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通过分析激光陀螺锁区的形成原因,给出了锁区最小化控制的基本原理.由激光陀螺谐振腔相向传播光束的输出特性,说明了常规锁区控制方案存在的缺点.从激光陀螺基本方程推导出锁区误差判别信号,提出了基于拍频信号和腔长信号迭加放大的高信噪比锁区控制方案,对交变偏频和常值偏频激光陀螺均适用.运用该项技术,实现了对某型激光陀螺的全温范围内的锁区最小化控制.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传统标定方法标定时间长、转台要求高等工程实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标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简化的惯性组件误差模型,设计了7位置转动标定编排方案,并对减振器变形引起的标定误差进行了分析,利用带温箱的转台实现组件温度补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要30 min即可完成一组误差参数的标定,标定精度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8.
9.
10.
从激光陀螺的锁区理论模型出发,通过研究激光陀螺的锁区、综合背向散射以及光强信号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光强信号中所包含的锁区信号的特性,设计了滤波处理电路和信号提取算法,通过多阶滤波、精确采样和坐标变换跟踪,将光强信号中提取出的锁区信号进行控制,抑制了综合背向散射,充分发挥光学器件的性能,可降低激光陀螺仪长时间工作产生的零偏... 相似文献
11.
随着陀螺技术的发展,激光惯导陀螺数据输出频率变高,常用圆锥误差补偿算法使得系统运算负荷较大且无法有效挖掘高频数据对圆锥误差的补偿潜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五子样二次迭代圆锥误差补偿算法,推导了五子样二次迭代优化算法公式,并与双回路二子样、三子样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计算。经研究表明,该算法在保证惯导数据更新频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圆锥误差补偿效果,且相对于目前常用算法,对系统造成的运算负荷较小。提高了激光惯导系统在圆锥运动等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分析了温度测量误差对环形激光陀螺(RLG)零偏补偿精度的影响,通过仿真,在动态温度模型中,发现温度测量误差主要通过温度变化率对补偿结果产生影响,提出了该模型在陀螺零偏动态温度补偿中是否考虑温度测量误差的标准。仿真结果表明,对使用的温度补偿模型与温度传感器而言,在温度补偿精度明显小于0.001°/h时,要考虑温度测量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YANG Heng Frank Bosselman CHEN Ming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1999,8(2):137-141
1IntroductionTheRingLaserAngularRateSensor(RingLaserGyroRLG)wasdefinedasatypeofactiveresonatorgyro.HerconceivedtheRLGin1961[1... 相似文献
17.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nd principles of the operational modes and mode sweep of a ring laser, a microcomputer system for automatic mode sweep of ring laser angular rate sensor is presented. A 0~300 V continuous adjusted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PZT used to accurately adjust the cavity lens of the ring laser also i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The test result shows that the microcomputer system could solve the problem of automatic mode sweep of ring laser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激光陀螺(RLG)读出信号高速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该系统包括板卡和相应的应用软件,提供两路最高60MHz采样频率、14位精度的数据采集通道,能够同时对RLG两路光强拍频信号进行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为RLG特性分析提供重要依据。该系统通过上位机软件控制板卡的工作状态、设置和切换采样模式。板卡利用FPGA接收计算机指令并协调控制模数转换器、SDRAM和USB接口芯片,完成RLG输出拍频信号的采集、缓存和传输。FP—GA设计中结合了硬件逻辑高速灵活的优点和NIOSⅡ软核处理器在控制方面的优势。SDRAM完成海量数据缓存,USB接口芯片工作在SlaveFIFO模式下,实现板卡与计算机的通信。实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在RLG测试和性能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激光陀螺克服高、低温冲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分析了激光陀螺在经历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时光强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利用新型腔长角度控制镜(光路程长控制镜)的角度控制元件作为驱动器件,应用类似小抖动稳频的原理对激光陀螺环形光路进行闭环控制,并通过对各光路控制单元采取分时控制的办法解决了光路稳定过程中的调制信号的冲突,使激光陀螺在环境变化时始终保持其光程长和光路相对位置的稳定从而保证其性能的稳定。实验结果表明,对原来在全使用温区(-40℃~ 60℃)光强变化达30%甚至只要有光的,通过光路稳定措施可将光强稳定在±3%以内,对于有些在高低温时不能出光的,也可以达到可使用的光强稳定水平。较好地解决了许多激光陀螺难以克服的耐高、低温冲击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