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有效手段.将非期望产出(污染物)纳入到投入和产出导向DEA模型中,分别对2013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29个工业行业节能减排效率和潜力进行测算,得出江西省传统产业分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发现江西省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但减排效率较低,COD和SO_2分别为0.177、0.253.从行业节能来看,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节能潜力占工业节能潜力的40.93%.从行业减排看,化学工业和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减排潜力最大.基于以上数据,采用二维矩阵法,分析了各行业实施节能减排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对"两高一资"行业的氨氮和氮氧化物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并结合节能、COD和SO_2减排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未来需重点关注的行业.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DEA-SBM模型测度了碳排放约束下1999年-2010年中国30省、市、区及四大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利用变异系数及K-Means聚类分析考察了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最后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各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被高估,绿色能源效率总体均值呈现U型趋势;绿色能源效率的区域格局按照由东向西递减.四大区域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呈现收敛趋势;由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处于高效区的省份全部为东部沿海省份;中效区的省份大多是中部省市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西部区域的各省份多数处于低效区;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的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最高,其次为中部和东北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能源环境现状出发,基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规律,运用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演化理论,提出能源消耗演化目标和污染排放演化目标,建立节能减排下的离散动态演化模型,深入探讨节能减排策略和优化产业结构方法.模型对中国2000-2008年的数据进行拟合检验,得出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产值、中国能源消耗量及污染排放量,并将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从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两个方面给予实证分析.基于建立的模型,结合情景分析法对中国2015年的经济产值、能源消耗及污染排放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演化情景分析为中国制定相应的节能减排策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国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路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模型的中国各省份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处理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12年中国28个省份的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各省份及区域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相应分析.其中,利用因子分析法将废水、废气、固体污染物3种形态的环境污染整理为一个综合指标,视为非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而且中西部地区对环境污染变量的因素比东部地区较为敏感;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潜力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部,东部的节能减排潜力最低.  相似文献   

5.
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绿色发展质量的核心衡量指标,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关键.为识别“3060”气候目标下政策因素对我国绿色发展质量增长的驱动作用与机理机制,本文开展了面向2030年的中国绿色发展政策仿真模拟,测算了碳达峰目标约束下各情景对应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自2019年开始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单一政策情景中,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作用最为明显;组合政策情景中,产业与科技、产业与环境双驱动模式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步最快,但产业与科技政策组合在长期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煤炭矿区在生产煤炭能源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能耗和排放,而降低煤炭产量必然会影响矿区的经济效益.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之间的矛盾,是煤炭矿区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通过分析煤炭生产各环节节能与减排要素、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的复杂结构和系统内部的动态反馈机制,建立了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煤炭矿区不同的发展方案进行了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矿区总投资、煤炭生产投资、环保投资、各种吨煤能耗量等因素在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增加矿区总投资,优化煤炭生产投资与环保投资比例,降低吨煤能耗量来达到矿区经济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发展的成长期,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需要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深层次分析.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模型分解为四个子系统,节能环保产业子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子系统、政策调控子系统和技术发展子系统.从当前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行政策状况、产业政策方案、财税政策方案和技术政策方案四个角度进行政策模拟仿真,发现调整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我国能环保产业发展进而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江苏能源系统碳排放演化及其相关控制.基于一类新型节能减排混沌系统,借助神经网络(ANN),利用江苏省统计数据,得到满足实际情况的江苏省节能减排系统的相关参数.对系统进行演化分析,得到一些与实际符合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全面开展节能减排比单纯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在控制碳排放、降低能源强度方面的效果更好.尽早全面开展节能减排,使得碳排放的峰值早些达到,实际系统越容易控制,越容易达到控制碳排放、降低能源强度的目标.对比分析了江苏省与全国节能减排情况,江苏省的能源强度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利用数值仿真来展示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次能源与电力负荷的逆向分布状态使得区域间负荷匹配与协调问题突出,同时加剧了风电、光伏等低碳电力的消纳难度.考虑到负荷中心电力供应的迫切需求和2030年节能减排目标等诸多因素,国家电网大力发展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本文结合混联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混联电网在电力系统发电侧、输电侧、用电侧、储能侧的碳减排实现路径,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Grey Relation Analysis)模型就其建设里程与输电数量两项指标的碳减排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验证混联电网技术具有促进碳减排的作用.算例利用我国已投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定量验证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在潜力,为远期电网清洁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影响中国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多重并发性特征要素,并对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前因组合路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市场型环境规制和信息化程度是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要素结构和行政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明显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加大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以提高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加强排污费征收力度以实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