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英军  高保娇  田鹏  马云霞 《化学学报》2011,69(11):1337-1346
采用Kornblum氧化反应, 先将氯甲基交联聚苯乙烯(CMCPS)的氯甲基氧化为醛基, 制得醛基(AL)化改性微球ALCPS, 然后使改性微球ALCPS与溶液中的苯甲醛(或取代的苯甲醛)、吡咯之间发生固-液相之间的Adler反应, 成功地实现了卟啉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制得了固载有苯基卟啉(PP) 、对氯苯基卟啉(CPP)、对硝基苯基卟啉(NPP)的功能微球, 最后使功能微球与钴盐发生配合反应, 制备了固载有三种钴卟啉的固体催化剂. 研究重点有两方面: (1)考察主要因素对卟啉同步合成与固载过程的影响|(2)考察固载化钴卟啉在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羟基化过程中的催化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以醛基化改性微球ALCPS与溶液中的吡咯及小分子苯甲醛(或取代的苯甲醛)为共反应物, 通过固-液之间的Adler反应, 可以顺利地实现卟啉在微球ALCPS表面的同步合成与固载, 这是制备固载化卟啉的新途径|苯甲醛的取代基结构、催化剂的酸性与溶剂的性质对卟啉的同步合成与固载都有较大的影响|所制备的固体催化剂对分子氧氧化环己烷羟基化的反应, 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环己烷最高转化率约为40%)与选择性(环己醇的选择性在90%以上), 这是由固体催化剂特殊的化学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气液相界面积是设计气-液或气-液-固反应器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反应过程中的传质速率。气-液接触比相界面积的测定方法很多眵,如化学法,光透法,照像法等。因为化学法是唯一不需用其它测量方法对比验证的,因此应用也较多。该法系在亚硫酸钠—空气体系中,以硫酸钴或其他二价钴离子为催化剂,测定反应时液相中SO~-氧化速度,以得到气液接触比相界面积。本文采用Na_2SO_3  相似文献   

3.
固相配位化学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忻新泉  郑丽敏 《化学通报》1992,(2):23-28,49
一、引言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的是配合物在低热温度(室温—200℃)下的固相反应,它是介于固体化学与配位化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近二十年来,一些新技术新学科的兴起,要求越来越多具有特殊性能的固体材料,研究它们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开发应用是固体化学的任务。传统配位化学主要研究溶液中配位化合物的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拟定于1988年7月4日至了月9日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第二届个国无机固体化学和合成化学会议。1.征文内容:缺陷化学、固相反应、固体表面和界面化学、固相中的扩散、无机固体新材料、复合金属氧化物、极端条件下的无机合成。固体化学中的制备方法、固态初质的分析和表征等。2.将论文详细摘要(1500字左右)一式二份寄北京大学化学系苏勉曾、或合肥中国科技大学材料系  相似文献   

5.
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相关研究, 对固体CD光谱在手性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特别是手性样品固体CD光谱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 通过对四对手性席夫碱M(II) (M = Ni、Cu)配合物的固体和溶液CD光谱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配合物的手性构型在固液相中保持一致, 但其固液CD光谱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可能是由于相应配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相中的四面体扭曲或构象的微妙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结合课题组近期的相关研究,对固体CD光谱在手性配合物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手性样品固体CD光谱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四对手性席夫碱M(II)(M=Ni、Cu)配合物的固体和溶液CD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配合物的手性构型在固液相中保持一致,但其固液CD光谱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是由于相应配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相中的四面体扭曲或构象的微妙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接触角及其在表面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润湿是一种流体取代界面上另一种流体的界面现象,通常是指液体从固体表面取代气体的过程。如在干净玻璃板上加水,排走表面上的空气形成薄的水膜,即为铺展润湿,简称铺展,此过程的特点是原固气界面消失,气液界面扩大,并形成新的固液界面。将固体完全浸渍于液体中,固气界面消失,气液界面不变,形成新的固液界面,此过程为现润湿(浸湿)。液体与固体接触,气液和固气界面减小,形成固液界面的过程为沾湿。润湿过程涉及固体和液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至少一种固体在溶剂中的溶液,该固体贮存于空腔中。其中在溶剂中可溶的固体首先用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所覆盖或包封,以阻止该固体的溶解。接着将溶剂导入空腔,并如此处理在该溶剂中不溶的介质,以使在溶剂和可溶的固体之间进行接触,由此使该固体在溶剂中溶解。可以有利方法制备含两种或多种固体的溶液。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的概念,有机反应应当尽量在均相的溶液中进行。近年来,固相合成的发展打破了这一观点的束缚,并给有机合成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所谓固相合成就是把试剂、催化剂或反应物连接到不溶性的固体的聚合物载体上进行化学反应。这一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利用聚合物载体不溶解的性质,在反应结束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芳香醛与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在室温固相、熔融状态及Lewis酸催化下的缩合反应,分别得到4,4'-甲太-双(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2-4-芳甲太-3-甲基-1-苯基-5-吡唑啉1.实验表明,在固体状态下,2主要以烯醇式存在,受势时或在溶液中两者可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1.
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聚乙二醇不饱和聚酯网络-LiClO4)中进行吡咯聚合原位制得了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界面结构,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电化学杂脱掺杂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具有相互穿插渗透的固/固密接界面结构,这种界面结构改善了聚吡咯和聚俣物固体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提高了聚吡咯在聚俣物固体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掺杂脱掺杂性能。  相似文献   

12.
SrO—Al2O3—SiO2:Eu^3+,Bi^3+发光体的溶胶—凝胶法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彬  白玉白 《应用化学》1990,7(1):76-79
制备无机固体材料大都采用高温固相反应,1971年Dislich报导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多组份固体材料。近年来,有报导利用此法研制玻璃、玻璃陶瓷和陶瓷。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合成了SrO-Al_2O_3-SiO_2:Eu~(3 ),Bi~(3 )发光体,研究了从凝胶至发光晶体的转变过程、Eu~(3 )和Bi~(3 )在SrO-Al_2O_3-SiO_2基质中的发光性质以及Bi~(3 )对 EU~(3 )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3.
雷立旭  周益明 《化学进展》2020,32(8):1158-1171
根据热力学,固态化学反应一般具有一旦发生就必完全的特征;但在固体之间存在组成可连续变化的溶液(固熔体)时,固态化学反应体系有可能出现化学平衡。固态化学反应还可能导致立体选择性产物、产物颗粒不易长大、最低反应温度等特征。本文特别指出,为了促进固态化学反应快速、有效、安全地发生,可使用少量溶剂而不用担心固态化学反应无平衡特征的丧失,同时获得良好流动性的反应物浆料,并因此能使用适当的搅拌技术来促进反应;其次,任何复杂的固态化学反应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双组分反应,可以按一定步骤实现复杂化合物的合成或装配。因此,研究固态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更加绿色的化学过程,具有非常现实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固态配位化学反应为例来说明如上理论推演结果。这里,固态配位化学反应是固体无机金属化合物与固体有机或无机配体之间的化学反应,它们与固态有机化学反应一样,可以在室温~300 ℃的温度下、不存在任何溶剂的情况下发生。  相似文献   

14.
固体表面的亲水/疏水性质与表面分子与水之间的固/液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以及水介质中表面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固/(液)/气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密切相关.水介质中固体表面与水之间存在范德华引力或疏水引力,与气泡之间存在范德华斥力、疏水引力以及静电斥力.在Lifshitz-范德华(LW)相互作用自由能、Lewis酸-碱(AB)相互作用自由能以及静电(EL)相互作用自由能3者之中,AB相互作用自由能比其它两者要大2~3个数量级以上.与固体表面能Lewis酸-碱分量相关的亲水指数√r_s~++√r_s~-可以成为衡量固体表面亲水/疏水性质的重要判据,水介质中固体表面疏水的必要条件是√r_s~++√r_s~-<5mJ~(1/2)/m,指数大于或接近5mJ~(1/2)/m的表面必然是亲水的.  相似文献   

15.
前曾报道季戊四醇在461.60K有一个固-固相变,其相交含为41.37kJmol~(-1)。但是,作为低温储能材料,该物质的相变温度偏高。从有关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力学研究中,我们发现三甲醇丙烷-季戊四醇固体溶液具有较低的固-固相变温度。本文测定了三甲醇丙烷-季戊四醇(摩尔比60:40)固体溶液的相变热参数和热容。  相似文献   

16.
微波快速烷基化合成α—氨基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邓润华  宓爱巧 《应用化学》1993,10(5):108-109
前文曾报道以固体K_2CO_3作为碱的固-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醛亚胺的α-位能形成碳负离子,并顺利地进行烷基化反应,水解后生成α-氨基酸。 微波技术已用于一些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本文用微波技术进行相转移催化反应,以N-苯亚甲氨基乙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不同的卤化物反应,经水解生成不同的α-氨基酸。其特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_3Fe(CN)_6,K_4Fe(CN)_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_3Fe(CN)_6与NaBH_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_3Fe(CN)_6与NaBH_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_4Fe(CN)_6与K_2S_2O_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_3Fe(CN)_6与K_2C_2O_4·H_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_2C_2O_4·2H_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文对错流移动床反应器的分析,进一步建立了逆、并流移动床非催化气固反应器模型方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错流和逆、并流三类移动床反应器的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类不同气固接触方式移动床的行为存在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内进行的非催化气固反应过程受固剂转化率的影响,当反应属本征动力学或内扩散控制时,错流、逆流移动床的床层利用效率较高,但反应属外扩散控制如在加压条件下操作或所要求的固剂转化率可降低时,三类移动床反应器床层利用效率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室温时K~3Fe(CN)~6,K~4Fe(CN)~6在酸碱条件下发生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结果表明:K~3Fe(CN)~6与NaBH~4固相混合物室温下不反应,但加入固体氢氧化钠后,K~3Fe(CN)~6与NaBH~4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很容易进行。K~4Fe(CN)~6与K~2S~2O~8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在室温下能顺利进行,但当固体KOH存在时,反应明显受到抑制。K~3Fe(CN)~6与K~2C~2O~4.H~2O室温下无反应,但与H~2C~2O~4.2H~2O在室温时即发生固相取代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