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成了含不同分子量柔性间隔基的扩链脲,并对其与双氰双胺共同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抗冲击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及贮存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含分子量为400的聚乙二醇柔性链的扩链脲/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抗冲击强度较单纯双氰双胺/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提高了7倍左右,其冲击试样断面电镜归咎呈韧性断裂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系列含不同分子量聚环氧丙烷 (PPG)柔性间隔链的扩链脲 ,系统考察了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 5 1/双氰双胺 (dicy)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和断裂面形态结构 ,并对体系的冲击性能、形态结构与动态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改性体系固化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 ,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从 190℃降低至 14 0℃ ,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 14 5 5kJ/mol降至 70~ 80kJ mol;改性体系冲击强度明显提高 ,其中所含PPG柔性链分子量为 10 0 0的扩链脲改性的E 5 1/dicy体系冲击强度较未改性的E 5 1/dicy体系提高了 8倍 ,其冲击试样断裂面的形态具有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 ,微观两相网络结构的存在导致了改性体系冲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含聚乙二醇柔性问隔基的扩链脲(Ui),并对其与环氧树/二苄胺混合体系的反应活性、贮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抗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扩链脲/二苄胺混合体系在323K下贮存期可达40h,其固化物抗冲击强度最高可达55.8kJ/m2,较环氧树脂/小分子取代脲(U0)/二苄胺混合体系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4.
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dicy)体系的固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活性;扩链脲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dicy)体系的固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含介晶单元的反应性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既含聚乙二醇醚(PEG)柔性链、又含刚性液晶结构单元的活性增韧促进剂(LCEUPEG),对其促进环氧树脂/双氰双胺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反应机制;增韧剂的用量与动态力学性能、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EUPEG对E-51/dicy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有效的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及固化反应温度;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较单纯的E-51/dicy体系提高3~7倍;模量较未增韧体系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PPG)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LCEUPPG),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 51/双氰双胺(E 51/dicy)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EUPPG的加入对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冲击强度提高了3~7倍;其对E 51/dicy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降低50~70KJ/mol、固化温度降低30~40℃;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略有下降,但模量基本不降低或略有升高;β 转变向低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8.
提高二氨基二苯砜(DDS)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研究以聚酯(PEGA1000,2000,PNGA1000,200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二甲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有聚酯型柔性间隔基的扩链脲U-PEGA1000,2000,U-PNGA1000,2000,用其改性环氧树脂E-51/DDS体系,采用DSC系统考察了改性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改性体系固化反应活性明显提高,固化反应表现活化能降低,固化反应峰顶温度从230℃降至170℃,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67.74kJ/mol降至47.80kJ/mol.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二醇PPG10 0 0、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咪唑为原料 ,合成了咪唑封端的聚氨酯予聚体 ,简称扩链脲TIEU .利用DSC、粘弹谱仪、冲击试验机及扫描电镜 (SEM)等手段对TIEU改性的环氧树脂E 5 1/双氰双胺(dicy)固化体系的反应活性、动态力学行为、冲击性能、断裂面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E 5 1 dicy体系反应活性明显提高 ,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由未改性体系的 131kJ mol降至 75~ 80kJ mol.与咪唑促进体系比较结果显示 ,两种固化反应的促进机制具有一定的差异 .另外与未改性体系相比 ,经过改性的环氧树脂体系冲击强度提高 2~ 3倍 ,而玻璃化温度和模量基本不变 ,冲击断面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扩链脲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PEG-TU),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表明,MWCNT-PEG-TU可明显提高E-51环氧树脂/双氰双胺(DICY)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利用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FT-IR)法研究了MWCNT-PEG-TU/E-51环氧树脂/DICY固化体系的等温固化动力学,该固化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dα/dt与α的关系曲线较好地符合Kamal自催化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含磷有机硅杂化环氧树脂固化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磷酸与γ-环氧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反应得到含磷有机硅氧烷,并加入到环氧树脂/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体系中混合,通过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了含磷有机硅杂化环氧树脂固化物.对固化体系进行了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阻燃、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固化体系的阻燃性得到提高,极限氧指数在25.8~29.3,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到提高,在161~179℃;虽然初始分解温度比纯环氧树脂固化物低,但800℃残炭率可以达到26.5%,提高了36%;拉伸强度得到提高,在71~94 MPa,冲击强度可以达到14.36 kJ/m2,提高了14%.该固化体系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和热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首先用γ-环氧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和亚磷酸二乙酯(DEP)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含磷低聚硅氧烷杂化物.并用FTIR,NMR,GPC对其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含磷低聚硅氧烷引入到双酚A环氧树脂(E-54)制备硅磷杂化物环氧树脂的固化物.对这种含硅磷杂化物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研究发现其极限氧指数为23~29,DSC分析结果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达到204℃,失重5%的温度(Td)5%比纯E-54提高近20℃.该固化物具有阻燃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DSC、TBA、旋转粘度计等手段对一系列不同结构及不同取代基取代的脲衍生物对环氧树脂/双氰双胺固化体系的潜伏性促进作用作了考察。结果表明,其促进效果随脲的α位取代烷基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弱,而其β、γ位上的取代基团变换时对促进作用无明显影响。由此得出4,4-二(N,N-二甲基)脲二苯甲烷(简称M-二甲)和2,4-二(N,N-二甲基)脲甲苯(简称T-二甲)二种脲衍生物在本丈所考察的28种化合物中具有最显著的促进效果,其中T-二甲的促进活性略高于M-二甲,它们均可使上述固化体系的固化温度降至130℃左右,含有此促进剂的固化体系即使在30℃下贮存,其粘度保持基本不变的时间仍可达三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用含螺环原碳酸酯的预聚物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一个新的螺环原碳酸酯单体,3,9 二羟甲基 3’,9’ 二苯基 1,5,7,11 四氧杂螺环[5,5]十一烷,它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反应生成了低分子量预聚物,用该预聚物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这说明该预聚物与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基体的Tg和热稳定性随预聚物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则随预聚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螺环基团上的取代基对改性环氧树脂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作者对上述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种液晶环氧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环氧树脂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 ,耐高温以及良好的加工工艺性 .被广泛用于机械、航天、船舶等领域 .由于环氧树脂固化后断裂延伸率小 ,脆性大 ,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此 ,国内外学者对环氧树脂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工作 .用含有“柔性链段”的固化剂固化环氧 ,在交联网络中引入柔性链段[1] ;在环氧基体中加入橡胶弹性体[2 ] 、热塑性树脂[3 ,4] 、液晶聚合物[5,6] 等分散相或用热固性树脂连续贯穿于环氧树脂网络中形成互穿、半互穿网络结构[7] ,以改善环氧树脂的韧性 .本文采用液晶环氧化合物原位复合增韧环氧树脂 ,考察了液晶环氧对环…  相似文献   

16.
用有机改性的层状累托石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改变累托石含量发现在很低含量 (0 5W % )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佳力学和热学性能 ,冲击强度增加 12 0 % ,断裂伸长率增加 330 %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 2 8℃ .用X衍射、透射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层状累托石和环氧树脂发生了化学反应 ,观测到了层状累托石完全剥离和插层两种结构形态 ,且累托石含量较低时容易形成剥离型 .具有大的比表面积、高的反应活性的累托石片层分散于环氧基体中形成剥离型为主的结构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增加其热稳定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