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与《化学通报》编者按当我们在今年第1期登出“我与《化学通报》”的征文启事时,我们不敢预计会得到多少读者朋友的响应。现在期刊种类越来越多,仅化学化工类的中文期刊就不下百种,我们不敢期望读者对《化学通报》情有独钟。但从2月份开始,一篇篇感情真挚、热情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化学通报》的热心读者,一直把刊物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她对我走上学习化学的道路和选择专业方向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庆祝《化学通报》创刊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不顾笔拙,写出一段自己经历的往事,说明刊物对培养青年学生曾起到的良好作用。建国之初,《化学通报》在培养新中国的化学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知识普及工作,在中学生中拥有很多读者,我在中学时期便开始阅读《化学通报》,并引起了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后考上大学,成了化学系的学生,《化学通报》就成了我最喜爱的刊物之一了。  相似文献   

3.
苏勉曾 《化学通报》2004,67(9):637-637
半个世纪以前,我是《化学》的一名青年读者,1950年《化学》复刊,1952年更名为《化学通报》以后,我又作为《化学通报》的编委,服务了40多年。可以说我和《化学通报》有不解之缘和深厚情感。今年欣逢《化学通报》创刊70周年,我衷心祝贺她七秩华诞,祝愿她越办越好,期望她由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化学期刊,能逐步努力跃升为国际有影响的刊物。借此机会我也愿意谈谈作为学术刊物的编委在审校稿件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二十余载常相伴痴心不改爱《通报》翁庆松(镇江华东铝加工厂,江苏212004)《化学通报》1973年复刊后,我一直自费订阅至今达22年之久,并将继续订阅下去。“文革”期间科技刊物寥寥无几,而《化学通报》的复刊,恰如文化沙漠中出现的一片绿洲,给人们特别是...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是大学的化学教师,自五十年代初就订阅《化学通报》(当时刊名为《化学》),迄今未停。几十年来,我们从《通报》中获得很多知识,对工作颇有助益。作为热心的读者,我们希望在每期中都能看到较  相似文献   

6.
《化学通报》伴我步入人生中年杨师棣(陕西渭南师专化学系714000)我开始接触《化学通报》,是在我刚上高中时的一次化学课堂上,化学老师希望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可看看《化学通报》。从那时起,我便开始阅读起《化学通报》,虽然那时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还十分浮浅,...  相似文献   

7.
我当编委时的一些回忆钟攸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当我看到《化学通报》荣获三项一等奖时心情十分激动,这是全体编委和编辑同志们长期辛勤努力的结果。1958年夏,在化学所大楼二楼会议室,《化学通报》召开了一次会议,正式明确《化学通报》挂...  相似文献   

8.
《化学通报》六十年──回顾与展望胡亚东《化学通报》创刊已经60年了。1934年在南京创刊时,以《化学》为刊名,1949年停刊,1950年在北京复刊,1952年改名《化学通报》,与此同时在1954年于台湾省仍以《化学》为刊名出版,海峡两岸同时出版,近年...  相似文献   

9.
一片丹心作奉献──访《化学通报》创始人戴安邦教授王治浩五月的南京,百花盛开,春意盎然,迎来了《化学通报》创刊60周年。在为60周年刊庆活动筹备之际,我奔赴《化学通报》的前身─—《化学》的诞生地南京大学,看望并采访了《化学通报》的创始人、著名化学家和教...  相似文献   

10.
《化学通报》是我的良师益友王乃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1973年,我正在上高中,当时读书无用之风盛行,可我的功课都很好,尤其化学学得最好。我的化学老师张秦川先生是县上的权威老师,每次我到他的办公室去,都发现《化学通报》杂志总是在他的...  相似文献   

11.
我在《化学通报》1983年11期上发表的“推广的休克尔规则——多环共轭体系芳香性的判别”一文,原是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于1981年写成,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近似的判别法,后经修改后投《化学通报》。文章发表后,我来美以访问学者身份作有机合  相似文献   

12.
王治浩 《化学通报》2003,66(8):509-510,508
《化学通报》创刊于 1 93 4年 1月 ,原名《化学》 ,1 952年 7月改为现名。 1 966年 8月 ,《化学通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来临而停刊 ,后于 1 973年 8月复刊。《化学通报》是我国复刊最早的化学期刊 ,我伴着《化学通报》走过了 3 0多年的历程。(一 )《化学通报》复刊后 ,1 973年出版 2期 ,1 974年起为双月刊 ,从第 1期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 980年改为月刊。复刊时 ,1 973年第 1期发行 490 0册 ,以后逐年增加 ,到 1 979年 ,国内发行 61 4 0 0册 ,国外发行 670册。复刊后的《化学通报》 ,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方针 ,努力反映国…  相似文献   

13.
《化学通报》──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吴惠君(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上海200062)《化学通报》以其“新、基、通、普”四字的办刊方针赢得了化学工作者的一致赞誉。在我任编委工作期间,我所接触的教师对《化学通报》都是很有感情的。我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多年,也...  相似文献   

14.
《化学通报》六十年发展概况王治浩《化学通报》的前身是中国化学会于1934年在南京创刊的《化学》,编辑部设在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研究所,总编辑兼总经理是戴安邦,刊名由中国化学会总干事吴承洛题写。1952年改名为《化学通报》,刊名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  相似文献   

15.
《化学通报》是我教学工作的良师益友胡乔生(赣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江西赣州341000)在众多的科技期刊中,《化学通报》以自己独特的办刊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由衷的喜爱和欢迎。我作为一名教师,多年来从中的获益是多方面的,可以说它是我成长进步中的良师益友。下...  相似文献   

16.
钱贵晴 《化学通报》2004,67(9):638-638
今年,是《化学通报》创刊70周年。70年来,《化学通报》作为中国优秀的综合性化学学术期刊,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化学及其交叉学科飞速发展的历程,同时也为这一领域科技的腾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化学通报》的撰稿人及读者群不仅有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也有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教师,还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化学通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科学眼光和执着的科学精神,为广大的读者及时报道了国内外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进展,介绍了新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术,传播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提供了大量的科技信息,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7.
《化学通报》推动了我国紫外光电子能谱学走向世界王殿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适值《化学通报》创刊60周年之际,谨向这个荣获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四通杯四项大奖的我心中最崇敬的学术刊物表示最衷心的祝贺。正是《化学通报》推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论文奖和优秀编审奖评奖条例第一条宗旨为了表彰《化学通报》优秀论文作者和优秀编审者,促进刊物发展,提高刊物质量,1994年在《化学通报》创刊60周年之际,由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化学通报》的创始人戴安邦教授个人捐资二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摇篮──祝贺《化学通报》创刊60周年刘祁涛(辽宁大学,沈阳110036)大学读书时期,《化学通报》就是我崇敬和喜爱的刊物。每一期都要翻翻。遇有与课程有关的文章就要仔细读读。虽然真正读懂了的文章并不多,但总是感到很亲切。1958年我...  相似文献   

20.
《化学通报》编辑部:我们都是重视和喜爱《化学通报》的读者。最近我们读了《化学通报》1982年第6期上“征服‘不可驯服元素’的启示”一文(以下简称“启示”),发现文中有不少错误和欠妥之处,现列举如下:(1)杰出的化学家 Lavoisier,就法文读音来说,是三个音节,中文早已统一译成“拉瓦锡”了。我国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