俨(1892~1963)著的《中国算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钱宝琮(1892~1974)著的《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年),许莼航(1907~1965)著的《中国算术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李迪(1927~2006)著的《中国数学通史·明清卷》,沈康身著的《中算导论》(上  相似文献   

15.
我拜读了《珠算与珠心算》2007年1期、2期黄冠斌同志的文章。其中所列除算题,用排积撞归法和程大位的撞归法及补数法。笔者自己多年来办班讲课100多期,加上办函授  相似文献   

16.
从《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的赊算试卷看,凡是正整数与正整数相除都是赊得尽题.能手级及普通一级题占60%,普通四级题占80%,如果寻求相适应的算法,就能大大减步拨殊量,加快运算速度;这种正整赊算题个位商、十位商的确商方法。只能局限在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时运用。  相似文献   

17.
从《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的除算试卷看,凡是正整数与正整数相除都是除得尽题,能手级及普通一级题占60%,普通四级题占80%,如果寻求相适应的算法,就能大大减少拨珠量,加快运算速度;这种正整除算题个位商、十位商的确商方法,只能局限在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时运用。 一、整除的概念 在除法计算中,两数相除、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叫整除。例如21÷7=3,叫做21能被  相似文献   

18.
随着珠算技术水平的提高,要求人们的计算能力不断提高。现行珠算比赛的乘算题和除算题只是二组数,而在实际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是多组数相乘(连乘);多组数相除(连除);多组数相乘除(乘除混合算)。所以有必要改进比赛题型,增加类似于A×B×C……;A÷B÷C……;A×B÷C……;A÷B×C……等题型。高效率运算以上类型题是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其中,  相似文献   

19.
王玉琴同志撰《简易快速乘法》(《黑龙江珠算》1/1988期),提出9乘相同数字的多位数的求积。接着,毛凤翔同志先后撰《补遗》(《黑龙江珠算》3/1988期)、《特殊类型题》(《黑龙江  相似文献   

20.
阅读1999年第3期《黑龙江珠算》刊登徐正斌同志的《珠算趣题八则》一文,该文一开头就提及到“趣题激起兴趣,这是学生益脑开智,学珠算获得成功的良方”。颇有同感。 笔者在初学珠算时,老师也讲过许多珠算趣题,因它具有引起学习珠算的兴趣,增强思考能力,提高运算技巧之功效,所以,有些珠算趣题,至今记忆犹新。将其进行整理,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