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5
1847年西门子与哈尔斯克在柏林合伙开设了一家电报机修理店,随后在德国政府的指令下建立了德国第一个柏林至法兰克福的电报系统。1858年在英国建立了西门子兄弟工厂,并改进了许多电报装置。1874年还负责铺设了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西门子兄弟还建立了庞大的钢铁制造业,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炼钢工艺。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45
迪尔赫亚和他哥哥在德国学习矿物学,后来都成了维尔纳理论的信徒。1782年他们到了瑞典,师从伯格曼,并拜访了舍勒针。他们分析了一种在开采锡时获得的称做钨锰铁矿的矿物,于1783年从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称做钨。这种金属瑞典语称做Tungsten,意思是“重石头”。舍勒研究过含钨矿物,但未发现这种新金属。迪尔赫亚兄弟后来都被派遣到拉丁美洲(当时在西班牙统治下)去管理矿业。他的哥哥死于现在的哥伦比亚,他在墨西哥却干得很出色,一直在那里生活到墨西哥取得独立,而后又回到西班牙。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5
伦琴因为发现X射线,1901年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伦琴是斯特拉斯堡大学、吉森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895年,伦琴进行阴极射线管中电流的实验时,观察到附近的一块氰亚铂酸钡在管中通电时发光。据此建立理论:当阴极射线(电子)撞击管的玻璃壁时,形成了某种未知的辐射,穿过室内,照射某些化学样品而引起荧光。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莱特兄弟仅读完中学课程,自幼对飞行怀有浓厚兴趣,早年从事自行车修造。 莱特兄弟刻苦钻研当时能找到的有关飞行的书籍,打下航空知识的基础。他们充分利用前人的成就,着手飞行器研制。他们走先滑翔飞行、进而实现动力飞行的道路;同时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9
威尔逊(C)在曼彻斯特受教育,并选择气象学作为自己的专业。1895年开始对云进行研究。无尘的潮湿空气在膨胀和冷却的过程中保持过饱和状态,直到过饱和程度达到某个特定临界点时云才能形成。威尔逊认为,云必定是在空气中的离子周围经凝结而形成的。这些离子的电荷起着凝结核的作用。他发现:在高速粒子所造成的离子周围,不仅会生成水滴,而且这些水滴会成为粒子运动的可见径迹。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4
瓦格纳-姚雷格为公务员之子,于维也纳大学学医,求学时结识了弗洛伊德,并和他建立了终生友谊。瓦格纳-姚雷格从事精神病学是有些偶然的,他于1887年接替克拉夫特一埃宾成为格拉茨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他得到最为人熟悉的荣誉,是他发现了晚期梅毒患者有时在发生伴有高热的疾病时会有所好转。高热似乎破坏了引起梅毒的病菌。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3-103
马赫1860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先后在格拉茨和布拉格任教,1895年回到维也纳。他接受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一切知识无非都是感觉。他还认为,空间、时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赖于它里面的物质内容和物质分布(这在今天被称为马赫原理,由爱因斯坦髓首先使用)。他最负盛名的是在1887年进行的气流实验。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3-143
肖洛改善了光源的相干性,导致了激光器的发明。把受激发射的原理从微波波段推广到光波波段有两个困难,一是要寻找更强的泵浦方法来将原子激发到高能态,因为光波波段的自发辐射要比微波波段快得多,上能级的布居很难保持住:二是要寻找光波波段的谐振腔,它提供了振荡所需的反馈机构。肖洛与汤斯一起合作研究这个问题,他们是姻兄弟。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6
佩林1897年获得博士学位。1910年,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的物理化学教授,在这里工作了30年,192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895年,佩林证明,当阴极射线到达一个圆筒上时会给圆筒带来大量的负电荷,从而证明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物质组成的,因此必然是粒子而不是波。紧接着,汤姆孙测定了这种粒子的质量,比原子小得多。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5
佩尔蒂埃是巴黎药物学校教授。1820年佩尔蒂埃和化学家卡旺图一起分离了番木鳖碱、辛可宁、奎宁和马钱子碱等有机碱。它们在动物体内起着很大的作用。马让迪后来把其中的几种用到医药方面。这就标志着药物学从浸泡和萃取转到使用已知的纯化学物——首先是自然生成物,然后是人工合成品。早在1817年,佩尔蒂埃和卡旺图分离出了一种植物性物质,这种物质没有明显的药物价值,但对生命体系却有无限巨大的价值,这是一种绿色化合物,由于它,植物才呈现绿色。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5
彭齐亚斯是犹太人,希特勒当政10个星期时出生。受了许多磨难,1940年移居美国。1958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其后便来到贝尔啪电话实验室工作。他和威尔逊一起工作,试图了解银河系外围的星云的射电波特性。他们发现,有一种不知来源的射电波成分。他们将各种可能的误差因素都一一排除掉,结果发现了一种超乎各种自然原因的辐射。它来自各个方向,而且强度也都相等。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7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一个林业官员的儿子,善于独立思考。16岁去莫斯科学习,后来任中学教员。由于他的天才和研究能力引人注目,俄国物理化学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他研究建造了一艘外壳可调节的全金属飞艇,为此他还建造了俄国第一个风洞,研究空气摩擦和表面积对流过流线体的气流的影响。1895年出版《关于地球与天空的梦想》。1896年开始写他最重要的论文《用喷气装置探索宇宙空间》,论述航天飞行中使用火箭发动机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9
密立根1891年毕业于奥柏林学院。主修希腊语,对物理学仅略感兴趣。然而在毕业之后改变了志向,他在中学教了几年物理,便决定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从此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后来,在浦品等人的指导下,于189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是该大学造就出来的第一名博士。他以博士身份赴德国工作,归国之后,1910年被芝加哥大学聘请为教授,在该校与迈克尔孙合作。1906年,密立根开始测定单一电子上的电荷大小。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66
第一次国际极地年期间(1882-1883),在由11个国家资助的联合科学研究计划中,指挥部设在埃尔斯米尔岛东北部康格尔堡的美国观测站。从1881年8月至1883年8月,由格里利等25名官兵组成的探险队记下了500个每天天气和潮汐的观测记录,并且收集和研究了矿物、动物和植物标本。他们乘雪橇考察时发现了迪斯卡弗里西岸的黑曾湖和格里利峡江。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0
戴姆勒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主要人物,曾获最早的高速内燃机的专利(1885),并研制成功汽化器,使汽油能用作内燃机的燃料。他与著名发明家迈巴赫合作多年,1885—1887年先后把他们早期的汽油发动机用在自行车(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四轮马车和船上。1889年设计成功四轮汽车,1890年在坎斯塔特建立戴姆勒汽车公司(1926年与本茨汽车公司合并)。1899年制造了第一批梅塞德斯汽车。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71
哈里顿是前苏联发展原子弹的第二把手。他于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多科工业大学。1926-1928年,他被前苏联政府选派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卢瑟福指导下工作,并获博士学位。他是卢瑟福的学生中去世最晚的。1931年他在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研究金属蒸气的凝结和离心法分离气体的理论。1939年他和泽尔多维奇对铀的链式裂变反应进行了计算,他们发表于1939-1941年的一系列论文为后来苏联发展原子武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77
霍夫特是韦尔特曼的博士生,韦尔特曼致力于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他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符号演算程序对量子场论中的复杂公式进行简化。霍夫特取得了突破。他们的方法也适用于量子色动力学,因此他们为粒子的标准模型奠定了坚实的数学基础。用他们的方法算出的顶夸克的质量,与后来的实验值符合得很好。霍夫特和韦尔特曼因对非阿贝尔规范理论的重正化方法的贡献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库珀于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起受聘在布朗大学工作。巴丁同他和施里弗一起提出了一种超导理论(BCS理论,以他们3人姓氏的第一字母命名),它已为人们所接受。在这种理论中,电子会成对地运动。这种成对的电子被称为“库珀电子对”,以作为对他的褒奖。他们三人共同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47
丁肇中的父亲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家人曾回故国并定居台湾。1956年,丁肇中也当上了留学生,并且也在密执安大学读书。1962年,他获得该校的博士学位,然后去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67年又到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任职。1974年,丁肇中在布鲁克黑文国立实验室工作时发现了一种粒子J/ψ。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
柏诺兹是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同穆勒“独辟蹊径,索传统的超导体,而是从金属氧化物陶瓷中找到了高温超导体。他们发现La-Ba-Cu-0系统中存在着临界温度高达35K的超导电性。他们的发现得到其他实验组的证实。各地闻风而动,竞相制造和测试各种样品,掀起了一个超导研究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