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甲基绿-水体系液-固浮选分离铋(Ⅲ)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 7.0,在1.0 g硝酸钠存在下,当0.1 mol.L-1碘化钾溶液和1.0×10-3mol.L-1甲基绿溶液的用量分别为1.0,1.5 mL时,铋(Ⅲ)可被定量浮选,而铜(Ⅱ)、镉(Ⅱ)、锌(Ⅱ)、锰(Ⅱ)、钴(Ⅱ)、镍(Ⅱ)、铝(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铋(Ⅲ)与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硫酸铵-碘化钾-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文英  邢云  李全民 《分析化学》2001,29(12):1453-1456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的分离条件。实验表明 :Pb2 + 与I- 形成的PbI2 -4能与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CPB+ )形成浮于盐水相上层且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 (PbI2 -4)·(CPB+ ) 2 。当碘化钾 (0 .5 0mol L)和CPB+ (1.0× 10 - 2 mol L)溶液的用量分别为 1.5 0mL和 2 .0 0mL时 ,Pb 可被完全浮选 ,控制pH =4 .0 ,该浮选体系能使Pb 与Zn 、Fe(Ⅲ )、Co 、Ni 、Mn 、Al(Ⅲ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 结果表明,在1.0 g固体NaCl存在下,当硫氰酸铵(0.1 mol/L)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钅翁)(0.01 mol/L)溶液的用量均为2.0 mL时,控制pH值为4.0,Zn(Ⅱ)可被该体系浮选,而Cd(Ⅱ)、Co(Ⅱ)、Ni(Ⅱ)、Mn(Ⅱ)、Fe(Ⅱ)、Al(Ⅲ)不被浮选,可实现Zn(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氯化钠存在下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Hg(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pH 5.0,在1.0 g氯化钠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0.5 mL,1.0×10-2mol.L-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1.0 mL时,Hg(Ⅱ)可被此体系定量浮选,而Cd(Ⅱ)、Ni(Ⅱ)、Co(Ⅱ)、Mn(Ⅱ)、Fe(Ⅱ)、Al(Ⅲ)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实现了Hg(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0.5%。  相似文献   

5.
结果表明:在1.0 g氯化铵存在下,当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和1.0×10-3mol·L-1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1.0 mL时,且溶液的总体为10 mL,硫氰酸铵DTAB汞(Ⅱ)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两相,从而使汞(Ⅱ)被定量浮选,而Zn2+,Mn2+,Ni2+,Co2+,Cu2+,Cd2+等离子在此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汞(Ⅱ)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8.2%~102.0%.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汞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控制pH 4 .0 ,在硝酸钠存在下 ,Hg(Ⅱ )可被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 ,而Zn(Ⅱ )、Ni(Ⅱ )、Co(Ⅱ )、Mn(Ⅱ )、Fe(Ⅱ)、Al(Ⅱ )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 ,从而实现了Hg(Ⅱ )与这些常见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硝酸钠-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aNO3存在下,当0.1mol.L^-1碘化钾和0.01mol.L^-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ml时,铅(Ⅱ)被定量浮选而与Fe^2 ,Co^2 ,Ni^2 ,Zn^2 ,Mn^2 ,Al^3 等离子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马万山  刘德汞 《分析化学》2004,32(9):1185-1188
在水溶液中,Ru(Ⅲ)与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在少量NaCl存在下,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硫氰酸铵、十六铵基三甲基溴化铵和氯化钠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1×10-3 mol/L,0.1 g/mL, pH=5.0时, Ru(Ⅲ)被定量浮选.Cr(Ⅲ)、Mn(Ⅱ)、Al(Ⅲ)、Ni(Ⅱ)、Co(Ⅱ)、Fe(Ⅱ)、Au(Ⅲ)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从而使Ru(Ⅲ)与这些离子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温欣荣 《应用化学》2003,20(2):171-0
硝酸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铅(Ⅱ)  相似文献   

10.
氯化钠-碘化钾-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NaCl-KI-甲基紫-水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0.5~1.0 g NaCl存在下,当0.1 mol/L KI溶液和1.0×10-3mol/L甲基紫(MV)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5,0.4 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KI-MV-Hg三元缔合物可浮于盐水相上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从而使Hg(Ⅱ)被定量浮选,而Cd(Ⅱ),Co(Ⅱ),Mn(Ⅱ),Ni(Ⅱ),Zn(Ⅱ),Al(Ⅲ)等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Ⅱ)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汞(Ⅱ)进行的定量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硫酸铵-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H4)2SO4存在下,Cd^2 可被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而Zn^2 、Mn^2 、Fe^2 、Co^2 、Ni^2 、A1^3 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可实现Cd^2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在酸度为pH 1.0~6.0的水溶液中铜(Ⅱ)与硫氰酸根离子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所生成的离子缔合沉淀,可从含有异丙醇3.0 mL及固体硫酸铵2.0 g,且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定量浮选分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且过量的铜(Ⅱ),在浮选分离后,用PAR光度法在波长510 nm处测定下层盐水相中留剩的铜(Ⅱ)。计算结果显示所得铜(Ⅱ)的浮选率与CPC浓度在1.0×10-5~1.2×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此方法应用于间接测定模拟水样中CPC含量,测得CPC的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69%~1.54%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H3 BO3 与 β CD配合成大阴离子 ,与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用不同 ,建立了快速分离检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毛细管电泳电导法。研究了H3 BO3 与 β CD的浓度 ,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溴化四丁基铵 (TBAB)、溴化十二烷基三甲基铵 (DTAB)、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0min内完全分离 ,峰形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TBAB 10 -3 ~ 10 -5mol/L ,DTAB1.0× 10 -3 ~ 5 .0× 10 -6mol/L ,CTMAB 1.0× 10 -3 ~ 5 .0× 10 -6mol/L。检测限分别为TBAB 7.5× 10 -6mol/L ,DTAB 1.7× 10 -6mol/L ,CTMAB 1.0× 10 -6mol/L。方法用于合成水样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硝酸钠-硫氰酸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液-固体系浮选分离测定锌(Ⅱ)的行为及其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固体NaNO3用量为1.0 g,0.25 mol/L硫氰酸铵和0.01 mol/L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1.0 mL时,可实现Zn2 与Cd2 、Mn2 、Al3 、Ni2 、Co2 、Fe2 等离子的定量分离,据此建立了浮选分离和测定锌的方法。该法对合成水样及加碘锌强化营养盐中微量锌进行分离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7%~105.3%,RSD为0.68%。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硫氰酸铵-罗丹明B-H2O的液-固体系浮选分离铜(Ⅱ)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当(NH4)2SO4用量为1.0 g,0.1 mol·L-1硫氰酸铵溶液1.5 mL和0.001 mol·L-1罗丹明B溶液2.0 mL时,铜(Ⅱ)以不溶于水的三元离子缔合物(RhB)2[Cu(SCN)4]形式在液-固两相界面定量浮选析出,而Cdd2、Mn2+、Co2+、Ni2+、Al3+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铜(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微量铜(Ⅱ)进行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富集的平均回收率达101.4%.  相似文献   

16.
李秀玲  周长利  卢燕  杨国峰 《分析化学》1999,27(9):1029-1032
在pH9.50的1.60 mol/L NH_3·H_2O-NH_4Cl缓冲液体系中,铜(Ⅱ)-2-氨基-4-苯基噻唑-3,5-二溴水杨醛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36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2.5次微分吸附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值e_(pp)与铜(Ⅱ)浓度在4.0×10~(-8)~6.5×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1.0×10~(-8)mol/L Cu(Ⅱ).该法用于合金试样中微量铜测定,结果较好.本文对络合物的组成及波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硫酸铵存在下,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体系浮选分离Au(Ⅲ)的行为,及其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当溶液中硫酸铵、碘化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分别为100 g.L-1,5.0×10-3mol.L-1,2.0×10-3mol.L-1,pH 3.0时,Au(Ⅲ)可与Fe(Ⅱ)、Ni(Ⅱ)、Cu(Ⅱ)、Cr(Ⅲ)、Zn(Ⅱ)、Cd(Ⅱ)定量分离,运用此法对合成水样中Au(Ⅲ)进行了定量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18.
硫氰酸铵-结晶紫-H2O 体系浮选分离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硫氰酸铵-结晶紫-H2O 体系浮选分离 Co(Ⅱ)与 Ni(Ⅱ)、Fe(Ⅲ)、Mn(Ⅱ)、Al(Ⅲ)、Cd(Ⅱ) 等常见离子的方法及条件。当 NaCl 用量为 1 g,硫氰酸铵(0.1 mol/L)和结晶紫(1×10-3 mol/L)溶液用量分别为 1.5 mL 和 2.5 mL,总体积为 10 mL 时,控制 pH 1.0~2.0,即可实现 Co(Ⅱ) 与上述离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硫氰化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体系浮选分离锗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Ge(Ⅳ)与硫氰化铵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Ge(SCN)62-][CPB+]2,此三元缔合物沉淀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和硫氰化铵的浓度分别为3.0×10-3mol/L和1.5×10-2mol/L时,Ge(Ⅳ)可与Ga(Ⅲ)、Ni(Ⅱ)、Cd(Ⅱ)、Mg(Ⅱ)、Mn(Ⅱ)、Fe(Ⅱ)、Al(Ⅲ)、Cr(Ⅲ)和V(Ⅴ)离子定量分离,Ge(Ⅳ)的浮选率达到98.3%以上。对合成水样中Ge(Ⅳ)的分离和测定,结果满意。该方法在微量锗的分离和富集分析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HCl-NaAc缓冲溶液(pH 2.0)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MAC)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3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氯金酸(HAuCl4)的酸根离子由于静电引力能形成稳定的离子缔合物,引起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增强.在400 nm左右,CTMAB,CTMAC和CPB分别在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