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这部分知识是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北京市历届中考的热点,在中考题中这类题也常有难题出现.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而这部分知识又涉及到密度、压力、重力、质量、深度、体积和面积等较多的知识,所以,“液体压强”必然形成学生学习的难点和中考拿分困难的考点.特别是近几年北京市的考题中有关液体压强的考题题型在变化,这就更增加了这部分知识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相等深度处,不同液体的压强随液体密度变大而增大.这两条液体压强变化规律因同液体压强公式一致,教材上选编的相关习题又很多,所以同学大多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可是,同一液体中相同深度处的不同位置上,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这一条规律,虽然也同液体压强公式完全吻合,但关联不如上述两条规律那么密切,不少同学有所忽略,以致造成同学们不善于运用后一规律来解析压强综合题的弊病.为了叙述简便起见,现将运用同一液体中相同深度处的不同位置上,液体压强都相等的这一规律来解析压强综合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图1所示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演示器材,用于演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玻璃筒各端口都用橡皮膜封住,无法与外界大气压相通.当将实验器材置于水槽中时,玻璃筒内的密闭气体由于橡皮膜向内凹陷而被压缩,导致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影响橡皮膜向内凹陷的程度,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U形管压强计进行定性测量,验证了气体压强的改变对液体内部压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气压减小而液面上升的特殊情况下,实验得出的液体压强变化与利用液体平衡状态分析得出的结果一致.围绕此话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王绍符  张喜荣 《物理通报》2011,40(10):79-83
液体(包括气体)发生挤压而产生压强,重力是使之发生挤压的一种因素,但不唯一,表面力也是一种因素.压强差公式p2-p1=ρgh全面体现了压强形成的这两种因素,对静液普遍适用.表面外力使液体压强"分布均匀,处处大小相等,且与外力作用在表面上的压强大小相等".这正是帕斯卡定律的实质所在.重力作用使液体压强竖直分布不均,这正是浮力存在和阿基米德原理成立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物理》第二册,关于“液体沸点跟压强有关”,课文中只用了水在低压下沸腾的演示来说明,在压强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从而引入在压强增加时,液体的沸点就要升高的结论,这只能给学生一种抽象推理概念。为了让学生通过直观获得  相似文献   

7.
1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在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只能抽象理解的情况下,特制此教具.该教具能形象、生动地显示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在而与质量无关.该教具制作容易、操作方便.由于配备了放大标尺,学生很容易观察,易于推广,是帕斯卡实验的缩小,学生非常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由实验可知,在弯液面处存在着附加压强.那么,弯液面处附加压强的规律是什么,它在实际问题中又如何应用呢? 对于平液面,根据静止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p0+ρgn,式中凡为平液面外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内部某点的深度,在h→0处,即平液面处,则△p=p-p0→0,这说明压强在平液面处是连续变化的. 对于弯液面,在h→0处,△p=p-p0≠0.通常将弯液面处△p=p-p0称为附加压强,它是由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产生的.其大小由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和液面的弯曲程度决定.这说明压强在弯液面处是不连续变化的.对于给定液体,其附加压强的大小就仅…  相似文献   

9.
孙竟 《物理通报》2012,(4):128-129
《新课标》初三物理课程,编入了“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及应用.由于学生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有一个直观的教具演示这一物理现象,给学生的探究提供素材,方便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
液体的压强公式p=pgh指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系,而跟它的总重、体积都没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课本上介绍了著名的帕斯卡水桶实验,但演示这个实验的器材,特别是裂桶不好找,对此我们可作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在力学中,关于“液体和气体对压强的传递”的原理是初中物理学上一节重要的教材,也是理解帕斯卡定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过,这节教材的原理较深,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易接受的。在一九五四年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的指示中,曾主张予以删去。但删去这节教材之后,要求学生了解液体对于容器的压强和压强计的原理,将更为困难,因此一九五五年教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张思炜(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162650)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多年实践发现,讲气体压强这一参量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初中物理课本上讲: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的重量产生的;而在中专物理课本中却认为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碰撞...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输液装置和一次性注射器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并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这套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器材成本低且易得,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液体压强知识点.  相似文献   

14.
梅长钊 《物理实验》1992,12(2):64-64
中师物理课本第一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一节,在讲述了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后,介绍了两个小实验:唇下放纸条,用力吹气时纸条飘起和朝下的漏斗里放乒乓球,用力吹气时球不掉下来。这里介绍一个学生容易做,且更为有趣的小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5.
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从液体压强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深度和密度有关系,跟液体的重量、体积无关。为了验证这个公式,笔者制作了一个简单而又有说服力的液体压强公式验证器。制作与演示方法取一个20毫升左右的注射器固定在钉成L形的木架上。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中,为了全面、形象、直观地演示液体压强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效果明显.我们自制了一些液体压强实验教具.现在简单介绍液体压强实验教具制作方法和使用如下. 实验1 制作方法: 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在其侧壁上不同的高度位置刺3个小孔. 使用方法: 给瓶里充满水,会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小孔的位置越靠近瓶底(即小孔的位置越低),水柱喷得越远.这一现象说明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碳纳米管在纳米技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它可以作为纳米管道传输液体. 本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一个液体压力控制模型,对液体水银由于外部压力作用在碳纳米管中传输的现象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当液体水银的内部压强超过一个临界值时,液体水银能够浸入到碳纳米管内部;不断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碳纳米管可以连续地传输液体;而当对液体水银进行循环加压时,碳纳米管可以间断地传输液体水银.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流体传输 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液体沸騰时它的飽和汽压和外部压强相等,也就是说只要液体內汽泡中的飽和汽压等于外部压强时沸腾現象就开始出現。某种液体在沸騰时所保持的恆定温度叫做沸点。因为飽和汽压是随着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因而外部压强的大小影响着沸点的高低,且外部压强益大則沸点就益高,外部压强減小沸点就下降。計,④冷却器,⑤广口瓶,⑥內盛吸水剂(氯化鈣)的小瓶,⑦U形水銀气压計。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生受压强定义、产生原因和直觉导向的定势思维习惯的影响,对p=ρgh往往难以致信。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必要做好液体压强公式验证实验。笔者根据帕斯卡于1648年表演的著名实验原理,设计制作的液体压强公式验证装置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20.
液体和气体对压强的传递这节教材,根据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提出下面两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大家指正。在初中了本固体压强的讲授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力传递的问题。而实际上在压强随面积而变化的实例,如钉、刀、针的讲述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