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光玉 《化学教育》1995,16(11):21-23
教育实践表明,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活动的水平和学习效率的高低。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  相似文献   

2.
初高中衔接期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剖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一后,常常在化学学习上出现滑坡的现象。从知识结构来说,无论是深度、难度和广度,初中到高中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陡的阶梯;我省初中自然科学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合科课程,进入高中后还需要逐步建立学科概念和学科思维方法的过程;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智力因素,也较大地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志壮  陆真 《化学教育》2003,24(6):25-29
论文对我国少数民族畲族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从基本情况、化学学习动机、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学习习惯、化学学习意志等5个方面作了调查,对其特征和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畲族学生化学学习发展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除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抓好常规教学外,如何加速化学人才的成长,使学生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呢?我认为走课堂内外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引入更多的实际活动中,给他们以困难的任务,使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刻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认识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化学探究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对化学探究学习各要素的影响,典型建构认识论者认为兴趣、意志是影响化学探究学习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形成假设、收集证据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探究要素;典型机械认识论者认为动机是影响化学探究学习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形成假设、得出结论是受非智力因素影响最显著的探究要素。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就如何搞好化学探究学习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倪国君 《化学教育》1999,20(3):24-25
作者就高中学生化学成绩的差异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学习化学感到困难的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形成原因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文阐述了这次调查的形式、方法和调查结果以及本次调查给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刘津 《化学教育》2000,21(6):13-14,37
“合作学习”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冲突关系,立足学生个性的全面和主动发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教师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考核新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玉清  王祖钰 《化学教育》1995,16(10):31-33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现有考核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水平的标准笼统,不全面,可操作性不强,因而考核结果与学生实际水平常有较大差异。现有的考核标准还不能评价出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中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恰好在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荣林 《化学教育》1990,11(5):36-38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合成规律的科学,始终得以物质为对象。所以,它具有鲜明.实验性的特点,即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从事一定的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又具有它特殊重要的作用,因为好的人才应该是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总和。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梅 《化学教育》2005,26(7):34-36
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对自己知识框架的构建和整合过程,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目的所达到的程度。本文从学生的特征、学习风格、研究小组的分工合作、学生信息来源等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习行为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熊清和 《化学教育》1990,11(4):12-14
客观、鲜明的化学现象作用于感官,引起思维,是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其效果的好环,除实验手段外,还与教师的恰当引导,有效的启发有关;也受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制约。为了减少片面性和盲目性,现仅就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感知与思维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汪文翔 《化学教育》2001,22(4):14-15,33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长期困扰学生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记忆化学方程式?学生在学习中通常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像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地记忆化学方程式。这样的行为结果不仅让学生感到苦不堪言,而且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降低,最终的结果必将导致认知水平不高。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学科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每一个学习化学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掌握好化学方程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元认知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姚斌 《化学教育》2003,24(1):35-38,43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注意研究高考要求、教材和教法,同时也注意研究学生的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理解为是对化学知识进行感知、记忆、理解、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秀红  冀芳  李贵香 《化学教育》2007,28(11):25-27
从综合科学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科学"课堂入手,运用质化的研究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进而阐述"科学"课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因素.希望通过对"科学"课堂的观察与思考给目前的理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启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的、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情感、意志等是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坚定学习意志,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柳世明 《化学教育》2005,26(6):24-26
化学过程教学是以“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然后解决问题的学习”的思想来设计教学的,它针对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和较大思维容量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构思、分析提出解决的方案,尝试解决化学问题。在挫折和失败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在成功和喜悦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其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在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7.
高一学生自主性学习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波 《化学教育》2003,24(9):33-34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对象之问不断地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使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构成为新的认知结构。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 对学习过程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即学习的自主性,将成为制约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温爱平 《化学教育》2005,26(9):22-23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广大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这一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同龄伙伴的影响大大超过成年人对他们的影响.中学生天性喜好伙伴间的交流,他们十分欢迎用讨论与合作的方式学习,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败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学生的自信心十足,自我感觉良好.而自我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或者说是个体对自己学习状态的内部调节.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认知策略,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实行自我监控,使其成为能自我导学的人,减轻了被动学习的重负.另一方面,教师亦可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复习,使学生从浩瀚的题海中解脱出来.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将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自立”的良好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徐远征 《化学教育》1990,11(1):45-46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在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对于教学活动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具体了解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现状和变化,探究引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原因,以利改进化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自学预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自古以来教师指引学生主动自学,学生精于自学,具备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习惯和能力,常被人们作为教学之道的精髓传颂着。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并主动完成的认知过程,而不是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课堂上各种填鸭式现象都会隔断学生独立参与机会,限制他们主动精神的发挥。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大都是从这里做起的,以此探索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上都适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并能独立参与完成各项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以使学生达到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习惯、以思维为主的能力上,以及非智力因素、道德品质方面,都得到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