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1-171
杨利伟,辽宁省绥中县人,1983年入伍,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8飞行学院,安全飞行1350小时,任一级飞行员,1996年任航天员。2004年成功执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
张钰哲,福建省闽侯(今福州市)人。1919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192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41年任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国从事天文的学习和研究。1948年回国。建国扁,长期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3.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72
赫姆霍兹对生理学、光学、电动力学、数学和气象学均有十分重要的贡献,最著名的是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出生于波茨坦。1838-1843年在柏林威廉医学院学习。1848年任柏林解剖陈列馆助手和柏林美术专科学校特聘教授。1855年任波恩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教授。1871年任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1888年任柏林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直至去世。他研究了眼睛的光学结构后,发明了检眼镜和眼膜曲率计。  相似文献   

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5-175
张孝骞,湖南省长沙市人。1914年入湖南湘雅医学院,1921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3年去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26年去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留学,次年回国,在协和医院内科创建临床消化专业组。1932年再度玄美,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进修,专攻胃消化功能,研究成果引起广泛关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湘雅医学院,任院长等职,主持内迁贵阳、重庆。1946年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去美讲学,1948年任协和医院内科教授兼主任。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
贝克兰出生于比利时港口城市根特,1884年获夏洛腾堡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887年任布鲁日大学教授。1888年回到根特大学任化学副教授,从事照相化学研究。1889年移居美国,曾发明高光敏性照相纸。1905年转向研究苯酚与甲醛的反应及其产物,在近5年的工作中,完成了以催化剂类型和用量控制缩聚反应;树脂的三阶段固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38-38
居里幼年受父亲的教育,有数学才能,16岁入巴黎大学,18岁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878年任该校实验室助理。他最初从事热波波长的计算,不久和其兄雅克一起进行晶体压电现象的研究,并对不同导电晶体中电流和电场间的关系作了解释。为测量磁场对样品所加的力,他制造了极精密的扭力天平,并发现顺磁体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居里定律)。他的不同温度下磁性质的论文,使他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00年任巴黎大学讲师。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
施里弗于1957年获伊利诺斯大学的物理博士学位,自1962年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物理教授。他和巴丁、库珀一起研究超导现象,提出了目前被世界物理学家所认可的BCSN论,三人遂一起获得了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2
冉赛发现氖、氩、氪、氙4种惰性气体,因而获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本生的学生,1887-1913年在伦敦大学任化学教授。1892年瑞利请求化学家们解释为什么从化合物中所得氮的原子量比大气中游离氮的原子量轻。冉赛推断,由大气分出的氮,总是被一种尚未发现的较重的气体所污染。冉赛和瑞利设计了保证从空气中完全除去氮和氧的方法后,1894年发现氩,它约占大气的1%。  相似文献   

10.
《光谱实验室》2007,24(1):86
基尔霍夫1854年由本生B58推荐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75年到柏林大学作理论物理教授,直到逝世。1845年,他首先发表了计算稳恒电路网络中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两条电路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具有广泛的意义。他与本生合作创立了光谱分析方法。把各种元素放在本生灯上灼烧,发出波长一定的一些明线光谱,由此可以极灵敏地判断这种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66-66
格雷姆1819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靠写作和当家庭教师维持学习生活。由于受到他的老师的鼓励而热爱化学。后转入爱丁堡大学,182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1837-1855年,任伦敦大学教授。1841年创建伦敦化学会,任第一任会长。他以研究气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著称。1831年发表了气体扩散定律:各种气体的扩散速率反比于该气体密度的平方根。1833年他区别了三种不同形式的磷酸盐(焦磷酸盐、正磷酸盐和偏磷酸盐),并为后来李比希嘶的多元酸学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赫兹第一个播出并接收了无线电波。1880年在赫姆霍兹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3年开始研究麦克斯韦姻的电磁理论。1885-1889年任卡尔斯鲁厄工业学院物理学教授时,在实验室产生了无线电波,测量了波长和速度。他指出无线电波的振动性及它的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与光波和热波相同。结果他确凿无疑地肯定:光和热都是电磁辐射。1889年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在该校继续研究稀有气体的放电。  相似文献   

13.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索夫1950年毕业于莫斯科理工学院,并在1956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列别捷夫研究所工作,从1958年起任研究所副所长。由于他和普罗科洛夫在脉泽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二人与汤斯共享了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4.
《光谱实验室》2007,24(1):57-57
弗莱明1906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留校任教,1928年-1948年任伦敦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因发现青霉菌及其临床应用,弗莱明和弗洛利、钱恩一起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早期从事应用疫苗防治细菌性传染病及防腐剂对某些创伤的作用的研究,提出用高渗盐水冲洗腐烂伤口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79
华罗庚,浙江省金坛县人。1929年任金坛县立中学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数学论文。1931年被熊庆来教授发现并推荐到清华大学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两年。1938年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后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伊利诺大学教授。1950年1月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应用数学所所长、数理化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4
皮里1877年毕业于缅因州的鲍道因学院。1881年参加美国海军,任土木工程师。1886年和黑人助手亨森ill2从迪斯科湾穿过格陵兰冰盖,深入内陆100英里。1891年与妻子和库克博士等7人再度去格陵兰。1893-1894年探险中,他再次乘雪橇去格陵兰东北部,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去北极。1898-1902年,他考察了从格陵兰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北地区去北极的路线。他于1905年航行到埃尔斯米尔岛的谢里登角。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53
汤飞凡是湖南省醴陵县人。1921年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任助教并从事微生物学研究。1925年赴美国工作。发表论文多篇,引起了美国微生物学界的重视。1929年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菌学系主任,英国国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抗战期间,在昆明创办卫生防疫处,培养中国首批微生物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4-164
瓦拉赫生于普鲁士,因分析天然芳香油获1910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就学于格廷根大学,师从韦勒,1869年获博士学位,次年去波恩大学与凯库勒合作并讲授药物学,1876年任教授,1889—1915年任格丁根化工学院院长。在波恩时,对药剂中常用的挥发油的组成发生了兴趣。凯库勒实际上认为这类物质是不能分析的。瓦拉赫是一位实验的高手,对挥发油进行了反复蒸馏,终于将这种复杂混合物分离成功。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51-51
艾克曼首先发现脚气病是因缺乏某种微量物质引起的,从而导致维生素B1的发现。为此,与霍普金斯共获1929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883年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后在爪哇、苏门答腊任军医。后至柏林同科赫川一起工作,这对他以后的生涯很有影响。1886年艾克曼赴东印度群岛研究当地流行的脚气病。  相似文献   

20.
《光谱实验室》2007,24(1):31-31
卡拉西奥多里对实变函数论、变分法和点集测度论作出了重要贡献。1902年入格丁根大学,并在德国数学家闵可夫斯基指导下于1904年取得博士学位。先后在汉诺威大学、勃雷斯劳大学、格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执教,之后,又在希腊人建于小亚西亚的士麦拿大学任教授,后又到雅典大学。1924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他在一阶偏微分方程与变分法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