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云南已形成了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主,砂矿型、伴生型、沉积型稀土矿为辅的稀土矿床分布格局。95%以上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分布于北纬26°以南腾冲-盈江-陇川和临沧-勐海-带岩浆岩分布区,成矿母岩以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的二长花岗岩为主;砂矿型稀土矿主要分布于勐海与金平-带山间盆地;伴生型稀土矿主要产于滇中地区沉积磷块岩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铁铜矿床。腾冲花岗岩带与临沧花岗岩带La,Y异常分布区是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最有利区域,特别是已发现矿床(点)外围区域;滇中-滇东北地区沉积磷块岩矿床、IOCG型铁铜矿床伴生的稀土资源潜力巨大,今后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对稀土元素综合利用,同时应注意矿床开采后的尾砂、废弃物是否有稀土元素富集;滇东北宣威组粘土岩分布区具有与贵州赫章-威宁地区沉积型稀土多金属矿相似的成矿条件,其稀土找矿潜力巨大,沉积型稀土多金属矿有望成为中国三稀矿产资源新的来源。在今后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矿床成矿规律、选冶工艺方面的研究,完善与健全矿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稀土资源丰富,稀土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但以轻稀土为主。位于保山地块西缘的平河复式岩体,目前发现有类似江西足洞型稀土矿的矿床(点)。该岩体新鲜基岩稀土氧化物总量不高,为76.15×10~(-6)~327.36×10~(-6),但中重稀土总体含量较高,多数占比达40%~50%;岩体风化壳中富含La, Ce, Dy, Y元素,尤其是富集中重稀土元素。风化壳样品稀土氧化物配分特征显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呈中钇中高铕型;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中钇中铕型;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中高钇中低铕中重稀土型;辉绿岩则为中钇富铕中重稀土型。中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辉绿岩风化壳样品发育类似江西"LZX"型稀土矿床稀土氧化物配分曲线模式,少数与江西足洞型稀土矿相似,显示在平河岩体风化壳分布区,有寻找足洞型重稀土矿、"LZX"型中重稀土矿的可能。在下一步地质工作中,应着重评价平河岩体风化壳型中重稀土矿,同时评价中重稀土矿资源可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3.
云南临沧一带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将滇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分布范围向北推移了100 km,矿体主体分布海拔推高至1800 m以上。研究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赋矿岩性为黑云二长花岗岩,该岩体为分异程度较高的同碰撞成因过铝质钙碱性岩,成岩年龄为(213±2) Ma,侵位于晚三叠世。矿体主要分布于全风化层中,在平面上呈沿地形变化的面状,在剖面上呈扁豆状,蚀变主要表现为高岭土化、黏土化,离子相态率平均为53%,轻稀土平均占比为74%,为轻稀土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通过对基岩性质、地形地貌、风化蚀变、气候和植被条件与稀土元素富集关系的研究,确定了临沧花岗岩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主控因素,建立了该类矿种的找矿标志和成矿模式,发展了花岗岩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成矿理论,以期为相似地区同类矿种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冕西地区稀土成矿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稀土矿床(点)构成一北东向长约数十公里、面积数百平方公里的稀土成矿带,氟碳铈矿作为该带内单一的工业矿物,其自然重砂分布特征明显、异常规模大、强度高,与喜山期碱性含矿杂岩体和哈哈断裂、雅砻江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等控矿构造都有成因上的联系,与La,Y化探异常吻合程度高,并与已知稀土矿床(点)有极好的响应。氟碳铈矿自然重砂异常对该成矿带内稀土矿找矿预测及勘查具有重要指示作用,其可作为重要预测因子参与该区稀土找矿预测。作者通过对区内氟碳铈矿自然重砂异常分析研究,提出了潜在找矿区域,开展异常查证有望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5.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南是我国离子型稀土资源的主产区之一,其成矿母岩分布广,成矿条件优越,稀土配分类型多样。本文从成矿背景和矿床分布规律,成矿母岩和矿体赋存特征,以及矿石中稀土的赋存状态和配分类型等方面较为详细地总结了赣南稀土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赣南陂头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陂头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点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表明:变质基底层、岩浆多期活动和岩浆期后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是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形成主因。变质基底构造层中泥质板岩、炭质板岩和变凝灰质砂岩中RE2O3含量高,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在含矿母岩顶部可见大量的未熔完全的基性捕掳体。受后期热液交代蚀变,导致含矿母岩中长石矿物粘土化强烈,对水具有胀缩性,易碎岩成矿。岩浆期后"X"型脆性共轭剪切断裂为雨水渗漏贯通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含矿母岩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受古气候多次变化的影响加速了含矿母岩的风化程度。表土层的保湿渗水呈酸特性促进了稀土矿的形成。区内变质基底炭泥质板岩和变凝灰质砂岩、岩浆期后脆性断裂、含基性捕掳体的红褐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地质宏观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中国特有的稀土资源。对这一类型矿床及周边的地质环境,风化壳中稀土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产学研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赣南典型稀土矿区花岗岩风化壳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地球化学参数与图解,结果表明:研究区成矿花岗岩风化壳形成于强化学风化条件,发育成熟度高,处于晚期去Si阶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风化壳整体的稀土配分特征主要继承于成矿母岩;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在风化剖面中迁移,并受pH值、微生物活动、氧化还原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滇西陇川、梁河、腾冲等地陆续发现了多个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系统的勘查技术方法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野外稀土快速分析方法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勘查中一项简单实用的技术手段,地质工作人员在野外利用简易的装置,采用(NH4)2SO4浸泡过滤矿样,再用草酸沉淀,通过观察沉淀物的有无和多少即可快速判断样品中离子相稀土的有...  相似文献   

9.
云南禄劝噜鲁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边缘,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对该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赋矿围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介于(1.480~69.030)×10~(-6)之间,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两期黄铁矿稀土及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期黄铁矿δEu显示强负异常,δCe值弱负异常,配分模式与赋矿围岩相似,二期黄铁矿δEu值显示正异常,δCe值表现强负异常。成矿流体为多来源,成矿环境可能存在一个相对还原向相对氧化的变化过程。两期黄铁矿HFSE亏损,Nb/La,Th/La值均1,Hf/Sm仅有部分值1,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为富Cl流体,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两期黄铁矿Co/Ni比值较小,表明成矿温度为中低温。第一期黄铁矿Y/Ho(25.909~44.429)较第二期Y/Ho(4.617~23.600)比值大。黄铁矿Y/Ho比值表明赋矿地层有可能为第一期黄铁矿提供了成矿流体来源,第二期黄铁矿Y/Ho比值部分落入峨眉山玄武岩范围内,峨眉山玄武岩有可能为成矿提供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微山稀土矿不同品位的稀土精矿,采用化学分析、配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偏光显微镜等分析方法对微山稀土矿的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分布、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位的微山稀土精矿中稀土矿物主要由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碳铈钠石、碳酸锶铈矿组成,主要杂质矿物是方解石、重晶石、天青石和菱锶矿,这是区别于其他氟碳铈矿的典型特征;轻稀土元素占稀土总量的98.5%以上,典型富铈低钇型轻稀土,矿中的钙、锶、钡等杂质较多;40%品位的稀土精矿是微山稀土企业主流产品,稀土矿物的解离度较高,单体矿物均在66%以上,稀土矿物与碳酸盐矿物、重晶石、天青石、硫化矿物、磷灰石连生。通过对微山稀土矿特性研究,为稀土矿的加工提供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河南老湾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CP-MS方法测定了河南桐柏老湾金矿床成矿期主成矿阶段石英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组成,以及老湾花岗岩中石英的稀土元素组成,并结合矿床矿石、老湾花岗岩和赋矿围岩全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以期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分析结果显示,矿床石英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平均总量为13.39×10-6,花岗岩中的石英为6.68×10-6,显著低于矿床矿石、花岗岩和围岩全岩,而矿床石英和黄铁矿的δEu,δCe,轻重稀土分异程度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型都与花岗岩中的石英非常相似,显著不同于赋矿围岩。矿床相关地质体的稀土元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老湾花岗岩浆分异的岩浆流体,而非变质流体。  相似文献   

12.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喜马拉雅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代表。对该矿床钾质斑岩、蚀变斑岩、斑岩型矿石、矽卡岩、矽卡岩矿石、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蚀变灰岩到灰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斑岩型铜金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弱的负异常,总体继承钾质斑岩体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矽卡岩稀土配分模式变化较大,可分为三种类型:直线型稀土配分模式、折线型稀土配分模式及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折线形稀土配分模式呈现Eu正异常。本区矽卡岩属接触交代成因,稀土配分模式的特征与变化特征说明矽卡岩型铁金矿石主要形成于矽卡岩化后期,成矿环境总体上为水-岩比值较大的高温氧化环境。灰岩内热液脉型矿石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具Eu正异常,表明热液型矿石形成于较为开放的氧化环境,大气降水与岩浆热液的混合是矿石沉淀的主要机制。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较大、类型多样,充分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阶段成矿特征。为北衙矿区成矿作用过程与机制研究提供了稀土元素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经前人地质勘查和系统研究,查明了原生轻稀土矿资源储量,总结了成矿控矿地质条件,建立了稀土成矿的三层楼模式,重新预测了资源潜力,获得重要成果。另一方面,矿山在近30年的采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弃渣,沿南河马厂村两岸广泛堆积。针对尾矿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赋存状态、有多大资源量、能否再次综合回收利用等问题,2013年对其进行了综合调查评价,查明了尾矿中稀土元素和共(伴)生元素的特征及稀土氧化物的资源量。研究表明:尾矿中的稀土氧化物(REO)含量为0.8%~1.02%,稀土氧化物资源量已达中型规模,与之伴生的重晶石(BaSO_4)、天青石(SrSO_4)和Ga,Mn,Mo,Pb等元素具综合回收价值;尾矿中的稀土矿物分布粒级主要为+300目,主体为氟碳铈矿,-300目粒级的稀土矿物在铁锰胶体中呈吸附状态。通过试验证明,重选-磁选和湿法(硫酸)浸出工艺简易可行。流经水域受污染河段稀土资源流失严重,水样Pb含量为303~2809μg·L~(-1),属于严重超标。本研究可为硬岩型稀土尾矿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个旧不同类型岩(矿)石(蚀变花岗岩、钙质泥岩、大理岩、矽卡岩矿石、层状矿石和脉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并与本区的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由于其成矿方式的不同,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略有差异,脉状矿石和层状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少且富集轻稀土,而矽卡岩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多且轻、重稀土的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吉林夹皮沟金矿带的成矿期次,利用稀土元素的示踪性,对夹皮沟金矿带含矿石英脉、花岗岩及变质地层斜长角闪岩等21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石英脉ΣREE=19.12×10-6~147.57×10-6,δEu=0.61~1.22,平均值0.89,具弱的负Eu异常;太古代花岗岩ΣREE=121.40×10-6~157.32×10-6,δEu=0.87~1.09;中生代花岗岩ΣREE=69.78×10-6~90.95×10-6,δEu=0.94~1.02,LREE/HREE比值分别为11.51~14.12和14.16~16.73,后者轻重稀土分馏程度略高于前者;变质围岩ΣREE=22.40×10-6~275.86×10-6,δEu=0.75~5.79,平均值2.30,具明显的正Eu异常。三者都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平滑稀土配分模型。结合其区域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和稀土元素特征,得出夹皮沟金矿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对应于太古代成矿花岗岩岩浆作用及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作用。太古代首次富集成矿,中生代燕山期叠加成矿并扩大成矿规模,成矿时代分别为2475~2469 Ma和170~160 Ma;结合稀土特征研究及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流体为主,遭受轻微地层变质热液混染,中生代成矿流体混染作用更强烈。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来源。结果表明,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17.
皖南西坑Ag-Pb-Zn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研究了皖南西坑银多金属矿床中赋矿围岩蓝田组地层、成矿有关的花岗岩、矿石、矿床蚀变岩等地质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结果表明 ,西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热液、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浆作用 ,成矿热液和富碳酸盐岩地层水岩反应使蚀变岩相对富集重稀土。  相似文献   

18.
铀与稀土元素同属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与钇组稀土关系更密切,因此南岭高铀花岗岩往往同时是铀和离子型重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高铀花岗岩中的铀主要以原生铀的形式存在于晶质铀矿中,在强烈风化过程中大部分发生活化转移,而采矿活动对此有显著促进作用;国外众多含铀湿地的发现及其研究资料表明,山区湿地是铀的"高效过滤器"和"沉淀池",花岗岩风化转移到水体中的微量铀经长期累积,可在湿地富有机质土壤和沉积物中富集至(3000~4000)×10^-6,而采矿和农垦活动可将湿地经几千年累积富集起来的铀释放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中,因而被视为是一种环境风险。因此建议加强母岩高铀离子型稀土矿区的湿地放射性调查和环境保护,以保障湿地对重金属的天然过滤功能,避免湿地束缚铀的释放,这对保护矿区水质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宁镇地区燕山期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了解了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特征及其制约机制,为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研究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依据。研究表明,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稀土演化规律为:矽卡岩期,干矽卡岩阶段到湿矽卡岩阶段稀土组分含量增加;矽卡岩期晚期到热液期早期降低;热液期,汽成热液氧化物阶段到高中温硫化物阶段增加,到中低温硫化物阶段降低。演化规律主要是受自身富集稀土元素的强度、流体含矿性、运移分配及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矽卡岩矿床成矿系统主要矽卡岩化的发育及其分带性所具有成矿专属性等特点,都为进一步寻找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提供新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位于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上,储量居世界第三。矿床受S-N向展布的哈哈断裂及其中的碳酸盐-正长岩杂岩体控制。矿体以充填方式产于岩石裂隙中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据此可将成矿作用划分为三个期次:S-霓长岩化期,S-方解石-重晶石期,S-钠铁闪石-氟碳铈矿期,反映了成矿流体的结晶顺序。前人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新生代的碰撞造山环境,因此,矿床深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在矿区内布置两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线T1和T2,通过2D反演,并结合地表地质填图,推测哈哈断裂在矿区中分为两支。这两条次级断裂在深部都为倾向E的低角度逆断层,并且向下有可能逐渐合并成一条主干断层,而向上则逐渐变陡,并进一步分成若干条次一级破碎带,为成矿的有利空间。因此,从深部到浅部,哈哈断裂可分为3个层次:深层次构造为深度>5 km的导矿断裂,将深部含矿热液运移到浅部;中层次构造为3~5 km的配矿断裂,控制着矿床的产出位置;浅层次构造为3 km到地表的节理裂隙,是直接的容矿构造,含矿流体结晶并充填于其中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