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教授1920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四十年代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主攻X射线晶体学和化学键本质,旁及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1950年夏获博士学位。后作为G.E.Hale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留校工作。1951年,唐有祺教授去瑞典参加国际晶体学联合会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绕道于8月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先后任副教授和教授。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80年11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改革开放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二届理事长、国际晶体学联合会执委会第十四届副主席、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晶体学会第一届理事长等职。  相似文献   

2.
《物理化学学报》2020,36(1):1912024-0
正本期《物理化学学报》是庆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先生百岁华诞的特刊。唐有祺先生是中国现代化学、尤其是晶体化学和结构化学的主要奠基人,是分子工程学的开创者、中国化学生物学的倡导者。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中国晶体学会理事长、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国际晶体学联合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3.
《物理化学学报》2000,16(8):673
2000年5月4日下午,黄子卿教授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北京大学化学楼多功能厅举行。清华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十余个单位的三十多位来宾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领导、中老年教师及研究生近五十人参加了座谈会。核工业部肖伦、化学所黄志镗、北大化学学院邢其毅、冯新德、张滂、唐有祺、徐光宪和周其凤等八位院士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北大化学学院院长林建华教授主持,北京大学领导张学书同志、物理化学研究所溶液室代表李芝芬教授、黄子卿教授生前的学生代表辽宁大学化学系杨家振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薛芳谕教授、九三学社…  相似文献   

4.
本期<物理化学学报>是庆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化学学报>主编唐有祺教授九十寿辰暨执教六十年的特刊.  相似文献   

5.
序言     
<正>庆祝唐有祺教授九十寿辰暨执教六十年本期《物理化学学报》是庆祝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院教授、物理化学学报主编唐有祺教授九十寿辰暨执教六十年的特刊。特刊所收集的文章主要来自于唐有祺教  相似文献   

6.
此项目于1991年9月立项,由北京大学挂琳琳教授主持,并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与福建物构所联合承担。于1993年12月29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中期学术交流与评议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教授,物理化学学科评审组有关专家,和受面上基金资助的有关项目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评议。本项目经二年的实施,取得了以下突出进展和成果:1.多核过渡金属化合物合成方面:开辟了用低温固相反应合成杂多酸的新方法,取得了合成出含57个钼簇系列化合物的好成绩:此结构系列大大突破了分立钼氧簇系中钼(酸)根聚合度的国际记录。已在国际杂志…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欣逢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学报》创刊主编、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创所所长、北京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唐有祺先生百岁寿辰。唐先生是我国晶体化学的主要奠基人、化学生物学的倡导者、分子工程学的开创者。他在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中辗转完成大学学业;博士及博士后师从化学泰斗鲍林教授;之后冲破美国的重重封锁,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唐有祺教授1920年7月11日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7 -1942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化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1946 -1950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 ,师从化学界泰斗L.Pauling,1950年夏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为G.E.Hale教授的博士后研究员。1951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美国政府对中国留学生回国设置重重障碍 ,唐有祺教授借参加学术会议之机 ,绕道数国 ,毅然于当年8月回到祖国。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执教。同时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1980年11月增选为…  相似文献   

9.
编者 《大学化学》1991,6(1):5-7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北京稻香湖北京钢院科技交流馆联合召开了“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10名。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华彤文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邢其毅教授致开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物化所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于1987年联合建立北京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实验室.北京大学物化所在晶体和表面结构方面已开展若干项有意义的工作,其中有4项分别获第三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4])等.1985年以前的工作已综合撰文发表,现将近期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8,21(2):F0002
2007年10月,以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为依托单位的功能高分子实验室被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批准为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吴奇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刘剑洪教授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正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前身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正式通过验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教授担任,首届实验室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教授担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其凤教授,常务副主任段雪教授,实验室主任何静教授.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于1989年11月14~18日在成都召开。大会由这次筹备委员会主任、成都科技大学徐僖教授负责主持,高分子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钱人元教授致开幕词;高分子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冯新德教授做会议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4.
正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前身为2000年8月成立的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6月27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1月4日正式通过验收.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凤教授担任,首届实验室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段雪教授担任.现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周其凤教授,常务副主任为段雪教授,实验室主任为何静教授.  相似文献   

15.
人物介绍     
基本情况 化学所从事工程塑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1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开始实施“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993年获准边建设边开放,1995年作为工程塑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漆宗能任室主任(1992~1997).1999年整合烯烃聚合、耐高温芳杂环等高分子化学部分研究组,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物质科学基地分子科学中心.2003年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建,工程塑料室纳入国家实验室管理,2004年验收为中国科学院工程塑料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分别为:何嘉松(1997~2003)、王笃金(2004~2014)、阳明书(2015~现在).  相似文献   

16.
著名有机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张滂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1月29日17时5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张滂先生1917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张滂先生的父亲张子高教授是著名化学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教务长、  相似文献   

17.
正吴养洁先生1928年1月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任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先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54年9月至1958年6月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O.A.莱乌托夫院士指导下作研究生,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2006,69(10):797-79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创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化学研究所,是以开展基础研究为主,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并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1994年成为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基础性研究改革试点单位。1998年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1999年3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2003年11月科技部批准化学所与北京大学共同组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4月中、下旬对化学科学部物理化学学科所属的三个“七·五”期间重大项目进行了验收。这三个项目分别是:由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唐有祺教授主持的“结构化学基础研究”,由吉林大学孙家钟教授主持的“量子化学及其应用”,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吴越研究员和南开大学李赫咺教授共同主持的“分子筛催化剂和稀土催化剂基础研究”。三个验收专家组分别由学部委员、著名结构化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全国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已经开始,敬请向贵单位推荐订阅2018年《物理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设有"亮点""通讯""展望""专论""综述""论文"等栏目,报导物理化学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有祺先生担任名誉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会中有12位两院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