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EMC效应在高能h-A碰撞的D-Y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EMC效应显示出的深度非弹结构函数的重标度公式, 用Owens等人的夸克分布函数计算了h-A的D-Y过程中可与实验比较的各种微分截面, 发现EMC效应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很小. 考虑到深度非弹中x<0.25时EMC组和SLAC组数据的不协调因素后, 上面的结果有较大的改变, 但仍然不能对此过程中实验显示出的截面对原子核的依赖关系作出满意的解释. 与此有关我们提出了在某些EMC效应有显著影响的运动学区间重新测量h-A的D-Y过程随核变化的实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束缚核子半径的减小可以产生EMC效应的论点,并对目前解释EMC效应的流行观点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用解析方法证明了部分子演化模型可为双重X重新标度模型提供物理基础,进而利用修正的Alteralli-Parisi方程描述小x区域的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以改进部分子演化模型,使我们不必引入核遮蔽因子便可统一地描述EMC效应、核遮蔽和反遮蔽效应.最后,利用改进的部分子演化模型相当好地解释了核Drell-Yan过程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EMS效应对大p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从部份子统计模型出发,用重标度方案确定符合EMC效应实验数据的核内参数;计算了大p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两种显示出EMC效应的截面比.结果表明EMC效应对这种过程的影响不大,在5≤pT≤10GeV,s=40GeV,对Fe,截面的变化约为~-3%.  相似文献   

5.
孙佶 《中国物理 C》1988,9(3):429-432
在核子波函数重叠区内夸克为不可分辨的假定,导致核子间共有(包括交换)夸克模型.除由A相关的EMC数据来检验外,此模型给出了在不同核中的核子平均半径增大的数值;给出了不同核中的六夸克集团的百分比,并解释了多夸克集团的形成与解体.模型还给出一种可能的新的夸克流动方式——"夸克传导性".  相似文献   

6.
用热场动力学方法计算了核物质中核子有效质量随密度的变化关系.利用有限密度中核子质量的改变,在x重新标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核的结构函数的比率R(x),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还考察了EMC效应和Brown—Rho猜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计算核内有效色介常数和核子口袋半径的一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祯民 《中国物理 C》1987,11(5):629-633
本文对彭宏安等用口袋模型解释EMC效应的工作[1,2]做了改进, 重点改进了计算核内有效色介常数和核子口袋半径的方法, 使物理图象更加符合实际, 所得结果也有所改善, 且具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马伯强  孙佶 《中国物理 C》1987,11(3):430-432
本文讨论了对脉冲近似进行总能量守恒运动学修正所带来的影响, 指出此运动学修正对解释轻子核子深部非弹散射和轻子原子核深部非弹散射中的奇异现象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解释Bjorken标度不变性破坏现象及EMC效应.  相似文献   

9.
假定核子是部分子(夸克、胶子)组成的热力学系统,讨论了它的温度和化学势等热力学量,导出了核子中部分子的分数动量x分布与相应的统计分布间的关系式.通过将核子中胶子与黑体中光子的类比,计算了核子的有效温度.假定u、d夸克的化学势相同并取合理值,再利用重标度方案定出核内核子温度的改变后,统计模型很好地解释了EMC效应.认为胶子有小而负的化学势后,统计模型也较好地解释了虚光生J/ψ过程中束缚核子的与自由核子的胶子分布比值在小x处"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维兴 《中国物理 C》1997,21(10):946-952
根据强子张量和向前的虚光子康普顿散射振幅之间的关系,用虚光子总吸收截面表达了核子的自旋结构函数和它的第一矩. 在夸克模型中计算了小动量转移区的虚光子的总吸收截面,进而得到了第一矩的理论结果,导出了质子中夸克的极化. 合理地解释了EMC和SLAC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费米运动修正和核内核子束缚能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Q2式x重新标度机制,可以解释EMC效应的主要特性.而且,引入x重新标度可以比Q2重新标度更好地符合实验数据,特别是在0,22式x重新标度参数,结果发现,新的x重新标度机制给出的计算结果可以更好地符合小x区域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2.
核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丢失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EMC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入射强子的能量丢失现象,用部分子演化模型预见核Drell-Yan过程,效果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密度相关Skyrme相互作用给出的Hartree-Fock单粒子波函数和能量重新考查了核内核子能动量分布对EMC效应的贡献.结果表明,在选用正确的单粒子能量和相对论归一化的单粒子波函数以后,EMC效应不能光用包含核内核子束缚能作用在内的费米运动修正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源模型(Multisource Model)计算了高能强子-核碰撞的多重数高次矩.计算结果与最近的N.N.Biswas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自然地解释了强子-核碰撞的KNO标度普适性破坏.  相似文献   

15.
周景晨  蔡勖 《中国物理 C》1989,13(10):896-899
本文用多源模型(Multisource Model)计算了高能强子-核碰撞的多重数高次矩.计算结果与最近的N.N.Biswas等人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自然地解释了强子-核碰撞的KNO标度普适性破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夸克-强子混合模型来描述高能复合粒子的散射,在此模型中,夸克部分的参数是由符合p-p散射实验来确定的,我们应用这个没有任何自由参数的模型讨论了p-α弹性散射.结果表明,我们的模型大大地改善了以前各种不同理论的计算,并且很好地解释了实验数据.结果还表明,在NN相互作用中的夸克自由度在改善实验数据的理论描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能碰撞二维相空间自仿射分形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二维相空间的自仿射α模型,进行详细的讨论,导出了Hurst指数H=0.5的自仿射分形按自相似统计的归一化几率矩C2N和C3N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解析计算模型基元几率的各阶矩以及相关矩,得到在自相似统计下的Levy稳定性指数,并将它和原模型的Levy指数进行比较.用Monte Carlo模拟验算解析计算的结果,发现两者一致,同时也定性地解释了NA22实验组关于二维相空间的最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飞秒泵浦-探测实验数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述了几种获取飞秒泵浦 探测实验数据中的光解动力学信息的解析物理模型 .其中单分量和双分量模型用来解释母体分子的单通道和双通道解离过程 ,另一个单分量模型用来解释碎片分子的解离或去激发过程 .所有模型都结合泵浦 探测实验数据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原子核是保持重子数守恒的若干核子和反核子的复合系统,在核内有过剩的π介子担负核子或反核子间交换作用.这些过剩π介子和反核子内的部分子带走一定动量分额,从而可解释x中间区EMC效应的主要特征.考虑到遮蔽-反遮蔽效应和费米运动后,计算了多种原子核的EMC效应,在0相似文献   

20.
聚苯胺的低温比热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量了聚苯胺的中间氧化态以及掺杂盐酸后的样品在1.8至45K范围内的比热,比热数据可以用非晶态和晶态两部分的贡献来解释.利用声子-分形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低温下比热高于德拜理论趋势的反常现象.从本文的实验数据来看,没有观察到电子对比热容的贡献. 关键词: 低温比热 聚苯胺 分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