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振平 《物理实验》1992,12(5):245-245,244
全息合成实验是将一系列用普通摄影拍摄的物体的二维平面像用全息合成的方法记录在一张全息软片上。再现时可实现原物体的三维像。这对于较大物体或贵重文物的立体再现尤为重要。我们结合光学全息课,用它来作为实验教学,给学生以一种立体感强、图象逼真的感觉,深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数字全息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成像及测量技术,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传统光学全息的特点,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科学前沿中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将数字全息实验引入到光学实验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掌握CCD图像采集设备及其他光电子器件的使用方法,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更能形象地理解光波场传播规律.并且通过将较为抽象的菲涅耳衍射理论、全息图原理、抽样定理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等应用到实验之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3.
徐青  曹娜  曹亮  雷岚  韩长材 《应用光学》2013,34(6):1005-1009
针对雾化场光学全息测量存在干板湿化学处理繁琐、再现像采集耗时的问题,提出光学全息与数字全息联合测量的方法,建立由同轴光学全息、同轴数字全息以及数字延迟信号发生器组成的测量系统,并以双孔直射式喷嘴产生的雾化场为测量对象,利用该测量系统在一次测量中同时获得雾化场的光学全息和数字全息的再现图像,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光学和数字再现图像相对应的视场范围分别为27.87 mm4.77 mm和27.59 mm6.67 mm,数字方式获得视场范围内单一层面再现像的时间仅为8 s,而光学方式将近1 h。结果表明,光学全息与数字全息联合测量时,通过数字全息的雾化再现图像能够对实验总体效果进行实时评估,提高了雾化场全息测量的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4.
显微数字全息数值再现中的自动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英  刘景波  王大勇  赵洁 《光学学报》2008,28(s2):343-347
自动聚焦是显微数字全息数值再现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基于菲涅耳变换重建算法, 采用实验验证的方法, 对显微数字全息成像中六种典型聚焦评价函数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利用再现像部分区域进行调焦判断的方法。结果表明, 这些函数都具有较好的单峰性、一致的调焦范围和准确性, 但与梯度运算相关的调焦函数运算时间太长; 傅里叶频谱函数调焦速度最快, 是首选的聚焦评价函数。选取再现像部分区域作为调焦计算区域, 可大大缩短调焦时间。对于低信噪比全息图, 利用维纳自适应滤波进行预处理及对再现像进行后处理, 有利于提高自动调焦的准确性及再现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球形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检测,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的表面曲率参数及疵病的同步检测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再现波前进行参数拟合和计算,解决了再现过程中倾斜因子补偿对测量可靠性造成的影响。通过将原始数据与生成的虚拟曲面相减实现了表面疵病信息的同步提取。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白光干涉仪的测量差异小于1.5%,在不同倾斜因子补偿系数作用下的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6.
针对球形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检测,开发了一种基于数字全息的表面曲率参数及疵病的同步检测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再现波前进行参数拟合和计算,解决了再现过程中倾斜因子补偿对测量可靠性造成的影响。通过将原始数据与生成的虚拟曲面相减实现了表面疵病信息的同步提取。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测量结果与白光干涉仪的测量差异小于1.5%,在不同倾斜因子补偿系数作用下的测量结果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数字全息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结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设计了一种多模式现代光学数字全息成像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多光路模式与CcD技术相结合建立并记录数字全息图频率场,采用不同数学算法和程序实现全息图的全数字化重构再现与图像的三维测量,并通过界面设计详细演示数字全息成像的原理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粒子场数字全息诊断中的再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粒子场的数字全息诊断中,良好的再现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出高质量的再现像。利用标准粒子板模拟单层面的粒子场,使用大面阵CCD实现同轴数字全息记录,得到了大尺寸的数字全息图。针对4种数字全息再现算法,本文从再现图像的质量、再现全息图的大小和计算速度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角谱算法(FFT-AS)具有再现图像背景均匀,再现结果中无物理图像压缩,可以再现大尺寸的全息图且具有较快计算速度的优点,适合于粒子场同轴数字全息图的再现计算。  相似文献   

10.
数字全息中再现像分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刘诚  刘志刚  薄峰  王勇  朱健强 《光子学报》2003,32(5):588-591
详细分析了数字全息的再现像分离条件,指出数字全息和普通全息的再现像分离条件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讨论了再现条件对数字全息记录光路的要求,同时给出一种能部分避免再现像重叠的处理方法,并做出相应的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数字像面全息与同轴全息技术拍摄透明物体以及不透明物体的全息图,并在计算机上再现。结果表明,当记录较小物体的全息图像时像面全息技术更加合适。  相似文献   

12.
吴凯  吴学成  赵亮 《光学技术》2018,(1):101-105
为提高全息成像的分辨率,对超分辨率数字全息进行实验研究,介绍了全息和超分辨率的基本理论。试验中以激光二极管尾纤发射端作为点光源,采用非放大的光路系统,拍摄了一组亚像素位移的LR全息图。通过对LR全息图和SR全息图重建的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实现全息图亚像素位移,经超分辨率重建的图像分辨率明显提升。通过使用更高精度的位移装置和更有针对性的超分辨率算法将会进一步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数字全息实验平台,制作平面全息光栅,利用高精度CMOS相机记录两束平行光的干涉,改变两平行光束的夹角和光斑相对方向,观测干涉条纹的疏密变化和方向变化,加深学生对光的干涉的理解,训练学生基本光路的搭建与调整。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无像差再现像存在的条件及不失真的条件,并具体指出球面参考光形成的菲涅耳全息图可有四个既无像差又不失真的再现像。总结出成像的规律便于人们真实地再现原物。  相似文献   

15.
全息再现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尹滕 《物理实验》2007,27(8):35-37
从全息记录与再现技术的特点出发,对平面全息中的原始像、镜像、共轭像和共轭像的镜像的再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每个像再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数字全息再现像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锋  闫贝贝  肖文  刘烁  李艳 《中国光学》2015,8(1):60-67
针对数字全息中不同再现距离获得的携带不同聚焦信息的再现像, 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多聚焦再现像融合方法, 以有效扩展成像景深。首先通过小波-Controulet变换获得源图像的高频和低频分量;然后, 针对数字全息中含散斑噪声的特点, 对高频分量采用基于数学形态学区域能量的方法进行融合, 对低频分量采用加权对比度法进行融合;最后, 将融合系数反变换得到融合图像。通过对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和实验验证, 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不加入数学形态学的融合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融合方法能充分抑制散斑噪声的影响, 保留更多细节信息, 有效扩展了成像景深范围达11.5 cm。其中, 对于表面粗糙且信息量较少的骰子, 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空间梯度算子提高了11.8%, 熵值提高了2.7%;对于表面光滑且信息量较多的硬币, 其空间梯度算子提高了13.6%, 熵值提高了2.8%。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全息法可产生复杂拓扑结构的光学涡旋且容易实现对涡旋态的控制,但通常情况下衍射效率较低。以掺铁铌酸锂晶体为存储介质,通过对光学涡旋的体全息存储与再现研究,在晶体几何厚度仅为0.6 mm的情况下获得了26.7%的衍射效率,且再现图像与记录前图像质量相当。根据实验参数,应用Kogelnik耦合波理论进行的计算表明,在同一种晶体和曝光参数情况下,当晶体的几何厚度达到1.23 mm时可获得100%的涡旋光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18.
计算全息能很好地实现传统光学全息干涉衍射过程的数字化模拟,与传统实验相比,实验参数调整方便,现象直观。将计算全息引入到光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突破传统实验的诸多限制,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促进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字全息再现像中零级干扰噪声消除及图像增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曾然  赵海发  刘树田 《光子学报》2004,33(10):1229-1232
利用基于图像处理的微分梯度方法预先对数字全息图进行空间域的图像增强操作,可以达到消除全息再现时的零级衍射干扰的目的.它无需其它辅助设备或多次全息记录,是一种方便简洁的处理方法.在理论分析和数字再现结果中都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消除零级衍射像,同时对于真实像的再现质量有着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一种具有大显象场的全息光学干涉仪。它达到了干涉仪的象差校正,并制成热流无象差干涉图。100mm显象场的干涉仪可用于研究透明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