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其解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环境和土壤科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的鉴别是准确、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源的前提。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土壤中污染物的工业、农业和交通因子三大主要来源,重点阐述了目前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所运用的化学形态研究、剖面分布、同位素示踪、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对环境与人体健康都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是当前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准确判断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是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基于天然稳定同位素的大气颗粒物溯源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大气颗粒物中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主要包括硅、锶、铁、锌、铜、钕、铅、汞、碘)的组成分析方法和溯源应用,总结了大气颗粒物中同位素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排放源同位素组成的差异性,并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应用于大气颗粒物溯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公园土壤重金属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长沙市公园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其进行了评价,并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岳麓山公园、烈士公园土壤重金属含量较低,月亮岛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通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认为岳麓山公园土壤属于安全级别,未发生重金属污染;烈士公园土壤中Cr、Hg、Cd属轻污染,其余重金属无污染;月亮岛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其中Zn、Cd属重污染。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与pH值呈正相关的为Cr、Zn、Pb、As;聚类分析研究表明,在距离为20分为两大类Cr、Zn;Hg、Cd、Cu、As、Pb、pH。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method, PXRF)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 应用PXRF法和传统实验室方法对湖南某典型有色金属污染场地及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测定,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测定数据,探究了PXRF法测定数据的准确程度和置信区间。结果表明,PXRF法原位、异位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方法测定值均能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性,As、Cu、Pb、Cd等元素的决定性系数(R2)均大于0.70,其检测数据质量均能达到定量水平;PXRF法与实验室方法测定值间比率的置信区间结果显示,Cd元素的准确性最好,其次为Pb、Cu、As,比率置信区间分别为(0.57, 1.89)、(0.38, 2.22)、(0.31, 2.25)、(0.20, 4.53)。由此可见,PXRF法是一种方便快捷且相对准确的土壤重金属现场检测方法,可广泛地应用于污染场地调查和土壤修复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土壤,其中重金属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成为土壤治理的主要对象。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而且重金属会随着食物链在人体内积累,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重金属污染修复迫在眉睫。文章综述了农用地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以及各种修复技术,分析了不同修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为运用联合修复技术控制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化学分析计量》2016,(6):66-66
正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重金属离子选择性检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意义重大。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通过对磁性颗粒-石墨烯复合物的氨基功能化,构筑电极材料,对Cu(Ⅱ)进行高选择性检测及作用机制分析。随着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去除性,并  相似文献   

7.
环江县大环江下游沿岸重金属污染区农作物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样分析了广西环江县大环江河下游沿岸受重金属污染的4块农田土壤及农作物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4块受污染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级别均为轻污染,受污染农田土壤上种植的油麦菜、茼蒿、生菜、小白菜、稻米等农作物可食用部分为重污染,污染水平远远超过国家食品卫生限值标准。建议在未经改良的情况下,不宜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此类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药、工业催化、食品及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人造纳米颗粒被大量生产并最终不可避免地进入自然环境, 进而造成潜在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目前, 纳米材料已经被认为是一类潜在的环境污染物. 准确示踪纳米颗粒的来源和环境转化过程是评价其毒理学效应和进行精准污染管控的重要前提.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颗粒溯源技术的新进展, 包括多维化学指纹技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环境DNA标记技术等, 并对纳米颗粒溯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赵家奕  汤欣悦  王义佳 《化学通报》2023,86(9):1069-1077
抗生素滥用及其诱导产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污染是环境领域研究的新兴热点,农田土壤成为ARGs的潜在储库,同时重金属的胁迫不仅对ARGs产生持续性选择压力,也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本文重点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对ARGs和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重金属污染造成ARGs水平转移的风险,最后讨论了如今研究中的不足,并对抗生素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重金属与ARGs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社会问题,重金属离子选择性检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意义重大。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员熊世权等通过对磁性颗粒-石墨烯复合物的氨基功能化,构筑电极材料,对Cu(Ⅱ)进行高选择性检测及作用机制分析。该工作对实际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特定性检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电化学学  相似文献   

11.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活动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光谱法测定某冶炼厂周边不同区域内土壤中重金属Cu、Pb、Zn、As、Ni、Cr、Cd、Hg元素含量,采用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采样点80%处于污染状态,且以重度污染为主,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受风向影响在冶炼厂的西部和南部方向,污染严重的重金属元素为Cu、Pb、Cd、Zn和As,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源除来自于冶炼厂外,Zn-Cd-PbCu-As、Ni-Cr、Hg分别还受到机动车辆排放、自然因素、燃煤及农药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来源、迁移转化以及化学形态进行了综述,主要总结了水体中重金属的生态效应,提出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海藻酸钠脱除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脱除重金属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途径。海藻酸钠(SA)本身无毒、性质稳定、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胶凝性、成膜性和络合能力,既可作为脱除重金属的吸附材料,又可作为脱除重金属的固定化载体,在重金属脱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综述了SA凝胶球、SA复合膜、SA纳米复合材料、SA分子印迹脱除重金属,以及SA作为单一固定化载体和复合固定化载体脱除重金属进展情况。展望了SA脱除重金属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壤重金属总含量,有效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植物中毒临界含量等。由于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往往伴有多种重金属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临界值的确定更为复杂,目前评价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其污染修复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的机理、优缺点以及实用性进行了综述,并对矿区土壤修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研究冶炼厂下风向烟囱降尘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程度,以济源市某一冶炼厂工业烟囱下风向降尘覆盖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次对距离该厂烟囱大约为750m-3000m的7个农田研究区(P1-P7)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d、Cu、Zn、Ni、Cr、)含量进行污染状况分析,采用了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冶炼厂下风向烟囱降尘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3 km2研究区域范围内,距离冶炼厂越近土壤重金属含量越高,Pb、Cd为重度污染,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的1.2倍,距离冶炼厂烟囱下风向P1区土壤中重金属As、Pb、Cd、Cu、Zn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Cd 在浓度值均超过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1.8倍,As元素平均浓度值超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1.7倍,Pb、Cu和Zn污染较严重,Cd、Hg对综合指数(RI)贡献值较大分别为68.63和22.4。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存在极严重的潜在生态风险,Pb、Cu存在较严重潜在生态风险,冶炼厂下风向土壤中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显示,冶炼厂下风向降尘土壤重金属具有较强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西南某典型山地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对当地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采集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样品和对应的农作物样品,测定重金属Cr、Mn、Zn、As、Pb的含量。运用Nemero指数法、潜在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靶标危害系数法(THQ)评价农作物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Cr、Mn、Zn、As、Pb分别是背景值的1.81、1.90、2.89、1.30、0.86倍,处于轻度污染级别,轻微危害程度。农作物重金属Cr、Pb和As含量的超标情况较严重,Zn的含量超标相对较小。各农作物富集的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大小为:高粱>玉米>白菜>葱>辣椒。农作物重金属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均达到了慢性中毒;对成人健康的影响,高粱处于慢性中毒,其它农作物重金属处于产生较大影响的危害程度。农作物重金属与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农作物重金属的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并无线性关系;各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的转移能力不同;Pb,As在农作物中的转移能力较大,而Cr相对较小。鉴于矿区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应尽快采取修复治理措施,为保证当地人群健康,建议当地居民不再食用和种植富集重金属严重的高粱、玉米农作物。  相似文献   

18.
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的开采和利用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通过选择对该矿区中3种重金属污染物Pb、Cd、Mn进行了调查和实验。确定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的相应采样面,通过湿消化法处理样品,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重金属的含量,并作了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Cd平均值为21.89 mg/kg,超标率为100%,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为Cd,Mn,Pb,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区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单项污染指数由高到低为Cd(21),Pb(0.87),Mn(0.81)。可见澜沧江中上游流域矿区土壤中Pb、Cd、Mn的污染已经呈现出了危害人群健康的趋势,其中Pb、Cd污染最严重,对于重金属污染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