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的商业石墨负极材料的容量已经接近理论值,限制了动力电池的发展,开发容量高、稳定性好、循环寿命长和倍率性能优良的新型负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钴基氧化物材料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之一。本文分别从结构设计和化学成分调控2个方面,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及国内外重要文献综述了钴基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在结构设计方面,通过构建一维结构、二维结构、三维结构、空心结构、碳材料支撑结构以及异质结构来增加钴基氧化物的反应活性位点数量;而在化学成分调控方面则通过引入无定型结构、非金属杂原子掺杂、金属杂原子掺杂、构筑高熵氧化物来提高钴基氧化物的本征活性,从而提高钴基氧化物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最后,对钴基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但由于其嵌锂容量低,已不能满足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需求。而锡可以与锂形成合金,有可能取代石墨成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单纯的金属锡在电池循环过程中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而碳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储锂性能。为了充分发挥金属锡和碳材料的优势,锡-碳(Sn-C)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无定型碳、石墨(G)、石墨烯(GP)、碳纳米管(CNT)、碳纳米纤维(CNF)等碳材料作为惰性的导电基体与锡形成的二元复合物,阐述了锡与其它金属(M)形成的碳基三元、多元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通过总结近些年对锡碳复合物结构与性能的研究,相信多元复合和多种结构的应用是提高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关键。其中,以Sn-Co-C为基础的多元复合负极材料最有可能走向市场应用。  相似文献   

3.
钠离子电池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和钠资源丰富等优点而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最有希望的替代品之一。合金型材料锑的理论容量高,氧化还原电位合适,是近年来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锑单质、锑/碳复合材料、锑合金、锑的氧化物、锑的硫化物以及锑的其他复合物等锑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即:由氮掺杂碳层包覆的金属钴纳米颗粒,充分分散于氮掺杂的石墨烯表面。这种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了石墨烯的导电性,增加了石墨烯的储锂容量。该材料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性能测试中展现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在以100 mA·g-1的电流密度循环200圈后,放电容量高达950.1 mAh·g-1,库伦效率约为98%。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即:由氮掺杂碳层包覆的金属钴纳米颗粒,充分分散于氮掺杂的石墨烯表面。这种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了石墨烯的导电性,增加了石墨烯的储锂容量。该材料被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性能测试中展现了良好的循环性能,在以100 mA·g-1的电流密度循环200圈后,放电容量高达950.1 mAh·g-1,库伦效率约为98%。  相似文献   

6.
相较于目前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成本相对较低,因而有望在未来大规模储能系统中获得重要应用,然而其实用化进程仍受制于缺少合适的正负极材料,特别是性能优异且实用化的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但钠离子和锂离子在碳负极材料中的储存行为却有着很大的不同.总体而言,碳材料仍是目前最有望促进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负极材料.本文系统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已有碳材料中钠离子的储存机制,对负极材料的设计思路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着重阐述了商用化碳分子筛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实用化前景.最后,本文对钠离子电池中碳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碳负极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着重评述碳结构与其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锂离子电池用碳负极材料性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尖晶石型结构的钛酸锂由于具有极高的循环寿命和安全特性,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但钛酸锂的电子电导率较低,且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易产生胀气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将高导电、环境友好、化学和热性能稳定且结构多样的碳材料与钛酸锂形成复合负极材料,可有效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同时抑制胀气,对电极材料的性能优化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碳材料在钛酸锂负极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碳材料对钛酸锂综合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方式和改进效果,指出了不同形式的钛酸锂/碳复合材料在制备和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对钛酸锂/碳复合材料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热裂解碳材料结构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对各种碳材料如天然石墨、焦炭、碳纤维、非石墨碳、裂解碳、掺杂型碳等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7].随着碳材料来源和制备方法的不同 ,其形态和结构差异很大 ,这些宏观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也就是说锂离子在碳负极材料中的嵌入与脱出能力与碳负极的种类 (石墨碳或非石墨碳 )、形态 (如结晶或非结晶碳 )及比表面积、H/C原子比率、粒径大小及其分布、聚集态以及微晶尺寸d0 0 2 、La、Lc 等物理参数均有密切关系 .由于碳材料本身结构的复杂性及其形态的多样性 ,目…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电极材料决定.目前,商用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其性能并不能满足下一代大容量/高功率锂电池的需求.尽管科研工作者在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距离其大规模应用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为实现其高产率/低成本的规模化制备.本文重点介绍了本课题组在一维纳米结构负极材料规模化制备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一维多孔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钴、一维多孔草酸盐和一维多孔铁酸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