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2006,35(9):I0001-I0004
于敏院士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我国核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在原子核理论、辐射流体力学、等离子体理论等方面做出的独创性工作,享誉学界。于敏先生为我国国防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在我国自力更生发展战略核武器,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的历史时期,他为我国氢弹研制成功立下了特殊功绩。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后多数带头科学家转移战场的情况下,于敏先生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情操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领导了我国战略核武器现代化的大量研究工作,为加强我国国防,保卫世界和平,坚持奋斗数十年,保证了国防现代化的需求并培养出一大批国防科研人才。于敏先生以他的不朽功绩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为我国物理学工作者树立了一座丰碑。今年8月16日是于敏先生八十岁寿辰,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于敏先生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本刊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协助下,特约请于敏先生的老师、同学和诸多同事、学生撰写了一组纪念文章,连同于敏先生的一组历史照片,出此纪念专集,为他祝寿。敬祝于敏先生生日快乐、全家幸福、身体健康、再立新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1):I0001-I0002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3):I0001-I0002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  相似文献   

5.
《物理通报》2005,(9):1-3
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惟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7.
<正>于敏院士是当代中国杰出的科学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近代物理所(1956年改为原子能研究所,即现在原子能研究院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1961年调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核武器的研制。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氢弹原理爆炸试验成功仅用了两年零两个月,那是我国核武器发展最为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敏是中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倡导、推动我国高科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  相似文献   

9.
朱祖良 《物理》2006,35(9):764-766
从1960年底开始,于敏积极投身我国氢弹原理探索研究,四十多年来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殚精竭虑、奋斗不息,建立了卓尔不凡的功勋,1965年在我院理论部兵分几路全面探索氢弹理论方案的基础上,于敏带领一批科研人员赴上海,利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J501计算机,对加强型原子弹深入开展了大量系统的计算和物理粗估工作,细致地进行分析,逐步找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所在。接着以原子弹引爆氢弹为新的原理方案,分解物理过程,反复计算和分析论证,终于揭开了突破氢弹原理和技术途径的奥秘,经过全院各方面集思广益,密切配合,氢弹理论设计从原理到材料、结构的完整方案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任中国原子能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副所长、我们尊敬的黄祖洽院士于2014年9月7日与世长逝,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深感十分悲痛.黄祖洽院士是为我国原子能事业和战略核武器设计立下不朽功勋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和彭桓武先生一起奠定了我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11.
陈式刚     
浙江省温江市人,1935年11月生,汉族,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学家。历任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物理学部院士。陈院士40多年来一直潜心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和核武器理论研究与设计。是我国混沌研究的主要开拓研究者之一,在映象混沌、符号动力学、混沌控制与同步等方向上的研究都获得了多项创见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核武器的成功研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它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对巩固我国的大国地位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武器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中国核武器发展的辉煌历程是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集体成就,然而谁也无法否认杰出科学家在武器物理关键技术突破中所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于敏先生就是我国从事核武器事业的璀璨科学家群体中最为突出的代表之一,是我国核武器研究与国防高科技发展中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和技术核心,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当之无愧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大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物理通报》2005,(9):1-8
编者按:作为2005世界物理年一项重要活动,中国物理学会、清华大学和中科院于2005年6月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了"彭桓武先生从事物理工作七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宣读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院士、朱光亚院士、杜祥琬院士、于敏院士、黄祖洽院士、何祚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以自己亲身的经历称颂彭桓武先生在开创我国理论物理、核理论研究领域,成功地解决"两弹一星"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培养高层科技人才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用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科学事业和人格塑造两个方面竖起了高大的丰碑.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吴岳良副所长、北京应用物理及计算数学研究所朱少平所长、云南大学陈世波副校长也在会上先后发言.九十高龄的彭桓武院士还在会上做了题为<广义相对论--一个富于刺激性的理论>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最新的前沿研究,彭先生的报告使与会者感到极度振奋.为使大家了解这位物理学大师卓著成就和崇高的精神,现将路甬祥院长的贺信,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与何祚庥院士的讲话摘要发表如下(周光召、于敏、黄祖洽、何祚庥院士的讲话均经本人审核,彭桓武先生还对全组文稿作了审定).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日,是黄祖洽院士的八十寿辰,黄先生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祖国的核事业,在原子核反应堆理论,核武器设计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我们在此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幸福、长寿!黄祖洽院士如何以其敏捷的思维、孜孜的追求、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信和独到的治学精神,由普通的学子成长为一位知名科学家,已有文章介绍;黄祖洽院士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巨大贡献,已有文章给了很高评价。我们都是黄先生的学生,谨以他领导下在原子能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前身)多年研究工作的亲身经历写下此文以表达我们的敬意和祝贺。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2日是我们的老所长和现任名誉所长黄祖洽院士的75岁生日,我和中国物理学界的朋友们一道向这位著名的核物理和理论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和设计的功臣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6.
朱少平 《物理》2006,35(9):771-772
第一次见到于敏先生是1982年9月,那时我刚到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于先生是所长.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那时候当面向于敏先生请教的机会不多,但认认真真拜读过于敏先生写的一本内部讲义.很为于先生的学识折服,因为在讲义中于先生易懂且严密地论述了一些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后来又读过于敏先生写的另一本内部讲义《等离子体动力学理论》,更加深了对于先生学术造诣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50年前,程开甲院士领导开拓了我国的核试验事业并创建了核试验基地研究所。1962年朱光亚院士提出,鉴于2年后就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研制工作十分紧张,建议成立专门的研究所从事核试验的准备工作,减少核武器研究单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8.
祝贺黄祖洽院士70华诞丁鄂江(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北京100875)黄祖洽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和核物理专家,他所研究的领域覆盖了分子物理、中子输运理论和统计物理的许多方面,他曾参加了核武器的设计和研制,核反应堆的理论研究和建造,以及与我国...  相似文献   

19.
贺信     
<正>尊敬的周光召院士:喜逢先生九秩寿诞,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您是蜚声海内外的物理学家,致力于理论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核武器理论研究方面,您为中国第一颗原子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大学物理》2015,(2):1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氢弹研制的探路先锋和我国核武器物理问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祖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在上世纪50年代黄祖洽先生领导并参与了我国核潜艇用反应堆的初步理论设计,组织领导了多种类型反应堆的理论探索,培养了我国第一代反应堆理论人才.他是中国核反应堆理论和设计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黄祖洽先生与我国最有才能的一批物理学家一起,日夜攻关,为我国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