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楞次定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定律中“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有多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阻碍相对运动”、磁场强度的“增反减同”等强调较多.笔者还有一种关于电磁感应中判断电流方向的“增反减同”的方法,是与2003届学生共同探讨所得,该方法在后来历届教学中屡克难点.愿借贵刊一角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电路的計算”在电学中所处的地位“电路的計算”在电学这一单元中,特别是在稳恆电流这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重点这一点表現在“电路的計算”需要綜合許多基本物理概念(如电流強度、电压、电阻等)和定律(欧姆定律)去解决实际問題,同时,它为以后关于电机的計算打下了基础。电学,是中学物理学中与实际結合較紧密的一部分。而在与实际相結合的过程中,尤以电机的初步知识和“电路的計算”为突出。它是难点这一点表現在“电路的計算”是学生掌握电流基本定  相似文献   

3.
习题教学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内容。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中,师生对此均十分重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时,如何根据这三维目标来审视习题教学的过程,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施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所以,物理实验是“合作”、“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开展课堂内的、体现学生自主性的、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的活动。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并从活动中领会科学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可以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灿烂的古代文化长河中 ,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被誉称为东方的文化中心 ,西方是古希腊 .在与东方文化中心相辉映的古希腊文化发展中 ,产生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产生了一大批“智者”、“圣贤”.他们大都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成功典范 .在自然科学领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新型数字化电能表计量检测与“溯源”问题,通过引入“模拟式计量合并单元”、“计算型模拟标准表”、“数字合成模拟功率源”概念及设备,给出了数字化电能表“标准源比较法”、“标准表比较法”、“综合比较法”三种检测方案及其完整的标准传递/“溯源”系统,合理地把数字式电能表检测与“溯源”纳入到传统电能表标准传递/溯源系统中,使数字化电能计量完全沿用模拟计量系统,简单、科学、经济地解决了数字化电能表检测与“溯源”等技术问题。数字量与模拟量电能计量体系的统一,承继了电能计量标准传递/溯源系统不间断链接性、稳定性、严肃性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合理性、严谨性,降低了数字化计量系统风险性。在数字化电能计量过程中去“数字化”是对电能计量技术的一种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物理与工程》2009,19(1):10-12
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发现,“电磁力”是不同于万有引力、需要“从头开始”研究的对象.电磁学中从静电学开始渗透的“从头开始”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是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必须加以关注的.电磁学“从头开始”思想方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它渗透的思想方法究竟与力学、热学有什么不同?在相应的教学方法上要作出怎样的改进?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专物理实验》教材中,“静电场的描绘”实验,是以恒定电流在导电纸上流动模拟静电场,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另外,该实验得到的电场线,也是在实验中得出等势线后,再依“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画出来的,这就先要学生接受“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这个结论,并不能在实验中使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9.
李正德 《物理通报》2017,36(9):109-110
“ 机械能守恒”与“ 机械能不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内涵宽度不一样. “ 机械能守恒”中不但包 含了“ 机械能不变” , 而且包含着守恒条件和讨论守恒的必要性; “ 机械能不变”只是“ 机械能守恒”中数量关系的一 种表达, 不能作为“ 机械能守恒”的等效表述. 因此, 在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学习中, 必须注意理解和挖掘物理概念、 物 理规律的表达形式跟它们的全部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勿简单的处理, 让课堂成为学生错误认识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课程“土壤”是课程思政的“根”之所在(与课程观的理念更新对应);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本”之所归(与教育观的理念更新对应);融入转化是课程思政的“魂”之所系(与教学观的理念更新对应)。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扎根课程,以隐性教育方式体现课程育人价值、全方位地推进大学物理课程建设(包括课堂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课程评价、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思想引领”和“目标引领”。  相似文献   

11.
“ 迷思概念” ( m i s c o n c e p t i o n)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概念或与科学概念不完全一致的认识. “ 迷思概 念”是中学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本文在总结“ 迷思概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 文字迷思” 这一新概念, 指出“ 迷思概念”的形成与汉语语系中的词汇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 文字迷思”有助于学生更加 有效地将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2.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中往往用基本模型总结这类问题的规律与特点。由于学生对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轨道半径”、“向心加速度”、“最高点”和“机械能守恒”等不能准确分析,常常把看似相同而实质不同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解答成同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13.
周金中 《物理通报》2006,(1):14-15,45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使用策略的水平远远不如一般的学生,他们缺少问题解决的经验并且头脑里没有清晰有序的策略知识。可见,在占有相同知识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需要在“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下功夫,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发现教学中特别是习题课教学中,一种“说题”、“谈题”、“品题”的教学方式能在培养学生的“经验”和“有序的策略”上取得实效,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4.
纠缠周期量子欲巡游,晶体横场作介丘。尚叹库伦千丈险,崎岖轨道上高楼。1.引子将本文标题包含“纠缠”这一词语,当然是一种噱头。汉语中“纠缠”是一贬义词,表达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人生的烦恼甚至苦难,大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纠缠。从这个意义上,物理人大部分都可能是幸运者,因为在人类各个群体中,只有他们花在人与人纠缠关系上的时间最少。他们将毕生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理解物理世界的规律,并乐此不疲。而一般人相信,物理世界最干净、单纯、基本的那些状态当属无纠缠或无相互作用的状态,如“惯性”、“真空”、“低维(零维)”、甚至是“基态”等,纯粹而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由人对过去经验所印人,由感知和概括物质世界的一般方式所组成”,“经验”与“感知”是人认识事物的首要前提,认知楞次定律过程中,在学生不具备认知的“经验和感知”情况下,如果将定律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认知”的知识点,用学生熟悉的具体化事物进行“形象”化,教与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本体论意义上与认识论意义上的“简单性”的涵义;指出了对“简单性”的追求,其核心思想是在复杂的事物中找寻统一性及共同的本质,介绍了追求“简单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圆周运动”中,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的建立既是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通过自制教具,帮助学生顺利建立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领悟“两种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顺利突破该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描述“绳波演示仪”、“气泡的全反射”等若干成功的物理实验设计案例,剖析了其设计思想与方法,指出在实验设计中恰当使用延缓法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演示实验的可视性,是改进现行教材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恒定电场中,场强积分与路径无关,“电压”与“电势差”是同义词,概念是明确的。但在变化电磁场中电场有旋度,场强的积分随路径而改变。许多书籍引用“电压”一词,但又没给明确的定义,在教学中往往引起一些模糊的概念。如何定义上述两个名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电压的概念 如果将恒定电场中电压的定义稍加推广,即可定义电磁场中任意两点1、2间沿给定路径L的电压为一般电压随积分路径的不同而改变,简单地说某两点之间的电压是没有意义的。 以上定义的优点是直接与测量相联系,因为(1)式中的路径L就是在1、2两点间联接电流计G(或电…  相似文献   

20.
白振宇 《物理通报》2010,(2):6-7,60
1一体化探究模式的产生背景 1.1概念教学的困难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客体的抽象与概括,是构筑物理“理论大厦”的“基石”,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物理概念教学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一些核心概念的教学上,其困难主要表现为,在教的方面的“空降”现象,即教师无心或无法向学生展示概念建立的价值与内涵,只是将概念凭空地、囫囵地、自上而下地灌输给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