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洪香 《数学通讯》2004,(7M):26-29
2 重点,难点,热点分析。1)重点: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式、诱导公式的理解及其运用,能灵活运用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解题.  相似文献   

2.
数学娱乐圈     
三角函数学习口诀三角概念坐标定 ,角作变量比值成 .六中三个最重要 ,正弦余弦正切名 ① .特殊三角函数值 ,直角三角易记住 .一二三来三二一 ,三九相乘二十七 ② .同角三角函数间 ,三角定义最相关 .平方倒数各三个 ,商有正弦比余弦 .若记具体又全面 ,六边形上各顶点 .平方关系倒立形 ,倒数关系对角线 .商数关系公式多 ,正余切用正余弦 .其它若要全记住 ,就看相邻三顶点 ③ .诱导公式真的广 ,记忆办法大家想 .诱导公式共九组 ,统一记忆方法有 .九十奇变偶不变 ,前面符号看象限 ④ .和差倍半公式多 ,使用起来够灵活 .两点距离公式好 ,和角余弦…  相似文献   

3.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部分的核心内容,公式多,方法活,要求熟记正余弦的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及其推导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1 教情分析 1.1 教学对象 学生来自徐州一中普通班,层次较好,有一定的基础.引导方向应为主动参与和创造,如此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1.3.3节的内容.在本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内容中,教材通过正余弦曲线的形状特点的研究得到了正余弦函数的性质,进一步得出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由此揭示这类函数的图像和正弦函数曲线的关系以及A、ω、φ的物理意义,使学生根据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以及图像变化过程,进一步了解正余弦函数的性质,从而向学生揭示得到函数y=Asin (ωx+φ)的图像的一种思维过程,即由正弦曲线变换得到.这一思维过程并不表示实际画图方法,但充分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数学思想,所以本节是三角函数一章中的重要内容.三角函数中许多化简、求值题以及研究函数性质的问题都涉及到Asin(ωx+φ)的形式,研究它的图像能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形成体系,有助于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三角函数坐标定义将角移入坐标面 ,顶点原点同一点 .始边横轴两重合 ,终边依角落象限 .终边之上取一点 ,该点原点得“线段” .“线段”长短与坐标 ,三角函数来相关 .横纵坐标比“线段” ,比值就是正余弦 .横纵坐标两相比 ,正余切值即出现 .纵标前比正弦切 ,横标前比余切弦 .两两之比共六式 ,另外两种不细研 .横纵坐标带符号 ,“线段”恒正有长短 .三角函数值正负 ,观察终边看象限 .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同角三角函数间 ,基本关系莫等闲 .正余弦方和为 1,正余切乘值依然 .弦割正余两结合 ,乘积为 1不会变 .正割正切取平方 ,其差为 1仍同前 .…  相似文献   

6.
王博 《数学通讯》2015,(Z1):89-92,100
1.本单元知识点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包括: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本单元的学习难点包括:三角恒等变换.2.典型例题选讲例1已知tanα=13,求值:  相似文献   

7.
文[1]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作了精辟的分析,读后获益非浅.但是在教学模式和课堂设计方面,笔者觉得下列几点是可以商榷的.1 文[1]写道:“探讨三角函数问题的最常用最基础的工具是直角坐标系中的单位圆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本节课未用到三角函数线,也可在半径不为1的圆中研究.本节课用的是更一般的工具———坐标法.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把有关角的正、余弦转化为角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2 文[2]写道:“关键突破性阶段cos(α β)=?……让学生去探索,若5分钟后学生…  相似文献   

8.
1考点与命题在新教材中,三角函数内容有较大删减.同角公式由8个删为3个;删去了余切的诱导公式;删去了半角、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公式;删去了反三角函数与简单三角方程的绝大部分内容,只保留了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与符号表示;而简单三角方程的内容只保留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因此,新教材中删去了复数的三角形式,删去了参数方程的部分内容.三角函数的工具性作用有所减弱,而新增内容如平面向量、极限与导数,它们在新教材的工具性作用替代了三角函数在原教材中的工具性作用.但三角函数作为继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的一类重要函数,…  相似文献   

9.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运用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与恒等式证明.本单元的难点有:余弦的和角公式的推导;各公式之间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与以前学过的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了解符号与变元、集合与对应、数形结合、化归等基本数学思想在研究三角函数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三角函数式的变化中,学…  相似文献   

10.
陈星春 《数学通报》2007,46(4):60-62,F0004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三角函数部分的教学己发生重大变化,课时减少了一半.三角函数是传统知识内容中变化最大的一部分,新教材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有明显的降调倾向,突出“和、差、倍角公式”的作用,突出正、余弦函数的主体地位,加强了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考查;同时,由于新教材  相似文献   

11.
<正>三角函数的值域(或最值)问题是历年高考考查的内容,解答中应结合三角函数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以供参考.一、直接法例1求函数y=3-cos2x的值域.分析将2x看成一个整体,利用余弦函数的值域求得.  相似文献   

12.
何峰 《数学通讯》2012,(Z1):87-90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本单元的难点:灵活应用三角函数的和、差、  相似文献   

13.
[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相似文献   

14.
刘云 《数学通报》1999,(12):20-21
三角函数线是单位圆中用来表示三角函数值的有向线段.中学课本中讲了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这些在单位圆中的线段的长度表示三角函数值的绝对值,它们的方向表示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向上或向右为正,向下或向左为负),即这些三角函数线的数量就等于其对应角的三角函数值.课本中三角函数的图象就是用“三角函数线法”即“几何法”作出的,其好处除了课本中阐述的两点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观点.所以,三角函数线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运用很广,其特点是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对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应的公式和解决有关问题,特别是快速解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必修)第一册(下)第四章《三角函数》共十一节.第一单元[第一节(角的概念的推广)至第五节(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及第十一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围绕“角的终边”循序展开。因而以“看终边”为学法要点.第二单元[第六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及第七节(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以“变角更名”为特点。所以“看角与角的关系及三角函数名之间的关系”是学法的要点.第三单元[第八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至第十节(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主要是图象的三种变换。可归结为“看新、旧坐标间的关系及相应的基本三角函数”为学法要点.概括起来,探析三角函数问题应抓住“三个看”.  相似文献   

16.
一、考纲透析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和与差、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的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相似文献   

17.
1 本单元重、难点分析贯穿这一单元的显性基本知识有两条主线:任意角三角函数与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隐性的知识点为三角变换.三角变换有两种基本方法:三角函数名称的变换和角度的变换.本单元的基本特征是公式繁多,因此三角函数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运用三角公式来进行的.灵活地运用三角公式主要有三种形式:顺用———直接运用公式解题;逆用———从公式的右边向左边思考来解题;变形用———将公式改变形式后再加以利用.灵活运用三角公式是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也是重点,更是难点.具体而言,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度量单位的更新(弧度制)是本单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夹逼”原理:若a≤b,同时a≥b,那么a=b (a,b∈R).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对于正弦函数y= sinx,余弦函数y=cosx,有|sinx|≤1,|cosx|≤1,(x∈R).因此称正、余弦函数具有有界性.根据正、余弦函数的有界性,利用“夹逼”思想来处理三角函数中的一些非常规问题,往往能有  相似文献   

19.
通用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给出了和、差、倍、半角及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三角函数公式。现行教材把两角差的余弦函数即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作为这些公式的基础,加以严格推证。在推证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函数方程定义仿正切函数类,再用仿正切函数定义仿正、余弦函数类,并对这些函数类进行研究.所定义的函数类中的函数具有通常三角函数的性质及运算规律,故而可将其作为三角函数的某种推广.通过实例证实.了通常的正切函数其实是仿正切函数的一种解析延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