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1,20(11):47-48
1906年皮埃尔因车祸去世后,居里夫人接替他担任巴黎大学教授,她是巴黎大学理学院第一位女教授.她二话没说,就把皮埃尔中断的放射性课程继续下去;并且继续提纯镭.1910年她提炼出纯粹的金属状态的镭.1911年,由于发现钋和镭以及提炼出纯镭的工作,她独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图1,瑞典1971年),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summing算法的核磁共振实验实现.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四个量子位的核自旋体系,其中两个量子位构成输入寄存器,另两个量子位构成输出寄存器.最后的实验结果只需通过测量输出寄存器中核自旋的谱线获得.  相似文献   

3.
本报导了一种新的summing算法的核磁共振实验实现。实验中我们用到了四个量子位的核自旋体系,其中两个量子位构成输入寄存器,另两个量子位构成输出寄存器。最后的实验结果只需通过测量输出寄存器中核自旋的谱线获得。  相似文献   

4.
190 6年皮埃尔因车祸去世后 ,居里夫人接替他担任巴黎大学教授 ,她是巴黎大学理学院第一位女教授 .她二话没说 ,就把皮埃尔中断的放射性课程继续下去 ;并且继续提纯镭 .1 91 0年她提炼出纯粹的金属状态的镭 .1 91 1年 ,由于发现钋和镭以及提炼出纯镭的工作 ,她独立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图 1 ,瑞典 1 971年 ) ,成为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也是在 1 91 1年 ,居里夫人接受朋友们的建议 ,竞选法国科学院院士 (对手是发明无线电检波器的布冉利 ) .她得到许多著名科学家的热烈支持 .但是主持会议的主席在会上公然宣称 :“把科学院的大门敞开…  相似文献   

5.
《物理》1989,(7)
吴健雄教授是当代杰出的物理学家,她曾多次回国,对国内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成长十分关切.她是一位深受我国物理学界尊敬和爱戴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吴健雄教授于1912年生于江苏省太仑县,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36年赴美留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她长期从事核物理学工作.1956年用60CO做了一个难度极大的实验,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可能不守恒’”的假说.吴健雄教授对β衰变的一系列实验工作,特别是1963年证明的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证实了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  相似文献   

6.
 她一直表示她对父母有很深的爱,不仅因为她父亲有很宽的通过自学获得的科技知识并是一位勤奋的机械工程师而非常尊敬他.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间平均法,给出了在同核系统中制备三量子位和四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的方案.利用Λn(not)门,本文的方案大大减少了制备等效纯态所需的操作次数在三同核系统中制备三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只需三次操作,在四同核系统中制备四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只需五次操作.然后在一个链状耦合的同核系统中实验制备三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验证了本文的方案;并且给出了四量子位方案的模拟结果谱图.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间平均法,给出了在同核系统中制备三量子位和四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的方案.利用Λn(not)门,本文的方案大大减少了制备等效纯态所需的操作次数:在三同核系统中制备三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只需三次操作,在四同核系统中制备四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只需五次操作.然后在一个链状耦合的同核系统中实验制备三量子位核磁共振等效纯态,验证了本文的方案 并且给出了四量子位方案的模拟结果谱图  相似文献   

9.
可用核荷动力学方法获得核势。当核子为点结构时,由这种方法得到的两核子势具有与Gammel-Thaler势相同的形式。现在各项系数都是固定的并有物理意义。当核子有一定的体积和核荷分布时,所得到的两体势在r=0处具有有限值。推导出的原子核光学势是短程的和扩散边缘的,位阱深度和宽度具有正确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王士清 《物理》2007,36(9):I0001-I0004
吴健雄(1912-1997)是当代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享有"中国居里夫人"的美誉。她全心致力于物理学研究,在她的科学生涯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她在β衰变实验研究方面造诣很深,堪称这个领域的第一人;她第一个用实验验证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预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她第一个用实验证明了弱矢量流守恒定律。她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誉,1975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75年获得美国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获得第一届Wolf奖。吴健雄1936年赴美留学,从此一直旅居国外,但是她身在海外心系中华,非常关心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她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并用自己的积蓄设立基金,对祖国的许多学校、研究所给予了各种的支持和帮助。吴健雄先生淡泊名利、心无杂念、知难而上、坚忍不拔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她的崇高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永远怀念。今年适逢吴健雄先生诞辰95周年,6月,在她的故乡太仓召开了纪念座谈会,本刊在此将会上的部分发言整理刊登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1.
《光谱实验室》2007,24(1):81
延森是园丁的儿子。1932年在汉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任汉堡大学理论研究所所长。1949年,他和迈耶夫人小。各自独立地提出了核壳层结构的概念。1955年他们两人合写了一本有关核壳层结构的书。1963年,他们两人和维格纳一起共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22日,是何泽慧先生发现铀核四分裂的日子,2015年11月22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联合举行了"纪念四分裂发现69周年暨《何泽慧传》《何泽慧文选和纪念文集》新书发布会",100多位何先生的学生和相关人士冒雪前来参加会议,共同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纪念她的杰出发现.这两本书则是其学生们对  相似文献   

13.
 迈特纳(Lise Meitner)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她1878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血统,父亲是一位律师、自由思想家.迈特纳从少年起就对物理学发生兴趣,190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重视和鼓励.1905年,迈特纳完成关于非均匀物质中热传导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4.
迈特纳(Lise Meitner)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她1878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血统,父亲是一位律师、自由思想家.迈特纳从少年起就对物理学发生兴趣,1901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受到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的重视和鼓励.1905年,迈特纳完成关于非均匀物质中热传导的博士论文,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5.
 199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教授7秩大寿.同时,谢先生在教育战线已辛勤耕耘了45年.我们做为谢先生的学生,几十年来深受她的教益.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感激之情,衷心祝愿谢先生健康长寿,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谢先生是一位和霭而平易近人的长者,奉献甚多而不求索取.她是我国固体物理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发展我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方面有特殊贡献,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尊敬.  相似文献   

16.
熔合位垒的研究对熔合反应以及超重核合成有重要的意义。在改进的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ImIQMD)模型框架下,提取了熔合反应体系40Ca+40Ca,48Ca+208Pb,48Ca+204Pb和16O+154Sm的熔合位垒。研究了壳修正能对熔合位垒的影响、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同位旋效应以及形变核的方向效应。计算发现壳修正能降低了熔合反应的位垒。在研究动力学位垒的能量依赖性时,发现位垒高度和位垒半径表现出相反的能量依赖行为。在动力学反应中,当两个核距离接近时,缺中子体系的库仑势同样表现出一定的能量依赖性。对于丰中子体系,由于中子屏蔽作用,库仑势基本没有能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迈耶夫人     
 对于居里夫人,绝大多数读者是很熟悉的。然而,继居里夫人之后半个世纪,又有一位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就是玛丽亚·戈佩特·迈耶。2006年恰逢迈耶夫人诞生100周年,我们回顾她的生平和她对科学事业的贡献是很有意义的。迈耶夫人生平玛丽亚·戈佩特·迈耶(MariaGoeppertMayer,19061972,即迈耶夫人,原名玛丽亚·戈佩特)出生于德国的上西里西亚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属波兰)卡托维兹市的教授世家,前六代都是德国大学教授。她是父母的独生女。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07
迈特纳是律师的女儿,就学于维也纳大学,玻尔兹曼阱是她的老师。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为了听普朗克的讲座,她于1907年来到柏林,后来就留居柏林参加哈恩舵的研究工作,达30年之久。她不得不同歧视妇女的荒唐可笑的偏见作斗争。在希特勒政权的最初几年,虽然她是犹太人,只是由于具有奥地利国籍才幸免于难。可是,在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之后,她不得不离开德国。来到斯德哥尔摩,经玻尔髓。介绍同西格班一起工作。她比哈恩更坚信铀裂变的真实性,是她在1939年1月从斯德哥尔摩发出了关于铀裂变的第一份报告。  相似文献   

19.
 1998年9月9日凌晨,胡济民先生猝然去世.我们万没想到,在中国核科学界的老前辈中,一向被认为身体健康、精力过人的胡先生竟然这样匆匆地离去.噩耗传来无不令人震惊令人万分悲痛.从此,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核科学家与教育家,我也失去了一位相处了40年的恩师.  相似文献   

20.
温馨的回忆     
《物理》2021,(4)
正谢先生离开我们21年了,今年是谢先生百岁寿辰,每当想起她时,心里的感觉就是满满的温馨。她首先是一位深切关怀学生和同事的好教师我大学本科不是半导体专业的,谢先生在北京大学任教时我没听过她的课,也没有过任何交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