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微米碳酸钙的结构表征和热分解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棕榈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有机表面改性, 运用SEM﹑TEM、XRD、FTIR 及TG-DTG 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表征, 并与微米碳酸钙的微晶结构及热分解特性进行比较. FTIR 分析结果确证了棕榈酸与纳米碳酸钙表面是以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 粒子表面存在羧基等有机官能团的红外吸收特征. 对比研究发现, 碳酸钙微晶纳米化后, 其红外V3特征吸收峰出现约35 cm-1 的蓝移现象, 并且明显窄化. 初步解释了纳米碳酸钙红外吸收峰蓝移的原因, 认为尺寸效应和晶体场效应是影响纳米碳酸钙红外光谱特征的主要因素. 微晶结构的变化使得纳米碳酸钙的热分解反应表现出反常特性, 热分解温度较微米碳酸钙下降了40.6 ℃.  相似文献   

2.
二甲基亚胂酸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用水热法合成磁性水铁矿,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BET比表面积分析和磁滞回线分析,结果表明磁性水铁矿纯度较高,比表面积较大,具有较强的磁性。用磁性水铁矿作为吸附剂,考察了二甲基亚胂酸在磁性水铁矿上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二甲基亚胂酸在磁性水铁矿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为0.34g·mg-1·h-1;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采用Zeta电位测定、FT-IR、SEM-EDS和XPS对吸附机理进行分析,表明磁性水铁矿通过配位络合作用和静电作用来吸附二甲基亚胂酸,在吸附过程中磁性水铁矿表面形了成Fe-O-As三元络合物。研究结果为含有二甲基亚胂酸污染物的水体处理和净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涛  蒋晓春 《分析化学》1994,22(7):679-682
为了更方便有效地进行凝聚相有机磷酸酯的红外光谱规律及谱图解析的研究,利用计算机的软,硬技术设计出一套用于微机的光谱辅助分析软件包,功能齐全,操作灵活,可完成多种化合物分类模式检索;可进行多谱图叠加,吸收峰直方图的显示,峰的自动识别及范围确定;可进行差谱分析,谱图显示操作灵活,可进行绘图仪输出,在实际分析应用中有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GC/FTIR)技术,使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分析了一未知进口涂料,对其主要裂解碎片峰进行了定性,进而从特征碎片的产生推出该涂料的成分。并同常规红外光谱差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yGC/FTIR具有简便、快速、全面和无需标样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裂解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剖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山  冯子刚 《色谱》1995,13(4):274-276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PyGC/FTIR)技术,使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分析了一未知进口涂料,对其主要裂解碎片峰进行了定性,进而从特征碎片的产生推出该涂料的成分。并同常规红外光谱差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PyGC/FTIR具有简便、快速、全面和无需标样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2-4/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 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 SO2-4/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 HSO-4螯合结构为SO2-4/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 而弱于HZSM-5. SO2-4/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7.
对介孔SiO2及硫酸根促进的SiO2样品进行了原位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测试,分别建立了硫酸根促进前后的SiO2表面原子簇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吡啶吸附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SO42-/SiO2表面酸性产生的机理.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SO42-/SiO2表面不存在Lewis酸中心,原位红外谱图中表征Lewis酸性的特征峰对应于氢键吸附吡啶的环振动,这种氢键作用因SiO2表面的硫酸根促进而得到加强.HSO4-螯合结构为SO42-/SiO2表面Brφnsted酸中心,其酸强度强于表面磺酸基团修饰的介孔SiO2材料SO3H-MSU,而弱于HZSM-5.SO42-/SiO2的酸催化活性源于其表面的Brφnsted酸性.  相似文献   

8.
大孔磷酸树脂吸收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测定了大孔膦酸树脂对La^3+的吸附容量,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得吸附速率常数K298=7.64×10^-5S^-1,树脂功能基与La^3+的络合比为3:1,用化学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得到大孔膦酸树脂吸附La^3+的基本参数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用分光光度法结合电子计算机,对多组分混合物不经分离进行测定的方法发展较快。在无机多组分体系方面,有以线性规划法分析稀土元素混合物和用矩阵方法分析锰、锌混合物的研究。对有机多组分体系作者曾对三个相互干扰组分: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和咖啡因用线性规划法及坐标轮换法进行紫外光谱计算分析;胡鑫尧等则对此体系作了红外光谱计算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非线性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基于簇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LANL2DZ(metal)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吡啶及α-吡啶基吸附于Pt、Pd、Rh、Ni四种金属表面的红外和拉曼光谱. 通过详细地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验谱图, 提出了以N端吸附的吡啶分子和α-吡啶基这两种表面物种各自存在的谱学判据. 计算结果表明在以上四种金属表面, α-吡啶基的拉曼活性比吡啶的小, 而特征谱峰的红外强度与吡啶相当. 该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是检测金属表面α-吡啶基的有效手段, 也解释了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吡啶吸附在金属表面得出不同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收集的29种皮鞋类黑色鞋底样品进行了测定分析,其中24种样品来自不同品牌或型号,5种样品来自同一品牌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从红外光谱图中可以看出,依据红外光谱图中特征峰的峰数、峰位、峰形可将29个鞋底样品分为3大类.同一大类的部分鞋底样品有着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但在相对峰高比和指纹区中一些弱吸收峰上仍然存在明显差异.同一品牌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鞋底样品红外光谱特征基本一致.这表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是鉴别鞋底材料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案件现场遗留的各种鞋底材料残渣及其擦痕提供种属鉴别及比对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多金属氧酸盐的修饰化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其中多酸的亚胺化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使多酸有机官能化的方法.有机胺能够将其π电子扩展到无机框架,产生较强的d-π相互作用,从而多金属氧酸盐有机胺衍生物和远程有机官能团可以作为构筑单元构建更为复杂的多金属氧酸盐-有机杂化材料.本文综述了作者研究小组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系列Lindqvist型多酸亚胺衍生物的稳定性、成键特征和非线性光学性质,深入探讨该类有机-无机杂化衍生物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葵二酸对纳米ZnO进行有机表面修饰。采用红外光谱(IR)、热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润湿性实验、分散性实验等对表面改性前后的纳米ZnO进行表征。红外光谱、TEM及XPS表明,在纳米ZnO表面包覆有葵二酸的有机层。热分析显示,包覆量约为14.5%。润湿性及分散性实验表明,经葵二酸改性的纳米ZnO的表面性质由亲水变为疏水。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同时测定食用菌中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甜菜碱、砷胆碱6种砷形态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选择5 mmol/L和80 mmol/L(pH 8.0)碳酸铵溶液作为梯度洗脱的流动相,0.50 mol/L乙酸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微波萃取的提取方式进行分析。6种砷形态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0~100μg/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亚砷酸根、砷酸根、一甲基砷酸、二甲基砷酸、砷甜菜碱、砷胆碱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05、0.08、0.07、0.05、0.09μg/L,定量限分别为0.13、0.15、0.20、0.20、0.16、0.28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8.3%~96.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37%~8.98%(n=6)。采用该方法研究市售食用菌中砷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食用菌中砷形态分布种类和含量不同,需综合无机砷和有机砷的含量评估食用菌中砷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胆色素结石的结构和难溶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一系列不同的溶剂对溶解前后的胆色素类结石进行了红外光谱观测,并分别用X射线能谱仪和元素分析仪对无机和有机元素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比较溶解前后的红外光谱、无机和有机元素含量的变化,讨论了胆红素与金属离子的结合方式、色素类结石难溶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成石机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污染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无机砷的污染比较普遍,有机砷的污染情况比较特殊,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JACW)过程中与化学武器接触的土壤往往有机砷的污染比较严重,有时总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十倍.为了查明污染的来源,必须砷的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在总砷含量测定的基础上,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污染土壤砷的形态分析进行了研究,查明了东北某地被JACW污染的土壤中砷化合物的形态,主要含砷化合物为2-氯乙烯胂酸、双(2-氯乙烯基)胂酸、三(2-氯乙烯基)胂、三苯胂、笨胂酸和二苯胂酸等,为这些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7.
大孔膦酸树脂吸附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测定了大孔膦酸树脂对La3 的吸附容量,介质pH、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得吸附速率常数K298=7.64×10-5S-1,树脂功能基与La3 的络合比为3:1,用化学及红外光谱等方法,得到大孔磷酸树脂吸附La3 的基本参数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8.
姜玄珍  郑雷 《分子催化》1996,10(3):183-186
在反应下付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揭示了高晶格铝含量的沸石XSM-5有新类型的B酸。基于甲醇和甲醇脱水物二甲基醚和B酸的相互作用,在红外差谱中,原来表征B酸在OH伸缩频率区的特征吸收谱带3610cm^-1不再出现,代之以两个负吸收谱带,分别为3615与3585cm^-1,这是以往的研究中未报导过的红外吸收谱带。  相似文献   

19.
微界面吸附过程是许多环境微界面反应的初始步骤或关键步骤。通过原位分析方法实时研究环境微界面吸附过程,可以获得更直接的界面反应信息和更可靠的反应机制证据,对于认识污染物在环境中分配转化和迁移传输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独特的采样原理、简便的制样方法和广泛的适应性,正逐渐成为研究微界面反应的一个有力工具。本文在简要介绍原位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的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其在环境微界面吸附过程,尤其是矿物-水界面吸附过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环境微界面过程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氯铝酸离子液体酸性的吡啶探针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芹  董斌琦  韩明汉  辛洪良  金涌 《分析化学》2006,34(9):1323-1326
利用吡啶探针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氯铝酸离子液体的酸性,发现当氯铝酸离子液体A lC l3的摩尔分数x为0.4~0.5时,离子液体表现出弱Lew is酸的红外特性。对吡啶探针吸附Lew is酸位A l2C l7-、A lC l4-、A l2C l6和A lC l3的各振动模式红外特征峰峰位进行了归属,通过红外特征峰峰位置和峰面积可以指示离子液体的酸强度。利用吡啶探针递增吸附法考察了吡啶递增吸附对氯铝酸离子液体酸性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吡啶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Py-A l2C l7-配位络合物容易与吡啶发生反应生成Py-A lC l4-和Py-A lC l3配位络合物,从而导致离子液体的吡啶吸附红外特征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