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束-气条件下研究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H2Cl2间的传能反应,测得了由该反应产生的CH(A^2△-X^2П),CH(B^2∑^-X^2П)CH(C^2∑^+-X^2П)和H原子(Balmer系)的化学发光光谱。通过对CH(A,B)的光谱进行计算机模拟,推测出初手的CH(A^2△,v^1=0-2)态振动分布为No:N1:N2=100:40±5:19±2,CH(A^2△,v^1=0-0  相似文献   

2.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由基和激发态原子分子反应装置是一台综合了分子束技术,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及质谱和化学发光光谱测量技术相结合的功能比较齐全的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装置。利用稀有气体(He,Ar,Xe)亚稳态与N2,CS2等分子碰撞传能发射光谱测量及C(^3P)+N2O(X^1Σ^+)反应产物CN(X^2Σ^+,V^n)的激光激发谱测定证实了这台装置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将装置分为超音束源,质谱室及激光  相似文献   

3.
本采用H2O的二个^1A1态的双值多体项展式(DMBE)势能函数,用Ehrenfest模型方法研究了反应(1)O(^1D)+H2→OH和(2)O(^1D)+H2→OH(A^2∑^+)+H的非绝热碰撞动力学过程。讨论了电子非绝热跃迁对反应(1)的影响及H2振动能对反应(2)的促进作用。并求得反应(1)的室温速度常数为0.944×10^-^1^0cm^3.molecule^-^1.s^-^1。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O2(X2A1)的分析势能函数[1],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NO(X2II)和N(3Du)+O2(X3∑-g)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指出,反应O(3Pg)+NO(X3II)→NO2(X2A1)的阈能值约为2kcal/mol,而反应N(2Du)+O2(X3∑-g)→NO(X3II)+O(3Pg)是无阈能的。对后者,随初始平动能的增加,反应产物的向前散射减少,在160kcal/mol时达到极小,之后又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5.
此文采用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构成的自洽场分子轨道,用一级玻恩近似计算了能量为100-5000eV的电子与N2(^1Σ^+g、CO(^1Σ^+)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和全截面。由于采用Gauss函数的线性组合拟合Slater函数的方法,得到了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解析表达式,使计算大大简化,计算得到的电子和N2,CO散射的总截面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当入射电子的能量大于1keV时,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亚稳态原子He(23S)与CH3CN的能量转移反应,获得了CN(B2Σ+-X2Σ+)的近紫外辐射光谱。根据光谱强度,研究了CN(B2Σ+)的形成速率和振动布居,并探讨了传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N2H4和He(2^3S),Ne(^3P0,2)的解离激发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首次研究了N2H4与亚稳态原子He(2^3S),Ne(^3P0,2)的解离激发反应,探测到反应的激发态产物NH(A^3Π)的化学发光。N2H4与He(2^3S)的解离激发反应还探测到NH(c^1Π)的化学发光。同样条件下,N2H4与Ar(^3P0,2)作用没有观察到NH(A,c)的发光光谱。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发光光谱,求得激发态产物NH(A^3Π)和  相似文献   

8.
UO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UO2(Z^3Σu^+)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 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X^3Pg)+UO(0,0)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O(X^3Pg)与UO(0,0)碰境生成稳定络合物UO2(X^3Σu^+),该反应是无阈能反应;而U(X^5Lu)与O2(0,0)碰撞不能生成稳定络合物,主要发生交换反应:U(X^5Lu)+O2(0,0)→UO(V^1,J  相似文献   

9.
用文献[1,2,8]介绍的方法推导了N2分子的基态(X^1Σg^+)的激发态(A^3Σu^+和B^3Пg)的合理离解极限。计算并比较了在6-311G^*基集合,UHF、CID、UCISD和QCISD水平下N2分子上述三个电子态的平衡结构和谐振频率;并用QCISD/6-311G^*计算了各态的系列单点势能值,由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了相应各态的完整势能函数,结果与实验数计  相似文献   

10.
BO分子α带系A^2П—X^2Σ^+及β带系B^2Σ^+X^2Σ^+Franck…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双原子分子核运动的波动方程中,计入分子的振转相互作用项,得出的波函数除与振动量子数有关外,还与转动量子数有关。用该波函数编程计算了BO分子α带系A^2П-X^2Σ^+及β带系B^2Σ^+-X^2Σ^+R RANCK-condon因子。计算中转动量子数的取值由J=0取至J=200,结果适用于低温,高温和强激波条件。  相似文献   

11.
He(2^3S),Ne(^3P0,2)与CS2(X↑ ̄)碰撞的Penning电离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束和化学发光技术,在单次碰撞条件下测量了亚稳态原子He(2^3S)与CS2分子碰撞的Penning电离光学光谱。实验得到的CS2^+(A↑ ̄),CS2^+(B↑ ̄)态发光光谱分辨率比目前文献所报到的要好得多,因而我们首次给出了Penning电离反应中CS2^+(A↑ ̄,B↑ ̄)态的初生态相对振动布居,其结果与光电子能谱得到的布居明显不同,对这种非Franck-Condon跃迁过程本文给予了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亚稳态原子(He(2^3S)与CH3CN的能量转4称钣应,获得了CN(B^2∑^+-X^2∑^+)的形成速率和振动布居,并探讨了传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在考虑NO分子的(5σ)^2(1π)^43P-(5σ)^2(1π)^3(2π)^2构形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对D^2Σ,C^2Ⅱ,B^2Ⅱ和L^2Ⅱ电子态的转动能级结构以及态函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很相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体项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eH2^+(^2Σ^+)的分析势能函数,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Ne+H2^+(v)→NeH^++H、Ne+H2^+(v)→Ne+H+H^+和NeH^++H→H2^++Ne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前两个反应在H2^+的初始振动基态时的反应阈能分别为16kcal·mol^-1和62kcal·mol^-1,反应阈能随振动量子数增大而减小。最后一个反应是无  相似文献   

15.
我们把共振简并四波混频(DFWM)光谱技术用于Br2B^3П^+Ou←X^1Σ^+g光谱。Br2的汽压为70mTorr,脉冲激光能量60微焦耳,共振简并四波混频光谱线宽0.03cm^-1。  相似文献   

16.
对下列含MoFe3S4单元的μ2-OR或μ2-SR桥联双类立方烷簇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Et4N)3「Mo2Fe6S8Cl6(OMe)3」(1),(Et4N)3「Mo2Fe6S8(SPh)6(OMe)3」(2),(Bu4N)3「Mo2Fe6S8(SPh)6(OMe)3」(3)(Et4N)3「Mo2Fe6S8(SBu^t)6(OMe03」(4)m,(Et4N)3「Mo2Fe6S8(SPh)9」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北京谱仪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采集的350万(2S)事例,通过(2S)→γπ-和γK+K-反应道测量了Xc0的总宽度.由MonteCarlo模拟给出的质量分辨函数,利用拟合Xc2谱形得到的质量分辨作标定后,用于Xc0宽度的拟合,得到Xc0的宽度为(15.0)MeV.同时定出了XcJ(J=0,2)到π+π=和K+K-的衰变分支比.结果为B(Xc0→π+π-)=(4.27±0.23±O.60)×10-3;B(Xc0→K+K-)=(3.44±0.21±0.47×10-3;B(Xc2→π+π-)=(1.52±0.17±0.29)×10-3和B(Xc2→K+K-)=(5.2±1.1±1.8)×10-4,其中第一项误差为统计误差,第二项为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8.
在相对碰撞平动能为0.05eV的分子束实验条件下,研究了CO(a)+NO(X)的E-E传能通道。通过测量观测区域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反应物CO(a,v)的相对振动布居。利用计算机模拟传能产物NO(A-X)和NO(B-X)的发射光谱求得了它们初生态的相对振动布局、转动温度以及传能通道的分支比γ/β1.3±0.3。同时提出传能是经过中间复合物OCNO过程可用电子是进行了解释。利用NO(B^2П,v′=0  相似文献   

19.
对下列含MoFe3S4 单元的μ2-OR或μ2 -SR桥联双类立方烷簇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Et4 N)3[Mo2Fe6 S8Cl6 (OMe)3 ](1),(Et4 N)3 [Mo2 Fe6 S8 (SPh)6 (OMe)3 ](2),(Bu4N)3 [Mo2Fe6S8 (SPh)6 (OMe)3 ](3),(Et4N)3 [Mo2Fe6S8 (SBut)6(OMe)3](4),(Et4N)3 [Mo2Fe6S8 (SPh)9 ](5)。通过这系列簇合物特征振动频率和结构参数及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比较,对其νM o-μ2O(R) ,νM o-μ2S(R),νM o-S,νFe-S,νFe-SR,νFe-Cl 进行了归属。对其中两条途径的亲电诱导效应及Δν(即νM o-S-νFe-S)与Fe→Mo 电荷迁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桥联双类立方烷与线型Mo-Fe-S簇合物红外光谱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20.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x^3^+,Biy^3^+(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