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乌拉泊水库区两个钻孔的孢粉分析结果,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古气候因子,对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要素进行测算,并探讨了气温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北疆巴里坤湖500年来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0年环境变化的过程与特征涉及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变化机制和趋向等问题,研究本题目的在于寻求预测环境变化的途径,恢复和重建500年来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这对探索人类近代环境演变的因素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选用了内陆封闭湖泊湖滨浅滩60cm剖面进行了多种气候标志的综合研究和~(210)Pb及年轮相结合的短年代学研究,并经计算机处理成图。证明了新疆内陆干旱区500年的气候变化以冷湿与暖干交替变化为主,并认为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上升导致由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被西风气候所代替,是形成新疆内陆西风带气候型主要原因。又从各种气候参数的斜率变化证明新疆气候是向着持续干旱方向发展的,并得知10年来可能趋向降水普遍减少更干暖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物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孢粉及化学元素含量的研究,揭示了近12000aB.P.以来古气候与不文状况的变化过程与特征,其气候的演化特征与新疆地区地质记录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表现为冷与相对湿润,暖与相对干亓的水热配置关系,提示了本地区近12000aB.P.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冷暖变化,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500 ̄11000a、9400a、7500a、3000a和2  相似文献   

4.
根据南疆博斯腾湖湖相沉积物碳酸盐稳定同位素、孢粉及化学元素含量的研究,揭示了近12000 aB.P.以来古气候与古水文状况的变化过程与特征,其气候的演化特征与新疆地区地质记录基本一致,具有明显的西风型环境演变特征,表现为冷与相对湿润、暖与相对干旱的水热配置关系.揭示了本地区近12000 a B.P.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冷暖变化,其中暖峰主要出现于11 500~11 000 a、9 400 a、7 500 a、3 000 a和2 000 aB.P.,气候特征以干暖为主,湖泊水文特征总体表现为盐度增加,水位下降,湖面缩小;而冷峰主要出现于11 000~10 000 a、8 800 a、5 000 a、3 300 a和1 500 aB.P.,主要表现为湿润程度有所改善,相应地,湖泊膨胀淡化,湖面上升.而在7 000~5 000 aB.P.期间出现的相对暖湿的环境特征可能是全新世大暖期暖湿的气候特征的反映,可能与此时西南夏季风势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威胁着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监测土壤盐渍化动态,掌握盐渍化土壤的分布规律,探索盐渍化的发生发展机理,总结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方法,对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盐渍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在中外关于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的主要方法,为土壤盐渍化监测、预报和调控的方法与理论提供了补充,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了今后面向区域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开展的四个领域的研究,为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2020年5月底至8月初在西北太平洋海域(41°11′24″—48°06′09″N,162°15′52″—169°34′09″E)进行了27个站位的浮游动物大面积调查,共鉴定出6个门类,28个浮游动物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为66.61 ind·m-3.该海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为桡足类中的新哲水蚤(Neocalanus plumchrus)和太平洋哲水蚤(Calanus pacificus),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8.9%和92.6%.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降低的趋势,多样性指数高值区主要位于调查海域中东部和东南部.浮游动物群落丰度与环境中叶绿素a (Chla)、PO43-、Si O32-具有正相关性,与温度和盐度具有负相关性.研究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与水文环境特征契合度较高,其中温度、盐度及营养盐的分布差异是构成浮游动物空间格局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龙塘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结果 ,扼要报道了本区系现知的 1356种 (不包括种下等级 113亚种或变种、变型 ) ,分隶 144科 687属;对科、属的性质及分布区类型作了分析 ,表明本区系以温带性成分为主 ,也兼有相当的热带性成分 ,具有亚 热带特性;介绍了本区系世界单种属 38属 ,在中国为单种属的有 39属 ,分布于该地区的中国特有属 19属;珍贵植物 36种及列入中国珍稀保护植物 20种.通过与邻近山地植物区系比较分析 ,表明本区植物区系与西天目山、黄山、庐山的关系最为密切 ,显示出该区具有典型的华东植物区系的特征 .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西部新疆干旱区特有的气候一植被特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干旱区进行光合作用植被和非光合作用植被区分和解析,通过对于旱覆被植被灌层结构解析.解决植被区系差异和环境背景干扰问题.并参考国际上GLO-PEM、CEVSA和CASA遥感--生态模型,助生态遥感反演的物理分析,初步构建基于遥感与生态过程的适用于干旱区的光能利用率模型NPP-GPEM.并以新疆陆地生态系统为例,利用AVHRR/NOAA 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和气候资料估算了1981到2000年新疆陆地生态系统Ikm分辨率的年净第一性生产力.同时对之进行了时空变化探测分析.模拟检验结果精度较好,生态系统碳吸收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结果表明,利用干旱区植被生理特征的光能利用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为将NPP-GPEM模型应用到干旱区生态系统研究做了-定的探索.也试图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天池—三工河地区土壤风化程度低,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粘粒—SiO_2/Al_2O_33.84—4.55,各土类差别不大,R_2O_3沿剖面无明显移动。各土类腐殖质组成性质垂直变化明显。本区山体高大,土壤垂直分布完整,在天山北坡有代表性,并具温带荒漠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位于西天山汗吉尕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喇嘛苏外围铜矿床是该区内新发现最大的铜矿床,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为同源岩浆演化形成,且花岗闪长斑岩可能为晚期产物.本区成矿岩体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富集Sr、K、Rb、Th,亏损Ta、Nb、P、Ti,Rb/Sr、Nb/Tb、Rb/Ba、Ba/Th比值明显偏低,轻稀土分异明显,出现较弱Eu负异常,显示源区主要来自下地壳,上地壳泥质沉积物混染作用较弱,且俯冲作用下洋壳的贡献较少.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典型的偏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暗示形成于碰撞前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结合区域成矿背景,推测本区成矿岩体是在洋壳俯冲作用下交代上覆楔形地幔,诱发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可能与晚古生代赛里木微陆块北缘准噶尔洋持续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东疆北部地区小冰期环境特征的湖相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疆东疆北部巴里坤湖湖相沉积的孢粉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处理数据,恢复了巴里坤地区近500年来的环境演变序列。广泛的区域性对比表明,所获结果具较高可信度,故本文不但获得了在新疆地区由湖相沉积所揭示的小冰期以来的环境演变信息,另一方面丰富了本地区短时代环境演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难熔元素硼、铬、钼和硅在石墨炉电热蒸发进样──ICP-AES中的蒸发行为,探讨了以聚四氟乙烯为氟化剂改善难熔元素蒸发的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影响难熔元素氟化蒸发的因素,提出了难熔元素的蒸发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环境学角度,详细论述了鉴湖区域环境中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和主要理化特性;并首次对该区域土壤中有害性重金属元素的现状作了评述,进而提出了合理利用本区域土壤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带性土壤腐殖质组成,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地带性土壤有机物质累积作用类型,腐殖质组成、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本研究以千岛湖地区大陆35个样方和29个不同大小和隔离度的陆桥岛屿次生马尾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陆马尾松林土壤厚度显著高于岛屿,而其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岛屿;大陆土壤的全磷(P)显著低于岛屿,而土壤有效磷(AP)和硝态氮(NO3-N)显著高于岛屿.在片段化的岛屿生境中,土壤C、N、P、NO3-N、AP随与边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隔离度和地形对部分土壤理化因子有影响,而岛屿面积对土壤理化性质无影响.土壤理化因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生境片段化改变了千岛湖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条件,而边缘效应是影响片段化生境中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分析片段化景观中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深化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条件影响的认识,对于片段化森林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北疆艾比湖,巴里坤湖200年来环境变化若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研究艾比湖、巴里坤湖200年来的环境演变序列为主,发现两湖地区环境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突变性和周期性、并发现两湖地区这种突变、周变和灾变存在着相关变化.这对灾害预报有一定的意义.其变化的总特征与北半球相似.呈缓慢变暧趋势,但变化过程存在明显提前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鄱阳湖各县区的主要水资源指标的分析.选择了七个主要评价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鄱阳湖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区水资源承载力处中等偏上水平.进一步开发仍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主成分分析法用于土壤样品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江西省南丰县南丰蜜桔种植区和非种植区土壤中锰、铜、锌、钴、镍5种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上述土壤样品的酸度;用灼烧法测定其中有机物质的含量;用干燥法测定自然水的含量。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所测得的土壤样品的8个变量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蜜桔种植区和非种植区的样品能得到较好的分离识别,证明南丰蜜桔的质量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有机物质的含量以及土壤的酸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