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障碍,威胁着绿洲生态环境的稳定。监测土壤盐渍化动态,掌握盐渍化土壤的分布规律,探索盐渍化的发生发展机理,总结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方法,对干旱区农业生产活动和生态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盐渍化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强烈作用,同时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在中外关于土壤盐渍化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我国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的主要方法,为土壤盐渍化监测、预报和调控的方法与理论提供了补充,同时也提出了当前干旱区区域土壤盐渍化监测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强调了今后面向区域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开展的四个领域的研究,为确保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学者在土壤盐渍化的研究成果,从土壤盐渍化的基本理论,改良方法以及预测预报方面的研究,综述了土壤盐渍化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土壤盐渍化研究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和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望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绿洲水盐空间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土壤的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影响植被发展和绿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干旱区土壤水盐的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并受到地下水的强烈影响,而在人工绿洲则受到不合理的灌溉影响,通过对阜康老绿洲、新绿洲、荒漠区及沙漠不同地段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荒漠区由山前到扇缘潜水溢出带下水位逐渐抬升;在平原区由于受人为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抬升较为强烈,土壤的盐渍化现象较为严重;在绿洲区地下水位普遍比荒漠区未灌溉条件下有所抬升,但在上游老绿洲由于土壤质地较粗,地下水位较深,是地下水的渗漏带,因此,所测定浓度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并未增加,相反有所降低,上层盐分受灌溉水淋洗进入地下水,属于土壤盐分的淋洗区,下游新绿洲则是盐分的积聚区域,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显著增加,致使大面积土地因严重的次生盐渍化而被迫撂荒。  相似文献   

4.
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主要的土地退化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选取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为研究靶区,利用Landsat-ETM+卫星图像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盐渍化土壤与地表反照率(Albedo)、土壤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盐渍化土壤在SI-Albedo特征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规律,即非盐渍化土壤呈团状分布;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具有线性分布特征;非盐渍化土壤与轻度盐渍化土壤分异明显。结合分异规律,编制分类算法模型,得到研究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结果,并与传统监督最大似然分类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SI-Albedo特征空间中定量快速提取盐渍化土壤信息的总体效果较好,对准确且自动提取干旱区盐渍化土壤信息以及区域尺度盐渍化遥感定量监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或LU/LC)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LUCC研究的进展,从二者的关系、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焦点展开阐述.结论表明LUCC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导致这种变化的驱动力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揭示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而且可以此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为相应调控措施的制定以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全球变化研究的内容及水平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亚麻叶碱蓬生长在高含盐量的土壤上,幼苗死亡率很高,且这一过程存在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亚麻叶碱蓬幼苗在生长过程中,盐壳导致其大量死亡,而幼苗盐鞘的发育、生长的“时滞性”和急速生长现象可能有利于幼苗存活.本文对亚麻叶碱蓬幼苗生长期的叶自然饱和亏、肉质化程度、电解质渗透率和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与分布、及其与土壤中离子含量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发现植物适盐的方式和机制,为干旱区盐生植物的资源利用、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从LANDSAT·TM资料获得的森林反射光谱特性信息对树林分类和林区土壤物理特性以及对树种与土坝的蓄水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本研究中.从林区内选出山毛榉棒、杉和落叶松等林片对该地土壤粗孔隙率与相应卫星图像像元值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用卫星图像数据推测出了该林地土壤的粗孔隙率.然后对卫星图修数据推测出的各科孔隙率和实测的各林地土壤粗孔隙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用卫星图修能够直接推测出作为林地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指标的土坝粗孔隙率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8.
阿勒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勒泰地区水土资源丰富,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本文针对因水资源利用无统筹规划和灌溉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壤次生盐渍化、沼泽化及乌伦古湖缩小、水质咸化、湖周土地沙化等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阿勒泰地区的水资源,北水南调,引额济克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维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本研究以千岛湖地区大陆35个样方和29个不同大小和隔离度的陆桥岛屿次生马尾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大陆马尾松林土壤厚度显著高于岛屿,而其土壤最大持水量显著低于岛屿;大陆土壤的全磷(P)显著低于岛屿,而土壤有效磷(AP)和硝态氮(NO3-N)显著高于岛屿.在片段化的岛屿生境中,土壤C、N、P、NO3-N、AP随与边缘距离的增大而降低;隔离度和地形对部分土壤理化因子有影响,而岛屿面积对土壤理化性质无影响.土壤理化因子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存在显著相关性.生境片段化改变了千岛湖地区马尾松林的土壤条件,而边缘效应是影响片段化生境中土壤性质空间分布的主要过程之一.通过分析片段化景观中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深化了生境片段化对土壤条件影响的认识,对于片段化森林管理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着干旱区绿洲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快速提取盐渍地信息并掌握其空间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AVNIR-2影像和RADARSAT-2 SAR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二者进行叠加组合,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变换分析,选取了用于提取盐渍地信息的最佳主成分分量(pc1、pc2和pc4).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最大似然法分别对AVNIR-2标准假彩色影像和主成分合成图像进行分类,pc1、pc2和pc4合成图像的盐渍地信息提取精度达到93.158%,比AVNIR-2标准假彩色合成图像的分类精度提高了6.447%.结果表明:研究区2008年各类盐渍地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3.41%,其中10.10%为重度盐渍地,73.31%为中轻度盐渍地.在绿洲内部中轻度盐渍地呈散点状分布,在绿洲外部重度盐渍地交错地分布在中轻度盐渍地中,在盐渍地中植被沿河流的走向呈条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北疆巴里坤湖500年来环境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00年环境变化的过程与特征涉及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变化机制和趋向等问题,研究本题目的在于寻求预测环境变化的途径,恢复和重建500年来干旱区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这对探索人类近代环境演变的因素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选用了内陆封闭湖泊湖滨浅滩60cm剖面进行了多种气候标志的综合研究和~(210)Pb及年轮相结合的短年代学研究,并经计算机处理成图。证明了新疆内陆干旱区500年的气候变化以冷湿与暖干交替变化为主,并认为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上升导致由西南季风带来暖湿气流被西风气候所代替,是形成新疆内陆西风带气候型主要原因。又从各种气候参数的斜率变化证明新疆气候是向着持续干旱方向发展的,并得知10年来可能趋向降水普遍减少更干暖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历史时期以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里木盆地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以来,形成了于第四纪初、在历史时期内塔里木盆地的环境演变总趋势,湖泊变干,河流断流,植被衰退,沙漠扩张,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向着墟为越不利于人类生存和生产活动方向发展,本地区地理环境变化是什么原始引起的?根据有关文字记载,塔里木盆地一直是干燥的荒漠气候、干燥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沙漠,以及气候的动力作用,是导致塔里木盆地现代沙漠化必然发展的自然因素。但是,人类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形理论对土地覆盖变化趋势的遥感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在实地考察研究区获得详实资料的基础上,以分形为理论依据.充分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数字图像为主要资料源.参考相关资料,借助遥感图像处理分析手段,定量地分析评价了策勒绿洲的沙漠化状况及绿洲-荒漠交错带的演变趋势,并对分形理论在绿洲-荒漠交错带定量研究中的作用作了深入地探讨和验证.所建立的分形模型能够对地区发展建设的决策起到一个辅助、参考的作用.从而简化以往繁琐、复杂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 ,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 ,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从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 ,干预——顺应自然 ,干预自然 ,回归自然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 ,以水资源为主线 ,表现出人地关系演变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地统计和GIS的支持下,以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了豫中烤烟种植区烟叶氯含量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特征,并进行相关分析.运用普通克立格法进行最优无偏线性插值,制作了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和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烤烟烟叶中氯含量符合指数模型,其空间变异性受结构性的因素影响较大.土壤属性中,土壤全磷、有效氮、速效钾、氯含量为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其余的都为弱空间变异性;分维数最高的是土壤有效氮和阳离子交换量,最低的是有机质、pH和硅.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氯含量与土壤pH、土壤Cl、Ca、Na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Al、Fe、T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01~0.001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径0.1~0.05 mm土壤颗粒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本烟区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54%~0.80%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西北部和东北角,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1%;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40%~0.54%的种植区位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0%;烟叶氯质量分数为0.14%~0.40%的低值区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南部和东部,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9%.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现有多数视频人体动作识别3D卷积方法无法区分信息中各维度的重要和非重要特征问题,提出了通过门控循环单元(GatedRecurrentUnit,GRU)和空间注意力增强模块构建时空特征处理网络的方法,基于多级特征融合和多组通道注意力特征选择构建网络,改进基础网络模型Res Net3D对视频人体动作识别中的网络模型.改进后模型在2个公开数据集UCF101和HMDB51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6.42%和71.08%,与C3D、Two-stream等网络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