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植被类型及百万分之一植被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典型,因它位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但由于人类的长期活动以及生境的复杂,使浙江省的自然植被除常绿阔叶林外,还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灌草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等类型.浙江省的人工植被,分草本栽培植被和木本栽培植被两大类,其下再分出各种作物的组合型.对植被图的编制,作者避免了图斑细碎复杂的情况而将占地面积小而又较为相似的诸群落,加以综合,使图斑较清楚,易于阅读.  相似文献   

2.
庐山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维管束植物2 000余种,组成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亚热带竹林、灌丛和山地草甸等植被类型。但九江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废气的排放,将对庐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浙江省水平分布的现状森林植被分常绿阔叶林(以红楠林;甜槠、木荷林;细柄蕈树、青冈、红楠林为代表),常绿,落叶阔叶林(以青冈,麻栎林;苦槠,枫香林;石栎,化香林为代表)及落叶阔叶林(以化香,黄连木、麻栎林;白栎,短柄枹林,枫杨林为代表)并以西天目山,括苍山及龙泉风阳山的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为例,说明浙江省的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布. 最后提出,植被的分布,因受人为及小环境的多种因子的影响,不能机械地以当地的大气候条件,作出绝对的界限划分的见解,以及恢复浙江山地植被的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组成植被种类的生活型谱和叶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地区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的本区植被,在群落的外貌特征上与暖温带更接近,体现了更多的北亚热带阔叶混交林的性质.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分析,发现次生群落在体现强烈的次生性质的同时,也反映了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某些特征.笔者认为:作为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类型的本区植被,因具有更多的阔叶混交林的性质,宜归属于北亚热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枫香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枫香林被隶属于落叶阔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个植被型中。但是作为落叶阔叶林,它却不存在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作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它的主要分布区又不在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而是广泛分布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枫香属(Liquidambar)在中国有3种,组成森林的是权香树(L.formosana)与缺萼枫香(L.acalycina),而以前一种分布较为普遍.极普林的种类组成复杂,共有植物达百种以上,其中乔木就有20多种;在结构上明显的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枫香林分布于北美和东亚。在东亚除中国外,尚见于朝鲜南部、日本、越南北部和老挝,它被认为是第三纪森林群落的残遗。  相似文献   

6.
大岗山位于江西省西部,罗霄山脉北端,属武功山的支脉。境内植物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且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性质。本区植被主要类型有:Ⅰ常绿阔叶林。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针叶林。Ⅴ竹林。Ⅵ山地苔藓矮林。Ⅶ山地草甸等。顶极植被为常绿  相似文献   

7.
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各类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受人为干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多样性差异的原因和干扰的后果.结果显示:(1)在研究区域内,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较高;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一般;人工抚育的竹林多样性最低.(2)从垂直结构上看,除落叶阔叶林外,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小的顺序为:灌木层> 乔木层>草本层,符合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特点.(3)从不同干扰方式影响后果的角度看,公路干扰方式下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是最高的,而茶园干扰方式下最低.(4)人为干扰可能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产生减少或增加两种变化,前者是因为干扰后引起的生境变化和片段化会使物种丰富度降低,后者是因为干扰使得群落的环境(尤其是光照和湿度)发生的变化,群落中出现大量阳生、旱生植物,以致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 井岗山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具有区系成分丰富,珍稀植物(?)多,地理环境复杂,群落类型多样,生态分异较明显等特点。因此,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意义。本文拟对井岗山常绿阔叶林的八个典型群丛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群丛编号及名称  相似文献   

9.
选取浙江省低海拔地区的16个次生林样地并调查其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通过观察群落外貌,结合数量分类方法(TWINSPAN)和排序方法(DCA),将这些样地划分为4种演替阶段的森林类型(马尾松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演替早期常绿阔叶林,演替中期常绿阔叶林).分析了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功能群结构组成变化.结果显示:(1) 适度择伐进入采伐期的马尾松可加速整个群落向常绿阔叶林演替;(2) 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现增加趋势;(3) 按生活型、生长型、叶的生活期和对光的耐受性这4种功能群划分,所有样地分别以小高位芽植物和中高位芽植物、乔木和灌木或小乔木、常绿植物和耐阴植物占优;(4) 随着演替的进行,功能群结构比例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是矮高位芽植物,先降后升的为小高位芽植物,呈现先升后降的为大高位芽植物、灌木、乔木、小乔木、常绿植物、阴性植物呈现上升趋势,落叶植物和阳性植物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高位芽植物、灌木或小乔木、耐阴植物则维持相对恒定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武山铜矿位于江西省北部,北纬29°44′—29°46′,东经115°37′—115°41′。矿区总面积1523163平方米。矿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其中高等植物有121科,蕨类植物16种,种子植物386种。主要植被类型有8个群系纲,包括27个群系和30多个群丛,顶极群落是常绿阔叶林。植被与环境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1.
策勒绿洲植被生态规划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对植被现状及绿洲与绿洲-沙漠交错带存在的问题,结合不同时期的卫星图像,绘制了植被现状图,分析了不同生境中的植被和土壤样品中的N、P、K,有机质,水分含量及pH值,针对不同景观植被破坏、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从景观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角度,与本地区实际情况,林业、种植业和农牧业区划材料和策勒县国民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材料(1986 ̄2000)等的内容相结合,对策勒绿洲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按这个基  相似文献   

12.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成白颈长尾雉阔叶林型栖息地的相干被乔木层主要村种为壳斗科植物,灌木层植物以山茶科、禾本科和樟科等科的种类为主,草本层植物以蕨类、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在针阔混交林型栖息地,壳斗科植物仍占矫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当比例,但针叶树种的比例明显上升,该类型栖息地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组成特征与阔叶林型栖息地相似,在针叶林型栖息地中,乔木层的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福建柏和圆柏等,并有较多的阔叶灌木树种构成灌木层,草本层中以蕨类为主,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乔木层盖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FVC和DEM对中国新疆南部植被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覆盖度指数FVC(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是从植被归一化指数中演化出来的反映植被盖度的指数,是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水文模型中的重要变量.本文通过该指数结合地貌特征对中国新疆南部植被进行了分类.首先按数字地面高程将整个研究区分为三个子研究区:(1)低海拔平原荒漠、丘陵区,海拔高度≤2000m,主要植被为绿洲、平原荒漠类植被;(2)亚高山、中低山地地区,海拔高度在2000~3900m,主要植被为森林、亚高山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荒漠;(3)高山区,海拔高度>3900m,主要植被高山垫状植被、高寒荒漠.然后对每一个子区的植被进行独立的分类.由于每一个子区的种类相对于整个区域种类减少,且具有特殊性,使分类方法从考虑研究区所有对象之间的均衡变为仅考虑每个子研究区内相对特殊的植被,分类条件放宽,再加之FVC指数的特点使得分类精度提高.在对三个子研究区进行相对独立的分类之后,再利用GIS方法,将三个子研究区合并为整体的分类图,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植被分类.  相似文献   

14.
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回归分析支持下的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2~2000年19年序列时间的FVC数据,以年单位作为自变量,将每个像元的FVC值作为因变量,利用线性回归理论来分析中国西部地区的植被变化状况,同时.讨论了对回归方程的F检验和t检验的结果和意义.通过以上工作认为:将具有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信息对时间进行回归分析后,所得到的结果比简单的差值分析的结果稳定,而且回归方程充分利用了所有的图像信息,并且具有延伸预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植被护坡中植物根系的阻裂增强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复合材料的角度对植物根系的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将含根系的岩土体看成一特殊的复合材料,其中岩土体为基体相材料,根系为增强相材料,根系犹如纤维,将对根土复合体起到阻裂增强作用.并运用能量原理对根系的阻裂增强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根土复合体中某点的抗剪强度增量的计算公式及该点处根系的抗拔力和最大拔出长度的计算公式,得出某点抗剪强度增量主要与该点处根的面积比、面密度、长径比、抗拉强度、根士间的黏聚力及摩擦系数有关,及如果根系深入某点以下锚同段长度大于该点处的最大拔出长度,根系将被拉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山区的现状次生植被是在亚热带北部季风气候与人类干扰的综合作用下孕育的较为特殊的植被类型。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上具有较强的过渡性质,反映了南北植物区系交汇的基本特点;植物区系的现状地理分布组合特征,在显示现状植被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质的同时,体现了更为强烈的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我们采用标志重捕方法从2003到2004年11月,对栖息在野花带的普通田鼠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年中种群密度夏季最大分别达到410个体/ha和641个体/ha,春季最少分别达到166个体/ha和153个体/ha,从7月份开始增长,8月份种群密度减少并在11月份开始重新增长.种群中雌性个体数量比较多,雌性在种群中的居留时间比较长同时存活率比雄性高,这种现象导致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种群周转率比较高,在两个捕鼠期间种群中的80%个体被更新,这表明普通田鼠在野花带中的活动非常活跃,不断与周围的其它种群进行交流,提高种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种群中雌雄个体的领域之间没有年间变化,它们的活动领域比较小,领域长度2003年平均为11米,最长为37.5米,2004年平均为13米,最长为52米.本研究中我们没有找到环境因素和种群数量动态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