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海 《数学之友》2014,(12):8-9
字母e是由大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年4月15日--1783年9月18日)首先使用的,欧拉引人的e是极限的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在高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又是怎样被运用作为对数函数的底而组成了自然对数呢?本文将从数学对称美的角度来阐述自然对数是如何引进的,以及自然对数的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阅读欧拉,读懂欧拉,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大师.”其实,拉普拉斯的名言可以改为:“学习e,研究e,它是数中之大师.”正如高斯在他同时代人中赢得了“数学王子”的称号,e也可冠以“常数王子”的称号.当然,欧拉是会同意的,要不然他怎么会用自己名字(Euler)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呢?其实,e最初被表达为下式的极限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超越数1744年,瑞士数学家欧拉首先提出超越数的概念并给出了它的定义;1794年,法国数学家勒让德猜测π可能不是有理数方程的根。这就导致超越数从无理数中分裂出来:凡是能满足某个整数系数代数方程的实数叫代数数,如2~(1/2),-3;不是代数数的实数叫超越数,如π,e。超越数必然是无理数,但无理数不一定是超越数。法国数学家刘维尔1844年在一篇论文中首先证明了超越数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我们第一次认识数学常数e=2.71828…是在中学数学教科书上:“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为了简便,N的自然对数log_eN简记为lNN”.早在17世纪,苏格兰数学家、业余天文学爱好者纳皮尔(J.Napier)在进行繁重的天文学数据计算时就发明了对数,并实现了将乘除法  相似文献   

5.
若O,G,H分别为△ABC的外心,重心,垂心,那么O,G,H三点共线.这个结论首先是由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1707-1783)发现,  相似文献   

6.
华强 《数学通报》1991,(7):36-38
超越数e是自然对数的底,在微积分和复变函数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下面的事实却少为人知:数e~(-e),e~0,e~(e-1)是函数y=a~x与其反函数y=log_ax交点情况分类的界点。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学习对数的定义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数e.教材上写道“在科学技术中,常常使用以e为底的对数,这种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e=2.71828…是一个无理数.正数N的自然对数log.N一般简记为lnN”.对此,善于思索的同学一定会问:为什么在我们熟悉的众多的数中不选,偏偏选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e作为对数的底数,而且还是一个无理数?  相似文献   

8.
引入一个新常数μ,它是调和级数与1nn,欧拉常数γ、1/2n之差的尾项的级数和.由于新常数μ和欧拉常数γ都同调和级数与Inn之差有关,因此可再定义一个新常数θ=1+γ+2μ,它和圆周率π、自然对数的底e之间可组成公式π=1/2e^*.  相似文献   

9.
一七○七年四月十五日数学史上杰出的数学家欧拉(Euler)诞生在瑞士第二名城巴塞尔(Basel)的一个殷实的家庭。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是个基督教加尔文派的教长,喜爱数学,是欧拉启蒙的数学老师。 欧拉幼年早慧,在家庭的教养下,聪颖过人。保罗希望欧拉学习神学,继承父业。一七二○年秋,把欧拉送进瑞士最古老的大学巴塞尔大学,学习神学、医学、东方语言。欧拉的聪慧与勤勉,赢得了该校数学教授约翰·伯努利(Jehann Bernoulli)的赏识(伯努利数学家族,祖孙四代蝉联共有十位数学家),并亲自单独面授数学。从此欧拉和他的儿子—数学家尼  相似文献   

10.
1614年纳皮尔发明了对数,1624年英国的卜瑞格斯真正认识到对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并制作对数表,同时出现了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1737年欧拉证明了e是一个无理数,1873年厄米特证明e是超越数,本文仅用一条与微积分有关的:常识(A) ex=1+x1!+x22!+x33!+…=∑∞k=0xkk!给出e的无理性的一个极其简单的初等证法;证明 设e=q/p是一个有理数,则 A=q!∑qk=0(-1)kk!-1e=∑qk=0(-1)kq!k!-p(q-1)!是一个非负整数;另一方面,据(A),1e=e-…  相似文献   

11.
列昂纳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4. 15-1783.9.18),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生于瑞士的巴塞尔(Basel),卒于俄国的彼得堡(Peterburg),父亲保罗·欧拉 (Paul Euler)是当地加尔文教的牧师,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曾在巴塞尔大学上学的保罗,是当  相似文献   

12.
《数学通讯》2007,(3):48-48,F0003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1707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一个牧师家庭.父亲是当地基督教加尔文派的教长,平时喜爱数学,也有所研究,曾从雅科布·伯努利学过数学,他是欧拉的数学启蒙教师.后来,欧拉师从约翰·伯努利.欧拉当初在巴塞尔文科学校学习时数学课程很少,到了假期,欧拉最感兴趣的是如饥似渴地读父亲所收藏的数学书籍.父亲希望儿子学神学,子承父业.1720年刚满13岁的欧拉考上了巴塞尔大学神学系,但是欧拉的数学才能很快就被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发现,约翰·伯努利破例地单独给欧拉讲授数学,  相似文献   

13.
超越数理论是数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它的研究使我们更加透彻地洞悉数系的本质.本文从众多数学家的相关工作入手,详细介绍了超越数理论的发展史,并评述了伴随超越数研究而产生的重要数学方法.本文可以作为HPM教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超越数和相关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数e漫谈     
刘琳 《数学通报》2005,44(8):44-45
在高中数学课本中提到以e=2.71828…为底的对数lnx——自然对数,相应的又有指数函数矿,我们知道二者是高等数学中一对重要的函数.但是中学生学到这里,对e及e^x,lnx往往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e是怎样一个数?为什么要以e为底来取对数?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唐胜忠 《中学生数学》2014,(6):27-27,26
在讲到对数函数的时候,人教版必修一有这样一句话:“另外,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数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atural logarithm),并且把logeN记为lnN.”很多心细的同学对这句话充满了好奇.对于无理数π,同学们已经非常的熟悉,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无理数e的历史不过400年左右.数字π起源于一个几何问题:怎样得到圆的周长和面积.数字e的起源就不是那么清晰了,  相似文献   

16.
158个字符算出π的2400位数430012武汉铁路成人中专学校解惠自德国数学家兰伯特(J.H.Lambert,1728-1777)1771年证明π是一个无理数之后,我们知道π后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我们还知道π是一个超越数。即不是一个整系数多项式的解...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一个高三的学生突然问我什么是自然对数?我很诧异,说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呀!他接着问,这个我知道,可是e到底是什么呀?当时,不假思索便说e=2.71828…,是一个数,但显然没有满足他的好奇心,突然,我意识到他应该是想知道e有没有什么故事背景或来历吧!  相似文献   

18.
在初等数学中往往把对数和冪指数紧密地結合起来进行研究,由指数函数导出对数的定义和对数函数的一系列性貭,并和指数函数加以对照。这样,在学生充分地理解了指数函数性貭的同时容易接受“对数”这个新的概念和它的一系列性貭。至于自然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則作为一般对数的特例而提出。实际上,只有在高等数学中,自然对数才显出它的特殊地位。它把一个极为重要的极限和一个特殊的积分联系起来了。最后这个表达式启发我們用来作为自然对数的定义。本文的目的就是要用积  相似文献   

19.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数学,正如其它自然科学一样,它的发生、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于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以10为底的常用对数就是基于人们对数字的乘、除、开方等运算要求快速而发展起来的。而自然对数是由于微积分学的产生可以解决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发展起来的。要知道为什么以e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这一问题,首先要简单谈谈(1)e是怎样一个数。(2)为什么要以e为对数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知道“亲和数”吗?如果两个整数,其中每一个数的真因子的和都恰好等于另一个数,这两个数就构成一对“亲和数”.220与284是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来的一对亲和数,也是最小的一对亲和数.因为220的真因子是1、2、4、5、10、11、20、22、44、55、110,它们的和是284.284的真因子是1、2、4、71、142,其和恰为220.1636年,法国数学家费马发现了第二对亲和数17926与18416.两年后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给出了第三对亲和数.1747年,瑞士数学家欧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