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朱贤方 Lim.  LC 《物理》1998,27(1):37-40,47
文章综述的内容为:(1)物理汽相沉积(PVD)薄膜的微结构;(2)PVCD薄膜的内应力;(3)膜的微结构和内应力的关系,着重介绍制备参数对结构、内应力和再会得之间的主要联系的影响,提出了确立两者的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优化微结构和内应力的一个途径--梯度膜。  相似文献   

2.
微波ECR等离子体辅助物理汽相沉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兆杏  盛艳亚 《物理》1990,19(8):497-499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ECR)能够在低气压下产生高密度、高电离度的等离子休.这种等离子体是离子镀最合适的等离子体源,可广泛地应用于等离子体沉积薄膜和表面处理的新工艺,生产高质量的各种金属薄膜、氮化物膜,碳化物膜、氧化物膜、硅化物膜及其他化合物膜.本文着重介绍微波ECK等离子体辅助物理汽相沉积(ECRPPVD)技术.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钒氧酞菁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福龙  顾冬红 《光学学报》1997,17(10):450-1456
研究了四丙基取代钒氧酞菁(Pr4VOPc)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光谱。Pr4VOPc分子在不同介质中的吸收光谱差别很大:在稀溶液中以分子的单体吸收为主(λmax=707nm),在浓溶液和PMMA薄膜中由于形成平行排列结构的二聚体而使分子单体的吸收峰发生蓝移(λmax=660nm),在蒸发膜中则由于形成斜交结构的二聚体使得分子单体的吸收峰发生分裂形成红移和蓝移峰(λmax=720nm,660nm),在溶液沉积的固态薄膜中由于形成结晶相I而表现出强烈的近红外吸收(λmax=826.9nm)。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四个丙基的引入加大了VOPc分子的空间位阻效应。通过热处理或溶剂蒸汽处理,可以使Pr4VOPc蒸发膜转变成具有强近红外吸收的结晶相I;而只有通过溶剂蒸汽处理才能使PMMA介质中的Pr4VOPc转变成结晶相II。  相似文献   

4.
溶剂处理对Pr4VOPc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福龙  朱从善 《光学学报》1995,15(12):712-1716
制备了Pr4VOPc染料掺掺杂的聚合物PMMA(DIP)薄膜。Pr4VOPc在染料掺杂聚合物薄膜形成阶段形成玻璃态Ⅰ,经有机溶剂蒸汽处理后,Pr4VOPc形成了热力学更稳定的相Ⅱ。  相似文献   

5.
改建CVD系统制备金刚石薄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一台常规的真空镀膜机改建为化学气相沉积(CVD)系统,并用以制备了金刚石薄膜,讨论了用CVD方法制备金刚石膜作了一个新的现代化物理学实验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GaN外延薄膜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学华 《物理》1999,28(1):44-51
综述了高质量GaN外延薄膜的生长研究工作的最新重要进展.主要采用的新工艺为:在较低温度下生长GaN缓冲层后再高温生长GaN外延薄膜,双气流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OCVD),以及用开有窗口的SiO2膜截断穿过位错后横向覆盖外延生长(epitaxialylateralovergrowth).X射线衍射和高分辨电镜研究证实,上述工艺使GaN外延薄膜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利用这种薄膜研制成的蓝色激光管即将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7.
王晶  韩冰 《低温物理学报》1998,20(6):401-405
我们在STO台阶基片上,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和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出YBCO外延超导薄膜,采用普通的光刻技术得到DCSQUID图形.器件的IV曲线具有RSJ模型描述的上翘特征;三角波调制幅度峰峰值大于4μV,磁场灵敏度优于1pT/Hz(白噪声区);9个不同基片上的样品磁通锁定的成品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8.
铁电薄膜底电极对薄膜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电极材料(Pt/Ti)对铁电PLZT(7.5/65/35)陶瓷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认为在Pt层厚度一定时,Ti层的厚度对铁电薄膜的结构和性能有显著影响.当Ti层过厚或过薄时,铁电薄膜的结构较差;而当Ti层的厚度适中时,则铁电薄膜的显向下微结构均匀,电性能较好,典型的剩余极化强度和矫顽场分别为27.8μC·cm-2和65.1kV·cm-1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高TcBOLOMETER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给出了高Tc超导红外探测器的理论分析;器件设计。并报道了用GdBa2Cu3O7-x薄膜制备的红外探测器的实验结果。得到的最好结果是噪声等效功率NEP(500,10,1)=1.4×10^-11WHz^-1/2;探测率D^*(500,10,1)4.2×10^9cmHz^1/2W^-1;响应度Rv=1065V/W。  相似文献   

10.
将荧光探针1-苯胺基萘-8-磺酸盐(ANS)加入到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组成分别为FVP=0.84;0.74;0.70;0.55(以乙烯基吡咯烷酮结构单元的分子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VP-VAC共聚物对AN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效应与共聚物中乙烯基吡咯烷酮在逻节中的比例有关,其组成为FVP=0.55的共聚物对ANS水溶液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相对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富力文 《物理》1989,18(3):167-168
本文叙述了电子回旋共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ECRPCVD)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ECRPCV D由放电室、淀积室、微波系统、磁场线圈、气路与真空系统组成.处于放电室的等离子体在磁场中做回旋运动,使电子的回旋运动频率与微波频率相同;处于回旋共振条件下的电子有效地吸收微波功率而获得高的能量,从而产生高活性和高密度的等离子体.电离度大于10%,电子密度为1013cm3.ECRPCVD可在低的气体流量、衬底不加热的情况下高速淀积高质量薄膜.以该技术淀积的Si,N4,SiO2薄膜可分别与高温CVD的Si3N4高温热氧化的SiO2相比拟.ECRPCVD淀积a-Si:H淀积速率为通常CVD的20倍,而性能与射频CVD淀积的a-Si:H相当.ECRPCVD 已成功用于淀积多种薄膜。  相似文献   

12.
CCD探测器在可擦除光存储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利用CCD作为光探测器采集和测量可擦除光存储实验中连续变化的衍射信号,对用CCD进行实时动态信号的测量原理和特点做了探讨,并设计了一套CCD探测装置用于采集、显示和分析甲基红偶氮染料掺杂的聚乙烯醇(MR/PVA)和酸化甲基红偶氮染料掺杂的聚乙烯醇(AMR/PVA)薄膜材料的光存储数据该装置操作简单,结果直观,具有较高的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适于动态光信号测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光诱导激励化学反应气氛淀积成固态薄膜,是近些年来在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薄膜生长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光-CV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性,以及用该技术淀积各种类型金属薄膜、半导体薄膜、绝缘性薄膜以及ш-v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介绍了光-CVD技术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硅器件微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应用,用光-CVD技术在低到~200℃温度下已成功地制备出~100nm厚的薄层外延单晶硅膜.  相似文献   

14.
王茂祥 《物理》1998,27(7):426-428,422
通过对真空蒸发、磁控溅射、多弧离子镀等一些典型物理气相沉积法(PVD)的介绍,阐述了它在建筑装饰材料这一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对装饰材料常用的膜系及其制备特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新型物理喷束淀积技术制备富勒烯薄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德嵘  柯国庆 《光学学报》1996,16(6):83-786
建立了一套新型物理喷束淀积装置,并且成功地进行了薄膜制备工作,所制备的薄膜包括C60,C70,PVK,PVK/C60等薄膜,并测量了物理喷束淀积技术制备得的C60薄膜,PVK/C60混合膜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时间分辨率荧光光谱,与C60等薄膜的高真空蒸发膜的相应光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物理喷束淀积可以制备具有很好质量的高抗光损伤薄膜,薄膜的荧光衰减特性与蒸发膜有很大差别。采用该法制备的PVK/  相似文献   

16.
利用GelfandDickey算子的分解导出了GKdV方程的n个BcklundDarboux(BD)变换及对应的对称的精确形式.这一结果推广了Lou等最近关于KdV,KadomtsevPetviashvilli(KP)等方程的BD变换同非局所对称性的结果.作为副产品同时给出GeneralizedKdV方程的行列式形式解.PACC:0340K1 引言BcklundDarboux(BD)变换是(偏)微分方程的一种对称变换,能连接同一方程的不同解或不同方程间的解,其最大用途是可以直接构造…  相似文献   

17.
在活塞圆筒式P~V关系测量装置上,研究了KH_2PO_4(KDP)和(CH_3NHCH_2CO-OH)_3CaCI_2[Tris-sarcosinecalciumchloride(TSCC)]在室温下、4.5GPa内的p~V关系。实验结果表明:KDP在2.1GPa左右有一个相变;TSCC在0.8GPa和3.2GPa左右各有一个相变。本工作还给出了它们在相变前后的状态方程,以及它们的格临爱森参数γO、体积模量B_o和B_o的压力导数B_o。  相似文献   

18.
应用XPS,UPS,LEED和TD研究了CO和H2在Pd(110)上在室温下的吸附与并吸附。CO在Pd(110)上随暴露量增加至饱和,吸附位由β1态向β2态变化,相应的XPSC(1s)峰由285.3eV向高结合能方向位移至285.7eV。  相似文献   

19.
PUSHINGTHEENVELOPEINRAMANSPECTROSCOPYG.D.Pitt(UniversityofLeedsandRenishawplcU.K)NewtechniqueshavebeendevelopedforUVRamanmicr...  相似文献   

20.
将荧光探针1-苯胺基萘-8-磺酸盐(ANS)加入到乙烯基吡咯烷酮(VP)-醋酸乙烯酯(VAC)共聚物溶液中,共聚物组成分别为FVP=0.84;0.74;0.70;0.55(以乙烯基吡咯烷酮结构单元的分子数表示)。实验结果表明:VP-VAC共聚物对ANS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强效应与共聚物中乙烯基毗咯烷酮在链节中的比例有关,其组成为FVP=0.55的共聚物对ANS水溶液有显著的荧光增强效应,相对荧光强度比PVP均聚物大一倍,而其他组成的共聚物/ANS溶液的相对荧光强度只与溶液中VP结构单元的含量有关。这种现象说明接近等分子比的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与ANS分子间形成的过渡态结构有利于能量转移,能产生较高的量子收率,可作为电子转移反应能量转移介质。在生化反应中,可模拟酶反应机理,因而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