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坤海  李明顺 《技术物理教学》2002,10(2):23-24,F003
动态分析问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重要题型 ,一直成为物理考查的热点内容 .因此掌握分析这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物理教学和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动态分析问题在力学知识中表现的形式谈一些简单分析的方法 .1 力的平衡问题的动态分析1 .1 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在三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这是新的的教育观念.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创设问题情景、举例寓趣,创设情境、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拓展知识,重新整合知识,才能很好的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能直观感知重力,但航天知识涉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学生感觉模型抽象、公式繁多、结论复杂,追根溯源是对模型的认知不足,对物理量背后的物理意义把握不准,从而形成理解误区,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听课及作业反馈,总结出本章知识理解的误区,以寻找理解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中有不少“黑箱”习题,可用于培养发散思维、推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些学生对“黑箱”问题感到困惑、害怕.怎样在“黑箱”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以下是笔者一节“黑箱”习题课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5.
范财政 《物理通报》2021,(2):122-123,135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经典的关联速度问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也常常出错,教师的讲解往往看似合理,实质还是有背逻辑思维.文章分析了关联速度中的经典例题:绳拉船的问题,并且指出了许多教师的解法存在的争议,还讨论了更合理的常规解法和适于中学生理解的方法.文章中的"关联速度问题的中学生解法"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评估学生的已有知识 促进大学物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上大学前储备了一定的数理知识,称之为己有知识.学生的己有知识来源于课堂、课外的各种环节.对于一个将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学生在上大学前至少可能带有3种类型的已有知识.只有了解学生具有的己有知识,才能对学生的学习初始状态有一个合理的评估,进而拟定有的放矢的教学计划.这对于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李茜 《物理通报》2011,(1):19-2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度之一.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了解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方法,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生活及生产中的物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什么是科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采用的主要科学方法有哪些?物理教学中又怎样对学生进行科学  相似文献   

8.
《物理》1964,(7)
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中心的动力学的教学,是高一物理教学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感到难学的部分.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学生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科学系统性,逐步加深概念,才能减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并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提问的有效性对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提问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计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问题没有启发性等.本文就教师在有效问题的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一探讨.1提问点的选择①在重、难点处设问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在一节课的重、难点处设置问题.重点知识是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教师就要在此处设置问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此处设问,可以分解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找到发问点.首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一枚硬币和与其大小相同的纸片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得到什么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什么有关.然后,观察将纸片揉成纸团与硬币同时同地下落,提问学生有什么结论,为什么与前一个实验不同,再接着问学生:“此时,你们认为物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完全忽略空气阻力影响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这样,通过问题和观察,学生逐渐清楚的知道,物体由静止下落的快慢与它受的空气阻力有关,与质量无关.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为基础是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带来的直观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主动参与,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巩固和理解基本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我们的目的所在.本文拟对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形式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