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润滑油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概述了绿色润滑油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及其摩擦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友好润滑油及其生物降解性能、生态毒性典型试验方法和环境友好润滑油的发展概况及发展现状.阐明了我国开发植物油基环境友好型润滑油的重大意义,并指出新一代绿色多功能环境友好润滑油添加剂已成为添加剂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硼酸钾做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性能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作者利用Shell-Seta四球试验机研究了白油中所含硼酸钾的抗磨特性,以及分散刘中性烷基苯磺酸钙对硼酸钾抗磨性能的影响,并且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俄歇电子能谱仪(AES)考察了摩擦表面的元素组成及硼元素的价态。结果表明,含硼酸钾的白油能够在摩擦表面形成含硼酸钾的表面膜而具有较好的抗磨性,硼在摩擦表面膜中以硼酸钾的形式存在,分散剂烷基苯磺酸钙会影响硼酸钾沉积腆的形成及其与金属表面的结合强度而降低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溴代苯并-15-冠醚,与ZDDP对比考察了其作为液体石蜡添加剂的磨工用配位化学理论解释了其边界润滑机理。结果表明,冠醚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性能优于ZDDP,是一种可塑替代ZDDP的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新型无灰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单分散纳米SiO2并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所制备的纳米SiO2作为500SN基础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为粒径60 nm左右的球形微粒,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具有无定形晶体结构;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500SN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2.0%时,相应的pB值最高、磨斑直径最小、摩擦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6.
一种轮—轨润滑油的研制及其极压抗磨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国产精制矿物油以及极压抗磨剂和磨擦改进剂等多种添加剂为原料,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良的轮-轨润滑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润滑油的综合性能与进口Omala轮-轨专用润滑油的相当,而且它的极压抗磨性和长效润滑性均比Omala油的好,可以替代进口油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纳米铜作为N32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刘宏昭  叶军 《摩擦学学报》2010,30(2):145-149
本文借助电子扫描透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油溶性纳米铜颗粒进行了物相分析,通过四球试验机钢-钢摩擦副确定了纳米铜颗粒作为N32润滑油添加剂的最佳添加量,并比较了含有纳米铜最佳添加量的N32基础油和纯N32基础油润滑条件下电主轴的噪声、振动速度有效值和温升值.结果表明:纳米铜添加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最小,且电主轴产生的噪音、振动速度有效值和温升值低于同一转速下使用纯N32基础油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生物降解和摩擦学试验研究了脂肪酰基胱氨酸对石蜡矿物润滑油生物降解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观察石蜡油降解过程中微生物菌体形态变化分析了添加剂促进润滑油生物降解的机理.结果表明:脂肪酰基胱氨酸能显著地提高石蜡基础油的生物降解性能,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抗磨性能.试验菌种B1502在不含添加剂的石蜡油培养液中12 h即有芽孢形成,48 h菌体全部转变为芽孢;在含添加剂的石蜡油培养液中,试验菌种168 h始终保持营养体的形态,未观察到芽孢形成.添加剂促进石蜡油生物降解的作用机理是为降解润滑油的微生物提供前期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以维持其旺盛的生长状态,使中后期石蜡油分解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水平或活性增加,起到促进石蜡油生物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用作润滑油添加剂都具有良好的极压减摩抗磨性能和高的热稳定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能够满足现代机械设备和环境方面日趋苛刻的实用要求。因此,近10年来,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推动其更快发展,对几种类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用作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发展现状作了概述与讨论,从含氮杂环衍生物添加剂的种类和分子结构着眼,重点阐述了它们的摩擦学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杂环母核和取代基中硫、磷、硼、氯等元素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减摩抗磨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这个领域今后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200SN矿物基础油中,用原位合成法、复分解法以及微波辅助合成法分别合成了月桂酸铅、油酸铅、环烷酸铅、硬脂酸铅和烷基水杨酸铅,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在高速低负荷及低速高负荷两组试验条件下评价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羧酸铅的油溶性、抗磨减摩性能以及抗极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其摩擦学性能与羧基结构密切相关,环烷酸铅和烷基水杨酸铅的油溶性最好;月桂酸铅的抗磨性能和抗极压性能最好,油酸铅的减摩性能最好。通过对铅盐分子结构及相应钢球磨斑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铅盐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摩擦过程中有机铅盐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定强度的吸附膜以及部分吸附膜转化为铅氧化物膜的摩擦化学反应。铅盐烷基链结构的不同使其在摩擦副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不同,从而影响润滑油膜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并进而产生摩擦学性能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MQ-12型四球试验机和SRV磨损试验机对某些含不同取代基的二苯醚型化合物的极压抗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对二苯醚型化合物的极压抗磨性能都有重要的影响,2-硝基4-三氟甲基2′,4′-二氯代二苯醚有比较好的四球磨损性能,而3-三氟甲基4′-硝基二苯醚有良好的SRV极压性能,硫代磷酰胺基取代的二苯醚具有很好的极压和抗磨作用。作者指出,将含S、P、O、N不同元素的基团适当组合在同一添加剂分子中,能够控制添加剂分子与金属表面的化学反应,不使任何一个键过于活泼,因而能够抑制极压添加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UMT-2型微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4种纳米颗粒LaF3、Ag、SiO2 及Al2O3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的接触电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由此监测摩擦副表面的成膜状况;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4种纳米添加剂润滑下磨损表面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并结合接触电阻测试结果分析纳米油润滑添加剂的润滑机理.结果表明:接触电阻测试能够适时监测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的成膜过程,4种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均能够在磨损表面沉积成膜,其在试验过程中的化学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但4种纳米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的成膜性能不同,Ag和LaF3在摩擦过程中的沉积速率、沉积膜厚度及其在摩擦副表面的结合强度优于SiO2和Al2O3.  相似文献   

13.
固-液复合润滑对轴承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GCr15钢的耐磨性和承载能力,采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GCr15钢的表面制备了FeS固体润滑薄膜,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比研究了在基础油及2种含硫极压抗磨添加剂(ZDDP和SO)润滑条件下GCr15钢渗硫前后的摩擦学性能.利用SEM观察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利用XPS分析了磨损表面边界润滑膜化合物的价态及元素随深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摩擦过程中,表面的硫化层会阻碍润滑油中的添加剂与基体之间的作用,当添加剂与基体直接接触时其作用才能发挥.只有当硫化层破坏程度较小时,与添加剂的复合作用效果才较为明显.含硫添加剂与基体之间的反应可以补充硫化层因磨损失去的FeS,体现了显著的复合润滑效果.其中,高活性的硫烯比需要温度催化的ZDDP对硫化层的补充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有机二硫化物极压添加剂结构与润滑性能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Gaussian98量子化学程序包,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及从头算(ab initio)方法,在B3LYP/6-31G和HF/6-31G水平上对12种有机二硫化物的分子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分子轨道指数及与铁原子簇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理论计算;由前线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反应的活性原子和活性键,运用轨道能量近似原则讨论了有机二硫化物与铁原子的作用方式;以前线电子密度、超离域性指数和原子净电荷等参数作为表征有机二硫化物与金属作用强弱的判据,分析了有机二硫化物与铁原子间键合的强弱及反应性大小.结果表明:当有机二硫化物与铁接触时,趋向于发生S-S键和C-S键断裂;随碳链的增长,有机二硫化物的抗磨性能增强,极压性能减弱,与相应的摩擦磨损试验结果一致.所用的量子化学方法在润滑添加剂结构-性能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用以指导润滑添加剂的分子设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设备正日益向高速、重载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因此,如何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器零件的润滑状态,以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已经受到摩擦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基础润滑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是改善其润滑性能的重要方法,而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则是改善其摩擦磨损性能的有效方法。若将这两种方法配合使用,可能获得更好的实用效果,然而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很不深入和系统。基于这种情况,对润滑油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复合效应及其分别与固体润滑剂和表面改性层的协同作用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合介绍与评述,并且提出了当前值得重视的一些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 3种含硫硼酸酯 ,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含硫硼酸酯、磷酸三甲酚酯及其复合添加剂对菜籽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剂结构、组成与其摩擦学性能的关系 ,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和元素化学状态 .结果表明 :合成的含硫硼酸酯在一定浓度范围可以改善菜籽油的抗磨性能 ;所考察的添加剂在适当的添加量下均可提高菜籽油的承载能力和抗磨性能 ,但减摩效果不显著 ;含上述添加剂的菜籽油在摩擦过程中发生摩擦化学反应 ,生成由菜籽油甘油酯和添加剂摩擦化学反应产物组成的边界润滑膜 ,从而改善菜籽油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空间机械的摩擦学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锦芬 《摩擦学学报》1992,12(2):180-187
本文对空间机械的摩擦学设计进行了探讨,指出要确保空间机械工作的可靠性,就应当根据摩擦学知识在进行空间机械摩擦副结构、强度及动力学设计的同时,合理地选择润滑方式和润滑材料。作者认为,系统地积累空间摩擦学基础知识和各类润滑材科的基本性能数据,以及建立材科的基本性能与实际应用性能之间的数学关系式,都是进行空间机械摩擦学设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并且提出应当根据摩擦副的使用环境和操作条件选择润滑方式利润滑材料,以及根据润滑材科的性能确定摩擦副的结构、强度和动力学设计的摩擦学设计之方法与步骤。 作者在举例说明对空间机械进行摩擦学设计的重要性后强调指出,为了提高我国空间机械的设计水平,应当加强研究部门与设计部门的密切合作,加速建立以材料之基本性能为基础的摩擦学数据库,并逐步建立空间机械摩擦学设计方面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品的质量是决定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改进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并开发其复配技术则是提高油品质量的关键,硫化烯烃和二正丁基亚磷酸酯化为极压抗磨减摩添加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S-P型齿轮油中,两者者复配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也有一些研究报道,但还未见有关其协同作用机理方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发表,因此,利用HQ-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这两常用的典型添加剂复配体系的润滑性能,并用微观分  相似文献   

19.
微池润滑刀具干切削过程中的减摩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前刀面月牙洼磨损区域加工装填MoS2固体润滑剂的微孔产生\"微池效应\"来改善刀具的摩擦学特性,制备了YG8微池润滑刀具.以该微池刀具对45#钢进行干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微池刀具与普通的YG8刀具相比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切削力明显减小,前刀面摩擦系数显著降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对微池刀具前刀面观察研究,分析了刀具自润滑机理:微池刀具前刀面小孔中的润滑剂受热膨胀及切屑摩擦挤压作用析出,在前刀面表面拖覆形成固体润滑层,直接渗入到刀屑接触区域,从而起到减摩润滑作用,改善刀具基体减摩抗磨性能.润滑膜层在切削加工中是一个润滑膜形成、磨损、再形成的循环过程,微池润滑刀具在微孔完全磨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始终具有自润滑效果.  相似文献   

20.
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菜籽油中引入磷和氮,合成了2种新型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添加剂,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其主要官能团进行了鉴定,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其在菜籽油中的抗磨性能与极压性能,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磨斑表面的形貌。同时通过对磨痕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探讨了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润滑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类磷氮化改性菜籽油添加剂能明显改善菜籽油的抗磨和减摩性能;其润滑作用机理是由于长链菜籽油分子的载体作用、磷和氮的高反应活性以及三者的协同作用与磨擦金属表面形成了一层高强度的吸附膜和(或)摩擦化学反应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