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硝酸镥与硝酸铕混合溶液共沉淀法制备Lu2O3:Eu粉体,并对比不同沉淀剂及滴加方式对粉体颗粒形貌及尺寸的影响.通过对沉淀先驱物在600℃和1200℃温度下焙烧前后的DTA/TG与XRD测试分析发现:草酸沉淀先驱物在600℃焙烧失去结晶水,并在1200℃完全转化为Lu2O3.从所制备粉体的光谱中检测到265nm和300nm吸收峰和613nm与626nm荧光发射峰.经对比发现,采用氨水反向滴加制备的粉体颗粒最细小均匀,平均尺寸约为50nm.  相似文献   

2.
Tb3+掺杂纳米WO3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Na2WO4和盐酸反应新生成的H2WO4与Tb(NO3)3,H2C2O4作起始原料,制备了稀土离子Tb3+掺杂的WO3纳米粉体,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漫反射光谱(DRS)和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稀土离子Tb3+的掺杂能拓展WO3的光响应范围,显著提高WO3对可溶性染料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率和抗光腐蚀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备单相尖晶石结构 Nix Mn3-x O4 ( 0 .5≤ x≤ 1)纳米粉体 .实验结果表明 :微波处理方法制备单相尖晶石结构 Nix Mn3-x O4 ( 0 .5≤ x≤ 1)纳米粉体相合成温度比常规热分解和传统固相反应方法低大约 2 0 0℃以上 ,需用时间也远少于常规化学合成方法和传统固相反应方法 ,节约能源 .微波合成的纳米粉体晶粒平均尺寸为 30 nm左右 ,基本呈单分散分布 ,分布均匀 ,颗粒尺寸小于常规热分解方法 ,形状为多面体 ,优于常规合成方法的粉体 .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化学燃烧合成法制备了Al_2O_3:Eu,Al_2O_3:Tb和Al_2O_3:Eu:Tb陶瓷粉末,研究了退火温度和掺杂浓度对稀土元素掺杂Al_2O_3陶瓷粉末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NO3)3、Eu(NO_3)_3、Tb(NO_3)_3为原料制备的Al_2O_3:Eu,Al_2O_3:Tb陶瓷粉末,其样品随着退火温度的不断升高,发光强度先增强再减弱,光致发光峰位没有发生变化,并且最佳的退火温度分别是900?C、1100?C.随着稀土元素掺杂浓度的不断增大,样品光致发光强度先增强再减弱,最佳的掺杂浓度分别是0.055mol%、0.02mol%.在制备Al_2O_3:Tb:Eu陶瓷粉末时,只改变Tb~(3+)离子的掺杂浓度而保持Eu~(3+)离子的掺杂浓度是0.04mol%固定不变.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大,Eu~(3+)离子处于592nm,618nm,653nm,705nm的光致发光峰强度增加,而Tb~(3+)离子在545nm处的光致发光峰强度却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从0.14mol%增大到0.17mol%逐渐减小.此研究可为改善和提高Al_2O_3基陶瓷材料的发光性能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Al2(SO4)3·18H2O和NH3·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沉淀法制备了γ-Al2O3纳米粉,探讨了制备条件和后处理工艺对粉体形貌、粒径分布和团聚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Al3+浓度为0.8 mol·L-1,氨水pH值为12.0时,可获得粒径为10 nm左右的γ-Al2O3纳米粉;聚乙二醇2000可以促使粉体的粒径分布均匀化和抑制颗粒间团聚体的形成;以正丁醇和正己醇的混合溶剂进行异相共沸蒸馏能有效脱除水份和减小干燥过程中的毛细管力,从而获得疏松的前驱体,经900 ℃煅烧后即得到粒径分布较窄、基本无硬团聚的γ-Al2O3纳米粉.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杂稀土元素镨(Pr)的铁氧化钴CoPrx Fe2 x O4(x=0.0、0.01、0.025、0.05、0.075、0.1)纳米颗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来的样品是立方体结构的纳米颗粒,当掺杂量00.1(x=0.15)时出现杂峰.随着掺杂量从0增加到0.1时,样品的平均晶格尺寸从34nm减小到15nm,饱和磁化强度(Ms)从78emu/g单调减小至36emu/g,矫顽力从1008Oe降低到668Oe.  相似文献   

7.
利用草酸沉淀法制备Y2O3:Eu3+粉体,研究表面活性剂PEG对Y2O3:Eu3+氧化物的形貌、分散性、粒径分布及粒度的影响;对加与不加表面活性剂制得的Y2O3:Eu3+粉体作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体系中添加1%-2%分子量为40000的PEG,所得Y2O3:Eu3+粉体的粒度更细、分布更窄,可更好地满足荧光粉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Sb3+,Ce3+掺杂SnO2胶体前驱体,分别经XC-72R碳黑吸附后制备出一系列碳载氧化物复合电催化剂.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测试Sb3+,Ce3+掺杂SnO2/C/Ti系列电极的交流阻抗值及随电位和不同苯酚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加在工作电极的电位升高,苯酚氧化的阻力减小;苯酚浓度越大,钝化膜越厚,苯酚氧化的阻力越大.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Ce0.8Sm0.2O2-δ(SDC)和SmCo0.6Feo0.2-XNiXO3(x=0,0.1,0.2)(SCFN)系列纳米粉体并烧结为陶瓷片,用XRD、TEM、SEM对粉体和烧结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以SCFN系列陶瓷为阴极,Nation膜为质子交换膜,Ni-SDC金属陶瓷为阳极,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电解池.以湿氢气和氮气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研究了SCFN系列陶瓷材料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CFN中Fe、Ni的含量影响其阴极催化性能,其中以SmCo0.8Fe0.1Ni0.1Oa的催化性能最佳,在353 K和常压条件下.合成氨速率达到9069×10-9mol.s-1.cm-2.  相似文献   

10.
以硅片为衬底,使用六水合硝酸锌(Zn(NO3)2·6H2O)、六水合硝酸铈(Ce(NO3)3·6H2O)以及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90℃下生长出表面修饰CeO2纳米颗粒的ZnO亚微米杆,运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子能谱仪(EDX)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溶液浓度下长出的纳米结构有不同的形貌、结构和成分.通过对不同条件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的观察,发现在Ce(NO3)3·6H2O与Zn(NO3)2·6H2O的摩尔比例为1∶10时生长出的纳米颗粒浓密且均匀地附着在纳米杆的表面.这种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复合结构在CO的选择性探测方面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用SnCl4和Cu(NO3)2无机盐为初始原料,采用Sol-Gel(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平均尺寸10~15nm的CuO-SnO2纳米粉料,运用X射线衍射(XRD)并结合透射电镜(TEM)分析手段分别对纳米SnO2粒径以及掺杂CuO的纳米SnO2粒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征,同时运用差热-失重分析(DTA-TG)方法分析了纳米CuO-SnO2的形成过程。实验表明:与纯SnO2相比掺杂CuO可以有效阻碍SnO2纳米晶体的生长和团聚;以无机盐为原料,采用Sol-Gel(溶胶-凝胶)法制备CuO-SnO2纳米粉体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制备了ZrxNiMn1.8-xFe0.2O4(0<x≤0.8)系列热敏电阻超细粉体,经压片、烧结及封装等后续工艺制得热敏陶瓷电阻.分别用XRD与SEM表征所得陶瓷的结晶相与微观形貌,并详细研究了Zr^4+掺杂浓度对该系列热敏电阻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具有正立方尖晶石结构的ZrxNiMn1.8-xFe0.2O4陶瓷随着Zr^4+掺杂量的增加似≤0.6),其电阻率和热敏度(B值)都不断增加.并讨论了Zr^4+对该系统热敏特性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认为是具有高势垒的Zr^4+离子取代了ZrxNiMn1.8-xFe0.2O4中部分锰离予的格位,增加了微晶的晶界势垒,从而导致B值增高.  相似文献   

1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e0.8Sm0.2O2—δ(SDC)和SmCo0.8Fe0.2-xNixO3(x=0,0.1,0.2)(SCFN)系列纳米粉体并烧结为陶瓷片,用XRD、TEM、SEM对粉体和烧结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以SCFN系列陶瓷为阴极,Nation膜为质子交换膜,Ni—SDC金属陶瓷为阳极,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电解池.以湿氢气和氮气为原料,在低温常压下研究了SCFN系列陶瓷材料在电化学合成氨中的阴极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CFN中Fe、Ni的含量影响其阴极催化性能,其中以SmCo0.8Fe0.1Ni0.1O3的催化性能最佳,在353K和常压条件下,合成氨速率达到9.69×10^-9mol.s^-1.cm^-2.  相似文献   

14.
燃烧剂对燃烧法合成CeO-2纳米粉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燃料-硝酸盐低温燃烧法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铈粉体.考察了新型燃烧剂甘油和甘露醇对二氧化铈纳米粉体的影响,通过TG-DTA对凝胶的分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RD、氮气吸脱附和SEM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使用甘露醇制备的CeO2晶粒较小(10.1nm),比表面积较大(87.1m^2·g^-1).  相似文献   

15.
以硝酸铅、六水合硝酸镁、草酸铌、钛酸丁酯为前驱体原料,去离子水、乙二醇为溶剂,柠檬酸为螯合剂,铅、镁、铌、钛离子比为1:(1-x)/3:2(1-x)/3:x,其化学式为(1-x)Pb(Mg1/3Nb2/3)O3-xPbTiO3,采用溶胶-凝胶法经1150℃焙烧制备得到了单一相钙钛矿结构的PMNT粉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四羟基苯基卟啉与与Fe^2+,Co^2+金属离子的配合物,在室温下,将其与分子O2作用,提纯后得到两种固态氧合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电导、热分析(TG/DTA)、紫外光谱(UV)等测试手段确定了氧合配合物的组成为[Co·THPP·O2](NO3)2·2H2O、[Fe·THPP·O2]Cl2·2H2O],可知1mol配合物吸收了1molO2,采用失重法测定了氧合配合物中的配位氧,确定1mol金属配合物吸收1molO2形成超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证明了Schrdinger方程:Lu=-(aijuxi)xj+b▽u+vu=的弱解的局部Hlder连续性,其中系数|b|2,v∈Lp,μ(Ω)(n-2 p≤μ〈n),进一步推广和细化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飞秒Z扫描实验,在800nm的波长下对1组高氧化铋含量的Bi2O3-B2O3-TiO2三元系统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含量对该三元玻璃的三阶非线性性能影响很大,非线性折射率γ值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最大值高达8.85×10^-14cm2·W^-1,与部分硫系玻璃的γ值相当,同时,计算结果得到TiO2对玻璃三阶非线性性能的影响主要来自于Bi-O-Tr非桥氧离子,它的超极化率α^(3)为1.32×10^-33esu·cm3.unit^-1.此外,研究还观察到当入射光子能量hv处于0.73倍带隙能Eopg时,非线性吸收系数β的增强.通过计算玻璃的品质因素,还表明Bi2O3-B2O3-TiO2玻璃是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材料,它在实际通信波段有着极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K-H2和CO2的混合系统中,利用404 nm脉冲激光器激发K原子至K(5P)态后其与H2发生反应,产生KH(X^1Σ^+,V=0-3)分子.采用泵浦-探测技术,利用OPO脉冲激光器作为"泵浦"激光,泛频激发X^1Σ^+(V=0)至高位振动态(V=14-21),钛宝石激光器作为探测激光激发KH(X^1Σ^+)至激发态KH(A^1Σ^+),在与激光束垂直方向测量A^1Σ^+(V)→X^1Σ^+(V)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LIF),得到KH(V)与CO2碰撞的猝灭速率系数,得出猝灭速率系数与KH振动量子数V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