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研究了两生命周期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的定价和生产策略:第一个生命周期中,只有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制造商利用原材料生产新制造产品;第二个周期中,制造商生产新制造产品的同时利用自己回收的废旧产品生产再制造产品,并且出现了竞争零售商。分别建立了两周期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的分散决策模型和集中决策模型,得到了最优定价和生产策略。结果表明:零售商竞争会降低产品的零售价,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制造商利用收益共享契约制定合适的批发价和收益共享比率能协调整个闭环供应链,与零售商实现共赢。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型零售商组成的闭环供应链,研究零售商竞争下产品担保决策及供应链协调问题.分别建立两零售商均不提供担保(无担保)、仅一零售商提供担保(单边担保)和两零售商均提供担保(双边担保)决策模型,研究零售商是否应当提供产品担保服务问题,分析零售商担保决策对最优结果的影响,并与仅一零售商的闭环供应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制造商倾向于利用多零售渠道分销产品;存在零售商竞争时,两零售商均选择提供产品担保以最大化自身利润;但在“担保水平”维度,两零售商无需进行差异化竞争;双边担保使得消费者获得“高价+高水平担保”产品服务,刺激市场需求,实现“零售商+制造商”双赢,进而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最后,设计了一成本分担-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两零售商均提供担保下的供应链运作,结果证明该契约能有效实现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虑政府奖惩机制下,研究零售商主导的闭环供应链中成员的动态均衡策略,其中制造商负责回收再制造,回收率随时间动态变化。分别构建了三种模式下的Stackelberg微分博弈模型:政府不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机制、政府只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机制以及政府同时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实施奖惩机制。运用贝尔曼连续型动态规划理论,求解了三种模式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决策均衡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消费者剩余价值和成员利润的视角证明了政府实施奖惩机制的有效性。最后通过算例对成员均衡策略进行了稳态分析和非稳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奖惩机制能够正确引导闭环供应链成员做出最优决策,有利于减缓分散决策所带来的双重边际效应,提高消费者剩余价值。零售商分担回收责任会削减政府对制造商回收的激励作用,降低闭环供应链整体利润。相比之下,政府只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机制是最优模式选择,可以同时提高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专利保护环境下研究了带有再制造竞争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决策问题,在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形下探讨了原制造商、两个再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决策,得到了最优的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分析了最优批发价格、销售价格、回收价格、专利许可费以及供应链利润的重要性质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8.
专利保护下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与协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目的是研究当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原制造商具专利保护以及新产品与再制造品之间存在差异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决策及系统协调机制设计问题。根据现实情形构建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模型,利用博弈理论讨论了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情形下节点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及最优利润。研究结果表明,废旧产品的再造率和专利许可费用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和回收量具有一定的影响;消费者对再制造品的接受程度会影响到供应链系统各方的最优定价策略及利润;提出的一种收益-费用分担契约协调机制,可以实现分散决策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和效率优化。 相似文献
9.
具有产品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销售商组成的具有产品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问题.利用博弈理论对几种差别定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闭环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最终利润.进一步对几种模型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分散式决策使得整个闭环供应链利润损失了25%,最后提出一种收益共享协调差别定价策略,使得分散式闭环供应链的效率与集成式闭环供应链效率等同. 相似文献
10.
存在价格差异的闭环供应链定价策略及契约协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零售商回收模式为对象,采用博弈论方法,研究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存在销售价格差异以及废旧产品存在回收价格差异时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及契约协调问题。对闭环供应链系统在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的定价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系统各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利润,发现分散决策会造成系统效率的损失。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特许经营费用契约对闭环供应链进行协调,使得闭环供应链系统不仅消除了"双重边际化"的问题,而且实现了完美协调。算例分析验证了定价策略及契约协调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由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闭环供应链,构建制造商具有利他偏好时零售商考虑和不考虑其利他偏好两种决策模型,对该二级闭环供应链价格决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零售商不考虑制造商利他偏好时,与双方皆无利他偏好情况下的渠道总利润相同,零售商利润的增加只是单纯由制造商的进一步让利来换取,且制造商利他偏好程度越大让利越多;零售商考虑制造商利他偏好时,零售价较低、一级回收价较高,可使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便利的产品及服务,更促进了旧产品的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此外,通过对不同情况下的利润比较分析,得出零售商考虑制造商利他偏好是最优选择.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个新产品和再造品存在差别定价,且两类产品通过不同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的闭环供应链,构建了一个基本的两部收费契约协调模型。随后,考虑突发事件同时干扰新产品和再造品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决策问题,并设计了可协调成本扰动下双渠道销售差别定价闭环供应链的两部收费契约。研究表明:在集中式决策闭环供应链中,相比于稳定环境下新产品和再造品的最优决策,生产成本扰动下两类产品最优产量的调整方式不仅与生产成本扰动的程度相关,还与两类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系数相关,且改进的两部收费契约以系统各成员共担风险的方式实现了闭环供应链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虑无主导、制造商主导以及零售商主导三种市场力量结构,建立了双渠道销售和三渠道回收的闭环供应链博弈决策模型,并从理论上比较分析不同市场力量结构对政府补贴、消费者购买产品支出、回收量、供应链各成员利润,供应链总利润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运用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回收废旧产品所节约成本,销售渠道竞争系数和回收渠道冲突系数的变化对政府补贴、社会福利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品价格和质量是消费者永恒的关注点。虽然多渠道给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的购物途径, 但是不同渠道的产品存在质量和价格分差异, 消费者在购买时须面对一个渠道、价格和质量的协调选择问题。本文提出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价格偏好的双渠道定价决策模型, 并讨论了以制造商为领导者的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情形下的最优策略。比较了消费者偏好及产品质量水平对不同决策情形下的供应链决策的影响, 并通过设计收益共享契约机制实现了渠道的协调并证明了其有效性。研究表明:当产品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当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逐渐增加时, 制造商的利润和零售商的利润随着消费者对质量的偏好提高而下降;制造商和零售商可以通过协调销售价格消除供应链的双重边际效应,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协调。最后利用算例分析了消费者的质量、价格偏好对总利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